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計價單位變1兆!《大債危機》解密:德國超級通膨,從1次刺殺、6個彈孔開始的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訂購【商周集團出版品】出貨時間說明
至頂箭頭

財經 | 投資理財

計價單位變1兆!《大債危機》解密:德國超級通膨,從1次刺殺、6個彈孔開始的

計價單位變1兆!《大債危機》解密:德國超級通膨,從1次刺殺、6個彈孔開始的
撰文者:神奇海獅
商周讀書會 2019/11/05
摘要
1.《大債危機》清楚解釋了1923年德國惡性通膨的始末緣由,而起源是一起「埃茲伯格刺殺案」。
2.通貨膨脹之下,馬克暴跌甚至有利於大企業出口,上層階級的財產則靠著股票、外幣保存下來;但是中產階級一切都化為烏有。

這一切都是從一件刺殺案開始的...... 

1921年8月26日,威瑪共和國中央黨政治人物馬蒂亞・埃茲伯格(Mattias Erzberger)與他的同事正在一座僻靜森林中散步。
就在上午11點左右,迎面走過來兩名陌生男子,二話不說就對著埃茲伯格開槍。

他的同事連忙用雨傘擋住埃茲伯格,埃茲伯格則趁亂趕緊逃到森林深處。但是刺客在後面一邊緊緊追趕、一邊朝著他繼續射擊,最後傷重的埃茲伯格頹然倒在一棵高聳的冷杉樹下。

刺客追上他,接著就如同電影場景一樣,朝著埃茲伯格的頭補了一槍又一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埃茲伯格刺殺案」立刻震驚了新生的威瑪共和國,德國經濟陷入危機,馬克暴跌,而整起事件也揭開了2年後最可怕的「惡性通膨」序幕。

無數的中產階級對新生的民主制度徹底失望,在渴望強人的呼聲中,希特勒與納粹黨順勢而起——

「沒有任何事物能夠像1919至1923年之間的通貨膨脹那般,將德國中產階級調教的願意接受希特勒。」 ----史蒂芬・茨威格,奧匈帝國作家

在《大債危機》這本書中,清楚的解釋了1923年德國惡性通膨的始末緣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那光怪陸離的1年中,德國通膨飆破了7千多萬倍。廣大中產階級存款在一夕間灰飛煙滅,憤怒的他們把一切都推給狂印鈔票的政府,並轉而投向了希特勒與納粹黨的懷抱中。

但是,《大債危機》從經濟的角度告訴我們,印鈔可能是當時政府的唯一選擇了。

一切都是從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

1914年戰爭爆發,當時的人們普遍相信戰爭不太可能持續太久,甚至德國政府也這樣認為——由於戰爭的開銷非常龐大,德國政府寄望快速打贏英法,並從被佔領的地區獲得賠償。

但是隨著日後戰局進入膠著,交戰雙方都開始陷入日益艱困的財政泥沼中。

這種情況又以德國更為嚴重。自從開戰以來,政府支出在GDP占據的比重已經增加了2.5倍。比起英法本來就有廣大的海外殖民地,1917年後又有大量美援,艱難的德國政府只能向民眾開放政府債券以籌措戰爭經費。

但是,這些相信德國政府最終會戰勝因而認購債券的民眾,終於因一紙停戰協定導致希望破滅,他們手上的債券,隨時有可能因為政府破產而變得毫無價值,而簽訂協定的德國代表,正是前面說的馬蒂亞・埃茲伯格。

「停戰協議簽訂,戰爭結束!柏林遭革命分子佔據:新總理請求遵守秩序;被驅逐的德皇威廉二世避走荷蘭。」 ----1918年11月11日新聞動態

埃茲伯格於1875年出生在南德一個郵差的家中,在他28歲時,他成為天主教中央黨籍的國會議員。

早在戰爭結束的前一年,埃茲伯格就已經提倡在體面的條件下與英法簽署和平協議。也就因為他的和平訴求,他成為1918年11月與法國簽署停戰協議的德國代表之一。

然而,停戰的條件卻遠比想像中還要苛刻。

在簽署儀式完成後,他伸手準備握手,一邊對法國代表福煦將軍說:「一個7千萬人口的國家會受苦,但不會倒下。」

沒想到福煦刻意忽略埃茲伯格伸出的手,只點點頭說道:「很好。」

然而,和平卻是德國無盡苦難的開端。一戰不僅在政治上和軍事上摧毀了德意志帝國,更是讓德國在經濟上陷入無盡泥沼。

尤其是隔年《凡爾賽和約》簽訂後,德國人更是對條約的條件極度震驚:它將損失12%領土、10%人口、43% 的生鐵產能,以及38%的鋼鐵產能。

此外,由於《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只能保持一支10萬人的軍隊,這代表有超過25萬名士兵將會被拋入毫無準備的勞動力市場中,德國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為他們找到工作。

