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上有大老闆、下有小Boss》「五代同堂職場」高效溝通攻略、管理時差感解方

1.嬰兒潮、X、Y、Z、加上2000年後誕生的00世代同聚一堂,組成史上最複雜職場,你正成為最有夾心感的職場人!

2.嬰兒潮世代面臨年齡歧視,卻不敢退休?X世代憂鬱症比率竟最高?Y世代最自我懷疑、中年危機提早10年!Z世代不跟你談忠誠、6成不想進組織!00世代最不信職涯規畫,不在意公司、工作。

3.5個世代、5種想法掀管理「時差感」!如何讓橫跨60歲的人一起工作?跨世代溝通怎樣不心累?先從理解人心開始。

五世代同在職場已成為趨勢,光隆的宜蘭成衣開發中心,員工從二十多歲到六十多歲,各司其職、各展所長,達成共贏。(攝影者.程思迪)

「五明治職場」時代成形,你正成為史上最有夾心感的職場人。

6月畢業季還沒到,但全台灣各大企業都在爭取新鮮人加入,這群24歲以下的00世代,即將加入職場,成為Z世代的同事跟下屬。

然而,最資深的嬰兒潮世代,在今年年過60,卻處於不敢退休的狀態,跨國人力資源公司任仕達(Randstad)發布Workmonitor報告指出,全球經濟低迷、通貨膨脹、政府縮減補助,有70%的民眾延後退休計畫。

新的來了,老的沒退。嬰兒潮、X、Y、Z,再加上2000年後誕生的00世代,5個世代、5種想法,同聚一堂,組成史上最複雜的職場。

在家庭裡,3代人相處就已經矛盾不斷,在職場中,5代要如何融合,成為新難題,再加上缺工的挑戰。如果你是團隊管理者,你正在管理一個史上最複雜的團隊,若你是一般員工,你得理解:同事的所思所想,會跟你越來越不同。

你真的理解身邊的同事嗎?

最有數位歧視感,但離不開職場?
60歲嬰兒潮世代:「我只有兩個選擇,要錢還是要命?」

現在,全世界的CEO正面臨一個兩難:我還要挺著當百變金剛嗎?在數位轉型的挑戰下,根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一份名為《CEO壓力、老化與死亡》的論文中提到,當CEO經歷景氣衰退,會使得壽命縮短1.5年,要錢還是要命,成為嬰兒潮世代的中高階主管,最常問自己的問題。

其他處於基層的嬰兒潮世代員工,面對的是職場年齡歧視。根據美國員工協會調查,3分之2的嬰兒潮世代表示,年齡讓他們找新工作時十分不利,企業時常擔心他們跟不上新技術。

即使如此,他們也不敢貿然退休。除了自己確實有能力回饋職場,通膨也是重要因素。去年,美國65歲以上的人仍有近二○%就業,是35年前的2倍,但台灣才9%。

他們為何憂鬱症比率最高?
44到59歲X世代:「上面的不給我時間,下面的也不給我時間」

Bankrate調查指出,X世代接近退休,仍有將近一半的人表示退休存款低於應有水平。他們不僅要照顧孩子以及年邁的父母,還在25年內遭受三次經濟打擊:網路泡沫、金融海嘯,以及COVID-19疫情。

「我們可能是台灣『相信努力就能往上爬』的最後一代。」影響力量公關公司總經理高孟岑說。上一代是提著007皮箱走遍世界的創業家,對上,X世代要應對權威式管理的嬰兒潮世代;對下,要應對不接受權威、期望扁平式組織的新世代,常常會感受到「管理的時差感」。

上面要你求快、求KPI,總想把員工拉來面對面討論;但年輕世代有自己的節奏、不喜歡被打擾,只愛用電子社群來往。高孟岑比喻:「我們喝咖啡是看對方的眼睛、他們喝咖啡是看手機。」

在一個公司內,他們好像有兩個老闆,上有大老闆,下有小Boss。當大老闆還相信帝王學、深不可測的管理邏輯,現在的Z世代與00世代卻講究真誠領導,一切透明。

根據衛福部的抗憂鬱藥物使用人數統計中,X世代居冠。國泰醫院臨床心理師楊宇祈推測,中年面臨多重壓力:工作上成為領導層而責任變大、家庭裡也得照顧父母、教養子女等。X世代從年輕時開始接觸憂鬱相關資訊,就醫意願較高,可能才成為用藥量最高的世代。

