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一次瀕死經歷的體悟:出生無法選擇,但可以優雅和負責任的走向人生終點
- 作者在8年的警察職涯中,見過逾百名死者。他觀察到,多數人在離世時心中都帶著遺憾,而這些遺憾和未完成的責任,都得由後人來承擔。
- 透過生前的準備,不僅能在離世時減輕家人的煩惱,還可以用自己期望的方式和世界告別,確保自己的意願得到尊重。
當死亡調查官遇上自己的屍體
在成為心理學家之前,我曾經是一名警察。雖然我的警察生涯並不算長,但卻有8年的警務工作是專注於死亡調查的。我的主要職責是處理自殺和意外死亡案件,曾處理超過一百多起屍體案件,目睹了各種各樣的死亡方式。那段時間讓我深刻體會到一個事實:我們永遠無法預知明天和死亡哪個會先到來。
明天的到來通常只有一種形式,當你醒來時,打開眼睛,看到陽光、看到熟悉的人和熟悉的世界,一切都如常存在,當然也包括你自己。然而,死亡的到來方式則千差萬別、千奇百怪。
你可能因為各種交通意外而喪生,無論當時你是行人、乘客還是駕駛者。你也可能因為工業意外,在工作過程中遭遇各種無法預料的突發事故而喪命。或者你可能不幸碰到天災、人禍或戰爭,甚至可能無辜的捲入犯罪活動,成為一名路過的遇害者。
大多數人最常想到的死亡方式應該是因疾病或年老而逝去,這種方式或許比較容易接受和預料。當然,疾病的種類繁多,一旦遇到急病惡疾,過程可能非常短暫,甚至在病因確定前就已經一命嗚呼。但較常見的情況是在患病過程中因治療無效而逝世,過程一般漫長而痛苦,生命在無力和無助的狀態下逐漸消逝。
也許,我們只被賦予知道出生日期的權利,卻永遠無法預知死亡的日期,那個欄位只能由後人填寫。有時候,正因為生命沒有確定的終點,使得我們有藉口去逃避這個必然面臨的死亡議題,形成了一種拖延和迴避的習慣。
就像如果上司沒有給予工作完成的期限,下屬很自然會一直拖延下去,因為人類有惰性,並且總是誤以為時間還很多,「來日方長」。然而,太多的生命故事卻告訴我們,人生往往是「來不及」和「早知道」。
從我所見過的大多數死者來看,他們離世時心中都帶著遺憾,只是程度有多有少而已。他們留下了太多本應完成的事情未能完成,本應說的話未能說出口,本應做好的安排未能盡善盡美。這些遺憾是否會一直延續到他們生命結束之後呢?這一點無人得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責任和遺憾將由後來的人所承擔。
而我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每一次出門都可能成為人生的告別之旅
2004年,我在紐西蘭自駕滑翔機時遭遇了致命的意外。從50層樓高的天空摔落,我在瀕死邊緣被救援,奇蹟般的倖存下來。當時我只有30歲,但卻被醫生殘酷的告知,為了繼續活下去,我必須截肢我的右腳。
作為一個瀕死意外的倖存者,我深刻體會到生命無常的本質。在意外發生前一刻,我是一個充滿夢想的有為青年,擁有健壯的身體和良好的頭腦,前途一片光明。我站在人生的巔峰,伸手可觸及天空,與雲一同飛翔。
然而,在下一瞬間,我就像斷線的風箏一樣,曾經擁有的一切從我的生命中一一消逝,事業、健康、財富、感情,無一倖免。我從人生的高峰墜入一個一無所有的深谷,連最基本的身體自由也失去了。
當生命充滿無常,每一次出門都可能成為人生的告別之旅,意外和疾病可以無聲無息的降臨。這意味著我們對生命根本無法掌控。這樣的現實可能讓很多人感到矛盾困惑,時刻感到恐懼與不安。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接受這樣的現實?如何應對呢?