不過最可怕的則是和約的戰爭賠款:在凡爾賽和會中,英美與法國提出的賠償數字,相差超過整整10倍,但無論是哪一個數字,都遠遠超過德國能夠承擔的極限。

最後,和會的決定是:賠款數字日後再議。也難怪另一名政府高官看到條約後,會嘆道:「哪隻把我們放在這樣枷鎖的手,能不枯槁呢?」

然而,在賠款數字還未決定的當下,德國經濟就已經往崩潰之路邁進了。

根據《大債危機》的敘述,在《凡爾賽和約》簽署的同時,德國公民已經看見了自己國家經濟慘澹的未來,於是紛紛搶著將資本匯到國外。

這時馬克兌美元匯率貶值高達90%,通貨膨脹也急速竄升。面對眾人宣布國家破產的要求,時任帝國財政部長的埃茲伯格,終於做出了抉擇——

「在稅收制度中實現正義,是我最高的目標。」 ----馬蒂亞・埃茲伯格

1919年,埃茲伯格就說出了他的理想。面對艱困的財政困境,埃茲伯格仍然拒絕宣告國家破產,無數的平凡百姓在戰爭期間基於愛國心,掏出他們僅有的財富買下戰爭債券,因而使德國保持了國際信譽,他不希望讓這些人受到更深的傷害。

相反的,他大刀闊斧的進行了國家金融體系的改革。

在戰前德國遵循邦聯原則,由各邦自行管理稅收。如今在他的改革下,稅收轉由中央政府統籌規劃。

此外,他的稅改方案偏向中低階層,計畫透過高額的富人稅(最高達 65%),將有錢人的財富轉移給窮人。

這樣的財稅改革果然暫時解決了德國的財政危機,在戰前帝國來自各種直接稅的稅收佔比只有15%,如今已經提高到75%。

艾茲伯格更期許到 1922 年時,能透過這個方式籌措到足以支應所有政府支出的稅收。

不過,反對這種稅收制度的聲音一直不絕於耳。有些右翼人士認為,這種稅收制度根本就是共產政府的變形,而最後艾茲伯格也付出了代價。

他身上的6個彈孔正是極端的右翼份子所為,為的不僅僅是他的財政改革、也為他簽署了導致德國苦難的停戰協定。

埃茲伯格刺殺案,破壞了德國經濟可能恢復元氣的一切信心。瑞士、義大利、甚至德國自己的銀行家,都清醒地得出結論,認為德國不可能有能力向英法賠款。

大家紛紛把自己的資產轉換成外幣,這便導致德國馬克進一步向下崩盤,一位英國駐柏林大使館的工作人員說道:「....無論性別,我幾乎不認識任何一個德國人不把錢轉成外國貨幣,像奧地利克朗、波蘭馬克甚至盧布。」

通貨膨脹很快影響到德國人民的日常生活。1921年的聖誕節,大多數德國民眾都從自己的餐桌上感受到了通膨的擠壓。

根據《大債危機》的數據,自從開戰以來,麵包的價格已經上漲了整整13倍,牛肉17倍,而平常便宜到不行的糖、牛奶、馬鈴薯甚至豬肉,則更誇張,上漲了23到28倍不等。

而這些還只是官方計價,實際價格可能還要再高出1/3左右。

不過,最嚴苛的考驗甚至還沒有到來.....

「我們應該讓這個世界了解,不可能一面要求一個國家背負沈重的債務負擔, 一面又剝奪它可用的還款手段....... 若這項和平條約繼續堅持目前的形式,(德國馬克)的徹底崩潰將不可避免。」 ----重量級德國人士。取自《大債危機》

就在停戰後3年,戰勝國終於在倫敦決定了德國的最終賠償數字,並對德國發布「倫敦最後通牒」(The London Ultimatum)---要求的賠款數字高達1320億金馬克。

