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商業趨勢
更大的貨幣戰爭來了!未來你是用美金、Libra貨幣、還是比特幣付咖啡錢?
當我看到Libra出現時,我有預感將有一波「貨幣戰爭」(currency war)。
臉書發表Libra貨幣白皮書時,我人在美國華盛頓的國際貨幣基金(IMF),現場還有其他大型科技雲端公司的代表,包括微信支付(WeChat Pay)、支付寶(Alipay)、螞蟻金服(Antfinancial)。
為何IMF要大費周章地召集這些科技巨擘公司?因為IMF知道,這一波加密貨幣、Libra貨幣、與線上金融科技服務的出現,對他們有相當的影響。IMF深怕自己會因為這些新金融科技,被遠遠甩在後頭。
IMF的焦慮,是因為它將面臨我所謂的「貨幣戰爭」。其中,貨幣戰爭主要又有3個競爭對手。
第一個競爭者是法定貨幣(fiat currency),是指政府發行的貨幣,例如美金、人民幣、台幣等。第二個競爭者是「企業貨幣」(corporate money),也就是大型企業自己發行的貨幣,例如臉書發行的Libra貨幣。第三個競爭者就是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跟公鏈(public blockchain)組成的陣營。
現今的貨幣主要有3個功能:儲存價值(store of value)、交易媒介(medium of exchange)、以及以貨幣的單位計算物品的價值(unit of account)。
貨幣戰爭的核心戰場,就在於最後一個功能,也就是3個競爭對手,爭奪成為計算物品價值的貨幣單位基礎。
例如,今天大家買一杯咖啡,我們習慣用美金或台幣,去換算這杯咖啡的價值。但會不會在將來,我們變成習慣用Libra貨幣,去換算這杯咖啡的價值呢?
這是IMF,以及每個國家政府,最害怕的事情:企業貨幣或加密貨幣,成為世界的主要流通貨幣。
有些人認為這天不會到來,但是別忘了,人們對「價值」的認知是會隨時代改變的。
16世紀時期,全球GDP第一的國家,是中國明朝,但當時最有錢的國家,卻是歐洲小國西班牙。
西班牙當時對歐洲政經影響力並不大,但因為其地理位置的關係,發現了美洲大陸,占領南美洲,從美洲大量搜括黃金、白銀,據統計,到了16世紀末期,世界貴金屬開採量中的85%都為西班牙所有。
當時,西班牙入侵了南美印加帝國,當地住民把黃金當作飾品,而不是對外交易的媒介,這個飾品在西班牙人眼中卻是價值極高的貴金屬。西班牙把大量黃金運回國,帶來了強盛的歷史,印加帝國則因為被掠奪而消失。同個時空,兩個不同族群,對黃金有著不一樣的價值認知。若套用到現在的比特幣,情況很類似。
有一群人認為比特幣值錢,信任它的存在價值與交換價值,比特幣就有價值;Libra的用戶只要認為Libra有價值,它就有價值。
臉書聰明的地方在於,它擁有龐大的虛擬社群用戶,並和Spotify、Uber等主流線上軟體服務商合作。當有一群臉書用戶開始使用Libra貨幣,與這些軟體服務商進行支付交易時,大家就會漸漸對Libra產生信任。
當臉書提出此主張,這等於開始跟超過23億人說明,未來可以不再以「黃金」為唯一價值思考點,終於引發傳統貨幣為主的IMF,開始向科技支付業者學習,什麼是「電子支付」、「加密貨幣」的影響,貨幣戰爭,將是下一波科技業與政府角力的新戰場。
延伸閱讀:Why Libra makes me even more bullish about Bitcoin
陳信生
陳信生曾擔任維港投資顧問,現在是HTC公司EXODUS計畫領導人,該計畫在製作出全世界第一款去中心化/Web3.0的智慧型手機。
陳信生相信,人們應該有自己的數位身分、數位資產和數據擁有權,而這款去中心化智慧型手機,是實現這個理想的最佳起點。陳信生相信它能賦權於用戶,並教導人們從科技巨擘公司中奪回控制權。
陳信生也創建HTC Vive VR專案,該專案衍生出Presence Capital風險基金,投資項目專注在VR/AR初創公司。
最新消息指出,陳信生與500 Startups 的楊珮珊、前Greylock Partners 社群負責人麥坎(Chris McCann),共同成立區塊鏈創投基金Proof of Capital,資金規模達5千萬美元。該基金目標在引領全球採用區塊鏈技術。
【陳信生YouTube連結】
責任編輯:黃楸晴
核稿編輯:黃雅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