最中堅,但自我懷疑感最高?
29到43歲Y世代:「難道我只能在這撐著不能往前走?中年危機提早10年」

但最常被忽視、最糾結的,其實是29歲到43歲的Y世代。

處於數位原生世代的前一代,Y世代有十多年的職場經驗,正是各企業的中流砥柱,卻面臨焦慮跟迷惘。

他們循著前代腳步進入職場,努力穩定升遷,但當數位與AI時代來臨,一夕之間遊戲規則大變:組織扁平化,大量數位專案出現,公司將鎂光燈直接打在數位原生的Z世代,略過了他們。

Y世代擔心被新事物淘汰,想嘗試新方向,老闆卻不肯點頭,畢竟傳統事業得有人撐著,加上Z世代更熟悉新工具,試錯成本也低。

他們會聽話配合,但夜深人靜時,「10年之後還有我立足之地嗎?」的憂慮依舊浮現心頭。階梯不見了、存在感大減,一位媒體業主管幽幽的說:「中年危機提早10年。」

Dcard商業智慧經理賴柏龍便面對過這種焦慮。當時他在金融業有望被拔擢為主管,公司期待他把團隊顧好即可,因為金融業安全第一,導入新工具或新科技有風險,無法快速落地應用,他想學新的數據分析技術,無法嘗試。

「公司再好,也不會是我的助力。」他決定離職:「我再不跨出這一步,職涯可能就會被定型,」但他一開始也找不到落腳處,足足花了一整年,才成為Dcard數據分析師。

像賴柏龍般勇於跳出舒適圈的Y世代畢竟有限,因為他們更困於經濟條件。根據《USA Today》,有74%的Y世代認為經濟狀況比前幾代人更落後,因為前輩的壽命以及工作時間延長,限制他們職涯晉升及提高薪水的機會。

開始不跟你談忠誠的第一代?
數位原生Z世代:「時間很寶貴,目標達成就可以離開」

這群25到28歲的人,是數位原生的一代。求職網站Glassdoor首席經濟學家特拉薩斯(Aaron Terrazas)解釋,他們經歷政治動盪與COVID-19大流行,對工作的期望與祖父母不同:不追求安穩,重視扁平化組織。

「相較於前世代打算在公司穩穩待二、三十年,」全球半導體設備龍頭艾司摩爾(ASML)台灣暨東南亞人資長劉伯玲也有類似觀察:「Z世代根本不在乎這個,只重視『實現自我價值』、希望薪水漲幅又快又明顯,因為這不僅代表企業跟同儕的認可,更是個人成長指標。」

美國招聘網站Resume Builder調查指出,74%雇主認為跟其他世代員工相比,Z世代最難共事,不只連一小時都不肯加班,還動不動就辭職。

「因為達到目標了。」趨勢科技研發工程師呂宗霖就是Z世代,曾聽過同學說目標就是進大公司,目標達成當然可以離開,他說:「時間很珍貴,我們也很清楚自己要什麼。」

25歲的韓鈺也是一例,成為獨立設計師之前,她把家附近所有的髮廊全都做過一遍,平均一年多就換一家,「我想吸收每家可學習的地方。」

周遊列店的目的是創業。根據《2023年00世代職場價值觀調查報告》,Z世代約六成寧願創業、接案、經營自媒體、送外賣,也不想進入組織。

韓鈺變成自行開業的設計師後,不接受排班、也不用加班。她分析,待在組織雖然對培養基本功、介紹生客有幫助,但現在IG等平台可以取代這個功能。

現在,她在共享空間工作,這個空間有二十幾位設計師,大家都是小老闆,若真的不想打交道,連打招呼都不用。除髮型設計外、她也經營IG,粉絲近五萬,還有自己的皮鞋品牌。她75%的生客,都是透過社群而來。

