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投資理財
專家口中的「分散風險」,可能反而讓你少賺!理財專家公開:資產配置這3種就夠
資產配置 千萬不要超過3種
大家可能都知道,為了分散風險,資產應該做不同的配置。但是種類愈多愈好嗎?我的看法和很多專家不一樣,我認為最多不要超過3種。
什麼叫「資產配置」?就是把財產分配到各種投資理財的工具上。最極端的例子,就是通通存到銀行裡。這有2種可能,一是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因為薪水不高,賺的薪水都不夠生活了,只要沒花光光,就只能存銀行了,什麼投資理財都別想。
第二是極端保守的人,但這種人多半都會有自己的房子,所以他的配置其實有2項,就是銀行存款和房子。很多理財專家總是會建議大家,就不同的投資理財工具做不同比例的配置:把財產視為一張圓圓的pizza,然後就存款、保險、股票(包含基金)、黃金、外匯、債券以及房地產等等項目,在pizza上做分割,有些項目大一點,有些項目小一點。
這個分配沒有標準答案,完全看你是積極型、保守型或是中庸型的人,再自己決定比例。
做資產配置時應該思考哪些事?
關於資產配置有幾個面向,值得大家一起思考。
第一,你根本沒有很多錢。比如說,你只有5萬元,要你做資產配置,根本就是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事。這時除了存錢,頂多是買點保險,還不該去想買股票。
第二,這些工具花費最大的就是房地產,一旦你買了房子,就會嚴重擠壓其他項目的分配。我曾經看過一個理財專家建議的資產配置,竟然只把總財產的10%放在房地產。這是非常可笑的,因為台北市隨便一間房子大概都要價千萬,難道他以為大家都有上億的身價嗎?
因為房地產占資產配置的比重太大,讓很多人決定不買房子,讓自己投資理財的彈性變得比較大。但這樣真的好嗎?稍後我會提出看法。
第三,銀行存款要做為資產配置的一項嗎?我認為,存款不是占總財產應該要有多少「比例」的問題,而是你應該留多少「金額」做為緊急生活預備金。
我建議,至少要留3個月的緊急生活預備金。假設一個人每月最低生活要求是2萬元,3個月就是6萬元。以A、B兩人為例,若A有10萬元存款、B有100萬元,以比例來說,A的緊急生活預備金占比高達60%,B 則只要6%。
從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知道,存款不是「相對比例」的問題,而是「絕對金額」的問題。當然,如果B全家有四口人,1個月就需要8萬元,3個月就要有24萬元,這時比例就高達24%了。
因此,我建議在做資產配置時,應該要扣除以上所說的3個月緊急預備金。如果你更保守,或許要留更多個月、甚至1、2年的錢。
第四,是不是該把所有的投資理財工具都分配進去呢?假設你有100萬元、又不買房子,好像可以在每一項工具上多少分配一點。但其實若過度分散,可能每一項都只能賺到一點點,還不如集中在1、2項,或許投資報酬率會比較高。
我先講結論,也就是這篇的主題「資產配置千萬不要超過3種」。
第一個一定要配置的就是「保險」。剛才提到,就算你只有5萬元都該買一點保險。因為勞健保給付在政府財政愈來愈困難的情形下,說砍就砍、說停就停,未來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真的只能自求多福。所謂「靠山山倒,靠人人倒,靠自己最保險」,買保險就是為了預防這些事情的發生。
不過我要強調,買保險就要回歸到它原本「急難救助」的本質,也就是買壽險、醫療險、意外險,甚至年輕時更該買長照險,不要去買任何和投資結合的保險商品。因為這些商品給你的報酬率,只比定存利率好一點點,甚至有些到最後連保本都做不到,但保費非常貴,其實沒必要。
把保險和投資分開,就可以省下很多保費,拿去做安全穩當的投資,才是正確的做法。
第二個一定要配置的就是「房地產」。該買房子還是租房子?這是個最有爭議的話題。
年紀比較大、像我這一代的人,應該比較支持前者;現在的年輕人因為物價飛漲但薪水不漲,覺得自己恐怕買不起房,所以只好租房子。我當然是支持買房子,不過我對年輕人的建議會含蓄一點「不要太早放棄買房的夢想」。
如果你是家中獨子,而父母現在又有房子,未來一定可以繼承的話,恭喜你!在財務基礎上已經立於不敗之地。如果不是的話,請一定要慎重思考這個問題。
有一次演講時,有個年輕人引用陳文茜的話「聰明的人都租房子」,反駁我應該要買房子的主張。
我先糾正他:「是有錢人都租房子。」
他愣了一下,我接著說:「因為陳文茜非常有錢,哪一天她老了,如果沒有房東願意租房子給她,她絕對有能力立刻買一間房子來住。換句話說,各位年輕人,如果你有把握老的時候有足夠的財力買房子,就可以一直租房子。如果沒把握,那還不如現在及早開始做準備,就不用擔心老的時候沒有房東肯租房子給你了。」
我還是那句老話「不要太早放棄買房的夢想」。
資產配置選修課:你最熟悉的投資工具
第三個要配置的資產是「你最熟悉的投資工具」。請注意,我在這裡沒有用「一定要配置的資產」而只是說「要配置的資產」,也就是說這是選修課,保險和房地產才是必修課。
此外,我說的是「你最熟悉的投資工具」,而不是「你最熟悉的理財工具」。也就是說,保險和第一間房子的目的是「保值」,所以剩下的配置一定要有「投資賺錢」的工具。股票應該是很多人最熟悉的投資工具,那麼第三個要配置的資產就是股票了。
如果你最熟悉的是外匯,那麼第三個要配置的資產就是外匯。如果你最熟悉的是房地產投資,也就是你不只買了一間房子,而且從房地產買賣賺了很多錢,那就繼續做房地產投資,連股票都不必碰。這時候你只要有2種配置,也就是保險和房地產就好了。
為什麼我說要配置「你最熟悉的投資工具」呢?因為愈熟悉的東西,風險就愈低,愈不熟悉的東西,風險就愈高。很多人聽了理財專家的話,各種投資工具都配置,投資績效很可能被不熟悉的那幾項給拖累。
如果除了把錢存在銀行之外,你根本不懂任何投資工具,請你一定要學會至少1種投資工具,因為存錢根本不是投資。
不過我必須聲明,以上的建議是提供給一般民眾,但如果你除了房子之外,還有千萬元以上的財產,我才建議你可以配置比3種還多。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黃楸晴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