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難民」伴隨著日本高齡少子化的腳步加快,人數也正在往上攀升。根據經濟產業省在2017年公布的數字,當時日本全國約有700萬名的購物難民,他們年紀超過65歲,出門沒有汽機車代步,在他們的生活圈500公尺內沒有任何一家商店,想要買個日常用品都有困難,這是日本對於「購物難民」或是「購物弱者」的定義。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從2012年開始,日本出現了一種「移動販賣」的新行業,開著小貨車的司機們把超市超商架上的商品搬上車,送到購物難民的家門口。

一般開著小貨車的司機不論男女都是一群年輕人,但是在愛知縣新城市卻有一位61歲的山下渥子老太太,每天開著她的移動販賣車( J笑門),奔馳在山路與聚落之間。

總是戴著一頂紅色尼龍帽的山下渥子,是這些住在聚落的老人們,每個星期的希望。她把「 J笑門」開到了定點、車子都還沒停好,就有幾個聚落老人悠悠地走了過來。

「早啊~」渥子爽朗跟其他老人打招呼。「小渥啊,你好不好?今天好冷喔!」老人們不太像是要過來買東西,反而更像是要擺場龍門陣,好好聊天話家常。

不過渥子太太嘴巴跟大家問好,手卻沒閒著,就看她熟練地把貨車的車斗兩邊打開,小貨車立刻儼然就成了一個小超市。蔬菜、水果、肉類、鮮魚、調味料,都是一早渥子從農會超市搬上車。

對於渥子選擇商品的標準很好奇,單刀直入問她:「你都怎麼挑商品啊?」渥子太太笑著說:「都挑我喜歡的啊」

山下渥子原本跟先生一起經營一家木材工廠,但幾年前,山下先生病倒不能工作,渥子太太就想,與其兩夫妻在家乾瞪眼,還不如出去外面找份工作做。 2017年時,愛知縣一些偏遠地區的商店街、小賣店都紛紛吹起熄燈號。

山區聚落出現了不少沒法下山購物的老人們,「JA農會系統」嘗試利用小貨車的機動性,將超市貨架上商品,移動販售到這些地方。渥子應徵上JA這份工作,從 2017年,她開始駕著農會的 「 J笑門」,負責愛知縣鳳來地區的聚落業務。

每個星期有3天,她開車把生鮮食品以及日常用品送到聚落,讓這些住在聚落,不方便出門買東西的老人家,只要走兩步路,就能買齊一個星期要吃的、要用的各式商品。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今年88歲的安藤恆子老婆婆,40歲的時候老公就過世了,從此安藤婆婆一直都是一個人獨居,現在每個星期對她來說,最開心的事,就是能跟渥子買些吃的順便說上幾句話。

其實安藤婆婆走路時腰骨早就挺不直了,她總得推著帶著輪子的購物車,才能一步一步慢慢地爬上渥子停車的小坡上。

看安藤婆婆走得那麼辛苦,渥子每次都問安藤婆婆說:「我把車停在你家門口好不好?」但是安藤婆婆總是堅毅地搖搖頭「沒事,我可以!」渥子進一步問:「妳真的可以?」安藤婆婆堅定地說:「當然可以」,這或許也是她每星期最重要的運動。

60歲的渥子開著移動販賣車,服務住在偏遠聚落的高齡購物難民。在未來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的日本,將會越來越普遍。但並不是每個地區都能剛好出現,像渥子這樣有熱情的人。

「購物難民」在日本會引起大量關注最主要原因在於,日本城鄉差距太大。另一個實際案例是,一家從德島發跡的德島丸,創立於2012年,德島丸的重點特色是,將自己當成管理中心,左手與超市談合作,右手招募想創業年輕人當「移動販賣車」的司機。這樣的方式,果然讓業績從2016年14億日圓(約新台幣4億元),快速成長到 2018 年的55億日圓(約新台幣15億元),今年第三季的結算,已衝到79億日圓(約新台幣22億元)。

不過德島丸剛創業的前2年,並不是那麼順風滿帆,現在的社長、也是創辦人住友達也,原本只是德島一本地方雜誌的總編,在1981年發現日本逐漸進入高齡化社會,「購物難民」的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住友的母親,一個人住在德島鄉下,雖然他媽媽自己還能開車,每次要去超市買菜,會讓街坊老太太們順便搭便車,看到這些老太太到超市買東西,好像突然得了失心瘋,狂掃架上各種商品。

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們因為行動不方便,一旦有機會到超市購物,就多買一些回家囤著。住友因為這契機,認為只要抓準「購物難民」痛點,推出「移動販賣」服務,幫大家把超市的東西搬到家門口賣一定可以成功。除了德島丸之外,也有開車載老人家去超市買東西服務。(編按:德島丸移動超市,能夠穿梭在小巷,盡其所能滿足買物弱者們的需求。)

日本的「購物難民」現象,反映進入高齡化社會之後,老年人生活基本需求,該如何被滿足成為未來很重要課題。「移動販賣模式」,可視為老人安養照護的重要一環,未來甚至有可能結合無人商店,以及自動駕駛技術,讓老人不但可以在住家附近購物,甚至能透過無人車移動到市區的超市。

責任編輯:葛林
核稿編輯:黃雅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