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毫無頭緒!僅兩成三企業領導人有完整數位轉型策略…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商業趨勢

毫無頭緒!僅兩成三企業領導人有完整數位轉型策略…

毫無頭緒!僅兩成三企業領導人有完整數位轉型策略…
撰文者:李雅筑
商周茶館 2017.12.22

這是不爭的事實:兩年後,你我的工作都有可能消失。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預測,2020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工作技能,將會被機器人取代。

隨著AI人工智慧崛起,不僅是產業界、全球勞動市場發生鉅變,學校教育也將掀起革命。日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即在公開場合說,人工智慧將對教育產生重大變革,這表示,老師得學著告別過去的填鴨式教育,透過科技和數位輔助,改變課程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無論業界或學界,都得面臨新一波「數位轉型」。而數位能力的培養,得從教育開始。

廣告

十一月底,全球最大規模的教育科技展BETT在馬來西亞舉辦亞洲分場,吸引微軟、3P learning和eMathsMaster等教育軟硬體開發商,以及來自東亞國家的百名老師齊聚一堂。

現場,三十多個攤位展示機器人、數位學習平台和AR科技等產品,但大家更關注的議題是:有了數位工具之後,數位轉型究竟該怎麼做?

會中,多年來投入數位教育學習的微軟公布一項數據。去年微軟針對世界13國、近1500家的企業領導人做調查,了解該公司的數位轉型狀況。研究發現,高達八成領導人同意數位轉型是未來的主要成長動能,不過,僅有兩成三的企業有完整策略。

微軟亞太區教育部總監丹‧卡爾森(Don Carlson)解釋,過去的教育系統和課程內容,是為了工業社會而設計,但現在進入資訊時代,教育卻依然缺乏數位訓練,這讓許多人在進入職場後,數位轉型相當吃力,欠缺轉型能力。

廣告

「事實上現在正在準備唸書的人,未來有六成五的工作會消失,因此不是要訓練他們符合某個特定職業,而是培養出應變能力和觀念。」他說,數位轉型必須先從創造新的學習環境開始,一個能允許失敗的學習歷程,「精確來說,未來要有新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提早失敗、快速失敗、時常失敗。」

在台灣,新的學習環境不斷被創造,科技融入教育正如火如荼進行。為迎接108學年度上路、將新增「科技領域」的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現在,不少國高中學校新增科技課程,包含程式教育、自造者和機器人實作等,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辯力。宜蘭縣的許多學校,更透過均一教育平台等線上學習網的輔助,讓學生擁有個人化學習,提升學科成績。

不僅是都會區學校,偏鄉學校也做得很勤。例如苗栗縣的新港國中小,就運用Skype for Business的系統,在不到一年時間,與香港、南非、韓國、俄羅斯、澳洲和英國進行超過十堂的互動教學。

這些年跑遍各大學校的微軟教育部副總裁安東尼‧薩爾希多(Anthony Salcito)觀察,在科技融入教育的過程中,得要有兩項思考:

第一,要用科技達成什麼目的?

他坦言,不少老師在課堂上,是為了使用科技而用科技,忽略教學本質,這不僅讓課程的節奏被打亂,學生學習也會受到干擾。他說,應該先從教育內容出發,讓科技能達到輔助效果,而不是單純的炫技。

舉例而言,近期在各大校園崛起的軟體遊戲Minecraft,就是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如何編寫程式,至今吸引世界各地兩百萬名使用者、遍及上百國。薩爾希多說,遊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契機,但重點是老師如何引導、並融入在原有的教學架構當中,這要經過一遍遍實驗,失敗了再繼續嘗試,找到科技能發揮的最大功效。

因此,對教育者來說,課堂的角色將完全轉變,再也不是單純的授課者。「但未來,老師的角色不會消失,而是成為引導者。」他說。

第二,要懂得運用數據分析。

他觀察,在過去,科技的使用著重在學生的分數與排名,「但現在是解釋性資料,可以用於交叉分析,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因此在教育現場,應該透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創造個人化的學習歷程,這才是科技的真正目的。

薩爾希多認為,從長遠來看,未來勞動力市場的巨大變化,最終答案還是得回到教育現場,透過一次次的嘗試和創新,培養出能快速數位轉型的未來人才。「這的確不容易,當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隨著科技變化,所有事情和產業規則,都有可能在一夕之間崩解,大家都在失敗中找尋可能解方,這就是未來世界的最大挑戰。」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領導人 轉型 完整 企業領導
商周茶館
商周茶館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每個星期四,熱騰騰的《商業周刊》準時上架。一周出刊一次、一年有52個星期;可是,還是有好多採訪幕後,還有好多現場第一手觀察,還有好多只有記者才看得到的小花絮,在一年一萬多頁的紙本雜誌上,你看不到。《商周茶館》開張,吃完了雜誌主菜,再來茶館喝喝茶;商周記者們把藏在報導背後的許多小故事,和讀者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