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這正是當今中國大陸的寫照。儘管北京已下令企業復工生產,各地復工卻未盡理想。究其原因,中央以新感染數衡量地方績效,使地方官為保烏紗帽,「只要零感染,不惜零成長。」未來中國大陸生產要復原仍困難重重。

據《人民日報》等官媒消息,除湖北外,中國大陸各地新增肺炎確診數有下降之勢。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也說疫情是「可控的」,並下令「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陸企想復工,還得政府審批、附健康證明

然而許多地方卻和中央不同調。據《人民日報》旗下《中國經濟周刊》2月21日調查報導,不少地方復工困難重重:在東莞,截至2月10日12時,東莞市累計開工復工的企業有4491家。而據天眼查查詢數據顯示,註冊地為「東莞市」的企業數量超過30萬家,其中註冊資金為人民幣100萬元內的中小型企業數量約占1/3。如以這個數據為母體,則東莞市的復工率不到2%。

另外有江蘇的企業主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他所在的園區大約有700家企業,到2月18日,拿到復工批准的一共還不到30家,復工率僅4%。

這是因為企業復工須經地方政府層層審批。有些企業主就問:「停工不要批,復工為什麼要批?」

有的企業為申請復工,蓋了8個紅印章;或被要求填15個表格、2份承諾書,制定1個緊急預備方案、復工方案、餐廳防護措施和宿舍防護措施,共計21份材料。但即使繳了這些資料,也未必能保證復工,「有的地方復工審批每天的比例不足申請企業數量的1%。」

應付這些官僚程序還不是最糟的,「有的地方乾脆不受理復工申請。」就算企業想復工,連交這些表格、蓋章的機會都沒有。

對勞工來說,想上班也困難重重。地方政府為控制疫情封路封村,一位家住湖南邵陽、在深圳上班的楊偉說,地方官下令沒戴口罩不能出門,但一般人在藥局根本買不到口罩,因此他也無法回去深圳上班。

在湖南婁底,村民要出門須拿到村委會發的許可證,條件是附個人健康證明。但能開立健康證明的醫院卻在城鎮上,村民說:「我出不了門,怎麼拿到健康證明?」這成了一個無法打破的循環。

封路的影響也開始顯現。浙江寧波一位民眾稱,他們很多工人來自河南、安徽,因為公共運輸不通而回不來,雖然名義上開工,「復工率不到40%。」湖南一家公司稱,在濟南和天津的子公司已經復工,「但只能本地人上班,」湖南人員和車輛都不能進濟南,如果進入須找地方隔離14天,「這帶來很大的困擾。」

雖然中央下達復工命令,實際執行卻在地方政府。《中國經濟周刊》表示,目前省一級的政策是開放的,但真正的責任都壓到了第一線的村委、社區身上,「他們是不放人的。」南昌贛江新區某組團內部人士說,他們派車去鄉鎮接員工復工,鄉鎮工作人員卻推說車輛進不來,「即便車輛進去了,最後也出不來。」這位內部人士說,在江西上饒、九江、豐城等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這些地方鄉鎮還是不敢放人。」

即使在已復工的地方,企業也不好過。杭州發布的通知,明訂企業復工「6個必須」,要求企業負責人承擔防疫工作第一責任人,若有問題,「自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有的地方要求工廠復工須有充足的口罩等物資。江鈴汽車一家已復工的上游供應商說,「倘若企業上報復工人數為100人,要按每人每天2個、儲存15天以上的量才允許企業開工。」

然而如今企業很難買到口罩等防疫物資,達不到標準的企業怎麼辦?《中國經濟周刊》稱,2月19日,中部某市常委會上,主管領導說,在2月底前確保一定規模以上企業全部復工,至於防疫物資是否充足,各企業自己去想辦法,「反正必須完成上級任務。」

中央壓地方,地方再壓企業,杭州有企業負責人說,現在只能考慮盡快復工的問題,「再不復工,企業就要垮掉了。」至於復工後出現武漢肺炎感染,要怎麼承擔責任?「還顧不上去想這個問題。」

「只要零感染,不惜零成長。」為保烏紗帽只好犧牲經濟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中央復工,地方罷工」的現象?《中國經濟周刊》點出原因:「不少地方官員抱有一種心態,認為復工出了疫情一定被追責,而經濟指標掉下來一點沒人會被追責。」

該周刊點出原因,卻未追本溯源:近來北京用新感染病例數評量地方官績效,若有新確診案例,地方官烏紗帽不保。日前湖北監獄爆發323名確診案例,獄長被免職,書記以下相關20多人全遭處份。

「兔死狐悲」,看在其他地方官眼裡,寧可不准企業復工,也不要有新感染案例。就算轄區內經濟一落千丈,只要推給大環境不佳或瘟疫肆虐。若有新病例,烏鈔帽立刻不保,只要不是傻子,每個人都知道該選哪個。

此外,北京最高領導人已出面喊話,疫情是「可控的」。若地方官轄區再添新病例,豈不打臉領袖?精明的地方官自然不會做這種蠢事。整個制度使得地方官「只要零感染,不惜零成長。」因此用種種行政手段限制企業復工,這正是中國大陸目前復工困難的主因。

若這種現象持續,中國的商品服務供給勢必下降,這意味著未來「中國製造」恐怕將漲價。尤其近來人民銀行(央行)不斷灑幣救經濟,貨幣供給量步步高升,通貨膨脹的2大要件:商品供應下降、貨幣供應大增,這2大要件皆已具備。未來全球恐怕要有面對「中國輸出通膨」的心理準備。

地方官為達績效而壓迫基層,過去中國大陸也曾出現過這種現象:毛澤東搞「大躍進」,要求農作物產量翻一倍,結果就是地方官為保官位,提高對農戶徵收口糧,不少農民因此餓死。

如今中國大陸局勢已與往日不同,但人性永遠不變:若制度使人們必須損人利己才能生存,他們就有誘因這麼做。《孟子》曰:「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這恐怕是又要防疫、又要復工的北京,不能忽視的問題。

責任編輯:陳庭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