Z世代看過太多公司因為數位浪潮消失,企業對他們而言,與其說受雇,不如說是合夥關係。工作彈性、職涯發展、工作有意義比錢來得更重要。

勤業眾信的《2023年千禧世代趨勢調查》指出,有超過6成的Z世代希望採取彈性工作模式,如果雇主要求全職進辦公室工作,有16%的人會立即開始找新工作。

打開Z世代員工使用規則

(圖表製作者:黃惠群、高士閔)|放大原圖

6年後,Z世代將完全取代嬰兒潮世代

(圖表製作者:黃惠群)|放大原圖

最會畫「地圖」但不信職涯規畫?
00世代:「世事難料!太倚賴公司風險更大」

2000年後出生的00世代,比Z世代更進一步,他們不只不在意公司,對工作也不太糾結。

他們20歲時碰上疫情,看到生命短暫、世事難料,從在學期間就要做各種學習歷程檔案,是最會做地圖、卻又最懂路徑往往不如地圖般明晰的一代。疫情又讓學習、工作在家能自產自銷,跟組織的關係更難以捉摸。

一位21歲的學生分享,他高中時當過家教,時薪新台幣600元,其實不算低,2019年看見德州撲克亞軍的獎金超過新台幣七百萬元,「傳統工作賺錢太慢」的想法突然冒出,剛上大學,他就學起了德州撲克。

雖然賭博違法,但德州撲克被包裝得更像競技,他大一曾經一個月輸掉25萬元,靠著一步步慢慢練,才到現在每天工作3小時,月入4萬元。他說自己畢業之後還是會找工作,但不求薪水多好、公司多大。

「工作只是一種去風險化的途徑,」他認為依靠公司、風險更大,想賺錢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畢竟,新冠肺炎就讓大學生活停擺了3年,誰能保證,地球能活到自己升遷時?

每個世代的成長歷程與觀念都截然不同,心理師楊宇祈表示,近年有個案帶著憂鬱、焦慮等身心症狀就醫,透過諮商釐清困擾,發覺不少是跨世代溝通帶來的「心累」。

以前10年是一個世代,現在開始變成5年,未來,會不會一年就是一個世代,大家如此的不同,到底該怎麼因應?

想留住Z世代,關鍵不在錢、在工作夠彈性!

(圖表製作者:黃惠群)|放大原圖

怎讓橫跨60歲的工作者一起合作?
別糾結不同處,應該先異中求同

目前,頂尖企業的大原則都環繞在:先異中求同,而不是先糾結在不同處。

宏碁全球人資長林弘道說,「我建議大家要著眼共同,而去接受彼此的不同。」資深者強在策略,年輕人則有創意,如果能建構共同願景,就可以找到合作共融的目標。

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多年前接受商周專訪時曾提及,他剛接棒時,大家意見不斷,也有人會丟黑函,彼此看不順眼,但他都把這些鎖在抽屜裡,只是制定新的願景目標,讓大家一起走向新的地方集合,屆時,再透過大小戰役分辨人才。

年輕人想要自己有舞台,只願意做自己的生意,那他就創造小微組織的機會。近年,宏碁啟動「猛虎計畫」,推動內部創業,讓事業部門變成獨立公司,並且會用集團資源協助育成。

林弘道也表示,「集團也會找幾個大的功勳單位的最高主管,做sponsor(贊助),後面也有一些股票方案,讓大家願意一起去承諾、協助。」

異中求同後,人才會因為想打贏仗,而接受彼此不同。

過去,大家的績效管理談的都是:先管理數字再管理人,但未來的世界,先理解人心,才會有數字。

ASML的台灣辦公室,有84%的Y和Z世代年輕員工。

劉伯玲舉例,以前大家多看工作指標怎麼達成、專注檢討覆盤;現在他們練習把工作放一邊,「不論什麼世代,都需要被關心。如果把『人』放在前提,面對世代隔閡,對彼此就能多點理解、少點批判。」

如NBA最強總教頭菲爾.傑克森(Phil Jackson)所述,他能帶領團隊贏得11枚冠軍戒指,讓明星科比.布萊恩(Kobe Bryant)放棄第一名光環,去幫助大家贏,關鍵就在於:「把每位球員當作一個完整的人,而不只是視為機器中的一環。」他說,「當你放棄控制:只要觀察就好,逐漸,每個成員便會為自己『創造』角色。」

5代新職場,形同一個5代新球隊,一個好教練,不會比球員更洞悉比賽發生的一切,他要做的不是指揮,而是讓大家找到角色後,他們願意從「我贏」,變成「我們贏」。

你準備好應對最複雜的5代新職場了嗎?別焦慮,回到人跟人相處的基本面去思考,很多事將化繁為簡,出現最佳解答。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