幸好在被送進急診室時,我還保持著清醒的意識,並有機會拒絕截肢的要求。對我來說,截肢比死亡更可怕。最終,我的腳得以保留,但我面臨著漫長而痛苦的康復過程,其中包括巨額的醫療費用,耗盡了我一生的積蓄,使我陷入財務危機之中。那時候,我才意識到有些生前的準備原來是必須要做的。
例如,我需要預先記錄並整理好自己的財產資料,確保我的保險計劃足夠覆蓋可能發生的醫療費用和其他支出。此外,制定一份醫療指示書,可以確保我在無法表達自己意願的情況下,醫生能夠按照我希望的方式進行治療。
同樣重要的是,我也希望在告別儀式上能夠表達我的意願。我希望進行一個簡單而有意義的儀式,不需要燒紙錢或衣包,只需要將我的骨灰撒入大海。同時,我也希望將我可以捐贈的器官用於有需要的人身上,為他們帶來希望,而不是讓這些寶貴的資源被浪費掉。
如果當時我就這樣突然死去,我將遺下一大堆讓家人頭痛的事情要處理,也許他們連哀悼我的時間都沒有。我曾經聽過一句很諷刺的話:「人在天堂,錢在銀行。」 一旦你死去,你的財產就會被凍結, 即使只是昏迷,你的金錢也無法動用,連支付醫療費用都不可能。最終,我可能會連累我的家人,令他們背負沉重的財務負擔。
透過這些生前的準備,我可以大大減輕家人的煩惱,確保我的意願得到尊重。這樣,無論生命有多無常,無論在我生命的最後一刻發生什麼,我都可以安心的知道,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雖然我曾經處理過許多死亡調查,親手接觸過許多他人的屍體,我一直都明白生前的準備有多麼重要。但原來,我仍然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正視死亡,仍然抱著一種僥倖的心態,總是妄想自己在死亡臨近時,還有足夠的時間來做準備和安排。
這次瀕死的經歷,彷彿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親身目睹我自己的屍體。若當時我的屍體仍能說話,或許我會對自己說:「出生時,我無法做出任何選擇。當我走到人生終點時,我希望能以我想要的方式告別,以優雅和負責任的姿態離去,為自己和這個世界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好好走向終點線》
《好好走向終點線:人生最重要的10個終活練習》
作者:鍾灼輝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03/26
作者簡介
鍾灼輝
1974年生,天秤座,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他是香港大學認知心理學博士、潛意識治療師、犯罪心理學家、心靈類暢銷書作家,亦是前香港警務署高級督察,處理過上百宗意外與自殺的死亡案件。
2004年,在紐西蘭自駕滑翔機遇上奪命意外,從五十層樓高的天空摔落,在瀕死獲救、奇蹟生還後,當時年僅三十歲的他,卻被醫生殘酷地宣布右腳必須截肢才能活下來。不屈服於命運的他,以絕大的生存意志力克服生理劇痛與心理憂鬱症,靠著自己的瀕死經驗與心理專業成功地救回自己。他透過催眠和夢境意念,成功啟動潛意識中強大的自癒力量,從輪椅上重新站起來,扭轉了傷殘的命運。
他是華人地區唯一集瀕死經歷、心理學博士和自癒奇蹟於一身的真實案例。他深入探索了瀕死體驗、自我療癒和失智醒悟的祕密,透過從鬼門關邊緣回歸和從不治之症康復的經歷,揭示了逆向思維的奧祕,以及如何從死亡、疾病和犯罪中看到生命的真諦。他結合了心理學和多個靈性領域的專業知識,創造出「潛智識」和「潛醫識」這兩大身心靈成長和健康概念,希望幫助每一個人不必經歷死亡或疾病,就能擁有重大的覺醒與正向人生轉變。
他著有七本著作,曾在大中華、星馬、及南韓等地舉辦過百場公益及企業演講,為許多企業領導者和知名人士提供心理和靈性指導,也為需要奇蹟的傷病者提供最及時的身心救援。他的工作對於身心靈健康的推廣和個人成長的促進有著重要的貢獻。
在生活上,他是高級品酒師、咖啡達人,也是茶道、香道、書道等多個領域的專家。他曾旅遊四十多個國家,能夠開船、開飛機,是滑雪高手和潛水教練,也曾在射擊比賽中奪金。
為了幫助社會走出疫情,他在2023年重新開辦了工作室「心道場」(ZenDen)。透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推廣超覺認知的生活態度,教授活好當下的生活藝術,幫助人們提升心靈,重建自己理想的生活,活出真我。
出版著作:
自傳故事《生命迴旋:潛行生死2322天》
療癒工具書《做自己最好的醫生I:心藥》
療癒工具書《做自己最好的醫生II:自癒》
心靈懸疑小說《瀕死I:陰影》
心靈懸疑小說《瀕死II:真相》
心靈勵志書《我死過,所以知道怎麼活:與死神相遇的11分鐘》【新修訂瀕死經驗應用版】、《最後,我會變成你嗎?》
信箱:drbellchung@gmail.com
網頁:www.drbellchung.com
臉書:www.facebook.com/drbellchung
IG:www.instagram.com/drbellchung
責任編輯:湯明潔
核稿編輯:陳瑋鴻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