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養生保健
來自「院內感染」第一現場:面對疫情,你可以選擇同理、善良和遵守規定

1.據醫師引述:「院內感染」背後的第一現場,可能是「確診者的不配合」造成。
2.配合防疫最好的方式是:配合防疫規定,乖乖待在自己的空間,不要衝出病房門。
分享一個我在林氏璧醫師開的Clubhouse討論房聽到的故事。其實,這類故事很常聽我的護理師老媽說,再也熟悉不過了。
昨晚,有一位黃醫師上台跟大家分享。這段時間,她的團隊夥伴,心情非常沈重,沈重到講不太出話來。她的語氣很平靜,但可以感受到,她對即將分享的這件事情,感到憤怒。
她談到一個故事,應該是沒多久前發生的。她在的醫院,有3位確診者從醫院裡跑出去。其中有兩位是無心的,而另一位是惡意的那種「拎北不爽」。那位惡意的確診者,不是第一次住院,據院內同僚表示,這人以前就很不受控,配合度低。這次染上了病毒,態度依舊,經常不願意配合醫院指示行動。
他想逃出去這件事,最開始被團隊內的一位護理師留意到。因為當時四下無人,她突然察覺情況不對,只能獨自疾速,一個箭步,用自己的肉身,直接去抵擋。兩人僵持,力量抗衡,她獨自一人用盡一切努力,阻止他繼續再跑出去。這位確診者依然在那邊大吵大鬧。最後醫院不得不出動警衛前來壓制。
事情結束了。只是後來,那位護理師,也因此確診了。
我想起,每當新聞報出「某醫院爆出院內感染」,有些留言喜歡在下方開酸:「啊不就是管理有問題,怪誰。」「醫生護士也未免太不小心。」這個血淋淋的故事,就是這個「院內感染」——詞彙背後的第一現場。
黃醫師透過節目,千叮嚀萬交代,希望聽眾如果有親朋好友周圍有認識確診的人,或是平時脾氣就很拗的長輩,真的需要先好好教育他們,配合防疫規定,乖乖待在自己的空間,不要衝出病房門。
因為醫療人員已經真的無法再負荷這種帶頭作亂的意外。
在病房外面走廊無助等待的,可能是原本免疫狀況就比較差,身體更虛弱的人,如果一位長輩染疫,轉重症後,死亡率非常高。確診者若再三缺乏自律,真的會讓有限的醫療資源面臨崩潰。
我想起,防疫,從來就是一件極其嚴肅的事情。
對於疫情,你可以有自己愛追的新聞節目,你可以有不同的解讀;因著不同的政治認同,你當然也可以有自己私下討厭的政治人物。但在這群畢生所學一切,就是為了拯救生命的醫療人員面前,我只想告訴你,他們背後有自己的家庭,那些家人有自己的壓力,有自己在乎的事情,也有自己的最深的恐懼。
誠實說,我當然也希望我的護理師老媽從此以後,可以好好待在家,這樣我再也不用每一天為她擔心。只是,如果每位家屬都像我這樣想,外面那些更需要她的人,接下來該怎麼辦?
所謂同島一命,還真不是一種行銷新詞。它只有一種功能,就是隨時提醒——我們每一個人都具備瓦解這座島嶼防疫安全網的能力。只要你想,你隨時都可以成為最沒有下限的防疫破口。
「聰明是種天賦,善良是種選擇。」
繳械自負,挑戰的是人性。持守同理,才能讓我們有機會,一起重見光明。之前堪稱防疫模範生的臺灣人,當試探來臨,是否有辦法分辨,哪一個是更好的選擇?我們仍然必須繼續相信,臺灣公民心理有數。這是我們身為家屬,面對明天的唯一動力。
從疫情爆發後,林氏璧醫師幾乎每天晚上會固定在Clubhouse開一間討論房,讓許多第一線的醫療人員上線討論。
錯過第一時間播出的人,隔天可以在「林氏璧孔醫師的新冠病毒討論會」的Podcast找到分段的剪輯版。
聽了快兩週,這邊講的許多內容,不論是疫苗動態,還是國外曾經發生過的案例對比,對我判斷臺灣眼前的情況頗為受用。
每天有不同的第一線醫療人員在這邊舉手分享,給聽眾扎實的第一線衛教與他們的觀察。應該比坊間許多名嘴節目,含金量更高,而且是有意義的精確資訊。我把節目放在留言處,好奇的人歡迎自取。可以作為疫情時代,眾多資料來源的其中一種參考。
責任編輯:易佳蓉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