面對如此巨大的賠款數字,德國手上卻僅有幾張牌可打,但對他們來說,這都是不可承受的選項。

第一個選項就是縮減公共開支,但多數公共開支都是像失業補助、糧食津貼等社會福利支出。

如果消減這類開支,極有可能引來左派分子揭竿而起,導致類似蘇聯的社會革命。

第二個選項就是增加賦稅,但一樣不可能。艾茲伯格的改革已經讓德國民眾不堪稅賦負擔,就連英國的凱因斯都不認為這是可行選項。

他表示:「歷史上記載的任何政府,就算採用極端高壓手段,都不曾強悍到足以搜刮.....身陷那種處境的人民的幾乎一半必要所得。」

就在撙節、動用儲蓄、對外貸款以及債務違約等所有選項都不可能後,德國政府最終就只剩下一個選項了:狂印鈔票。

1922年6月,右翼份子再次暗殺了溫和的外交部長拉特瑙,原本隱隱約約的海底風暴,如今正式變成了狂風巨浪:一直以來,德國人想要相信事情都會變得好起來,但是如今恐慌,讓他們不斷地去把家裡所有的馬克轉變成黃金、外幣或股票。

而德國政府對此則是視而不見,反而更是加大力度印鈔。德國意圖放任通膨肆虐,以便讓自己失去償付能力來規避賠款,而法國則設法利用德國不履行賠款義務的機會開疆闢土。

雙方鬥爭的最高潮,就是1923年初爆發的「魯爾戰爭」。

「無論他人怎麼建議,法國絕不會放德國一馬;法國不會讓犯下戰爭錯誤的德國免於遭受懲罰,也不會寬減德國欠下的賠款;法國必將找到方法讓德國付出代價。」 ----法國總理 普恩家來,取自《大債危機》

1923年1月11日,為了逼迫德國還款,法國出兵進佔了德國最重要的魯爾工業區。

這是威瑪共和國最嚴重的外交危機。

缺少工業區的收入,讓德國瀕臨崩潰的經濟情勢雪上加霜。但是失去國防武力的德國無力在軍事上反擊,只好發動整個魯爾地區的總罷工,以抵制法國的佔領行動。

整個工業區一片死寂、沒有任何一台機器開動。但是罷工的開銷巨大,為了支援罷工行動,政府必須支付當地居民的生活開銷,所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通貨膨脹已經完全失控---- 8月,美元匯率已經衝到1:1百萬以上。

之後物價突然像是裝上了火箭,升值的速度快了10倍以上,立刻突破了1億、然後是10億。等到了10月,「1兆」變成了計價的單位。

這是一場生死存亡的政治危機。然而,這場危機就帶來一件好事:它讓英美認識到情勢不可以再這樣繼續下去。在英美的壓制下,法國被迫從魯爾地區退兵。

此外,新組閣的德國政府繼續依約向法國支付賠款,同時盡力爭取調整賠償金額。整場政治危機就像洪水,突然襲來、又突然退去。

但是,這場洪水仍然帶來無可抹滅的痕跡,就是廣大中產階級的憤怒。

因為在這場突如襲來的洪水中,上層階級的財產靠著股票、外幣保存下來,馬克的暴跌甚至有利於大企業的出口;但是昔日一直相信儲蓄和投資的德國中產階級,就在這次毀天滅地的浩劫中,一切都化為烏有了。

這樣一個社會的標準和行為還值得相信嗎?這不是對人民佈下的大騙局嗎?

也許就是這起事件,使德國人養成了某些特質,使他們充滿著無限激情、惡意的憤世嫉俗狂想。而也就是這種特質,最終為極端的獨裁政體,創造出一個完美的環境......。

書籍簡介_大債危機:橋水基金應對債務危機的原則

作者:瑞.達利歐 Ray Dalio
譯者:陳儀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9/06/05

作者簡介_瑞.達利歐

瑞.達利歐是橋水避險基金的創辦人。他出身於紐約長島的普通中產家庭,自1975年白手起家在紐約兩房公寓創辦橋水以來,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避險基金。獲《財星》雜誌評選為全美最重要私人公司第五名。由於他獨特的創新精神,《CIO》雜誌更稱他「投資界的史帝夫.賈伯斯」,並被《時代週刊》評選為世界百大影響力人物。

過去30年以來,達利歐總結自己40多年經歷與心得原則所撰寫的《原則:生活與工作》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榜、美國亞馬遜年度商管書冠軍。


責任編輯:洪婉恬
核稿編輯:黃楸晴

德國 通膨 大債危機 馬克
商周讀書會
商周讀書會
商業周刊出版部
展開箭頭

「商周讀書會」集結《商業周刊》出版的精選書摘。歡迎加入FB粉絲團商周讀書會商周閱讀網,精彩好書不錯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