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站》嘉義溪口鄉

小公務員串起農牧共好 惡臭糞水種出800元高價紫蘆筍

土生土長的溪口鄉農業課長張景涵(前3灰衣男),用紫蘆筍化解養豬場與居民的衝突,還帶動農民收入成長

土生土長的溪口鄉農業課長張景涵(前3灰衣男),用紫蘆筍化解養豬場與居民的衝突,還帶動農民收入成長。(攝影者.陳宗怡)

打造循環經濟,需要砸錢投資設備,恐怕是全台上千家小型豬農不能承受之重,但我們在嘉義溪口鄉看見:成本出在豬身上,卻由蘆筍來「埋單」。這到底怎麼一回事?

故事從四年前說起。溪口鄉的豬口比人口多五倍,是全嘉義縣豬隻養殖密度最高的聚落,僅三十三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擠了約十九座養豬場,養了七萬多頭豬。再加上,這裡還是鵪鶉、種鴨全台市占率高達三成的重要產地,導致鄉內豬大便、鴨大便等各類動物排泄物的臭味四溢。當時,只要任何一家畜牧場傳出擴建的風聲,溪口鄉公所就會立刻被數百位鄉民包圍抗議,將畜牧業趕出去的聲音是越來越堅決。

一度,鄉民想趕走養豬業……
昔日明星農產蘆筍,意外成串聯橋樑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