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聲綿綿,學生時代日思夜望的暑假,在搖身成為人父人母後,聽到蟬聲大概大熱天裡的也能嚇出一身冷汗吧…

猶記昨天還在讀臉友們倒數著寒假結束的雀躍心情,一心盼著學校趕快開學好把魔獸收回籠裡,怎麼轉眼暑假又飄然而至,爸媽們無不如臨大敵,我也準備好回答這個一年一度的大哉問:「澳洲孩子暑假都在做什麼?」

說到澳洲學校的放假制度,那可真的是在考驗父母經濟、體力、社交情況、家庭支持,加上智力和心理的彈性與成熟度啊!(不過就是放個假,有需要這樣嗎?)

因為澳洲學校實在太常放假了啊啊啊~~

澳洲大學以下的學制是這樣的:一學年4個terms(學期),每個term平均10個星期,除了年底跨聖誕節和新年有約1個半月的長假算是暑假外(這時正值南半球夏季),term與term之間各有2個星期的school holiday。也就是說,平均每上課10週就放假2週,1年就有6週加1個半月,總共約12週的假。

試問,哪個上班族有12週的假可以請?就算父母輪流請假,把所有的假都拿來配合孩子學校放假,也不夠啊!

澳洲是沒有安親班的,幸運的話有阿公阿嬤爺爺奶奶可以就近掩護,住得不遠不近的話就乾脆送去住個幾天一個禮拜的,但是澳洲地廣人稀,更多的情況是爺奶家都在遙遠的別州,還有就是像我們這種家鄉在海的那一邊的移民家庭,歐洲、亞洲、美洲… 都不是可以行囊隨便款款,「回阿嬤家」說走就走的。

總是有人問:「那澳洲孩子放假在做什麼?有暑假作業嗎?」

別傻了~澳洲學校放假時是沒有功課的!

不是都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嗎?澳洲人身體力行這句話,放假,當然要認真休息,還做什麼功課?

放假就專心放假

安妮小學頭幾年時,我也還在摸索澳洲的學制和教育風氣,某年暑假,我們因為要回台灣,提早2、3個星期離開學校,我專程到班上跟老師請假,很不好意思我們要缺課不少,請問老師是不是給我們作業帶著做呢?老師非常驚訝地望著我和安妮:「 Why? Why would I want to ruin your holiday? (為什麼?我怎麼可能要毀了你的假期?)」

對澳洲人來說,放假就是放假,放假就是應該專心放假。

這樣的文化從童年延伸到成人,澳洲人非常重視個人生活,放假的時候一定盡可能不處理公事。常常一封email寫過去,得到的是電子信箱的自動回覆,寫著:「我正在放假,從x月x日到o月o日,等我回來會儘快與您聯絡。」

若是有職務代理人則會放上代理人的聯絡資訊,如果沒有,管他什麼天大麻煩,就等吧你!澳洲人認為,放假是辛苦工作應得的rewards(獎勵),是犒賞自己、好好休息和充電的時候,心裡不應該還記掛著公事,更不該還得抽時間工作。

在台灣長大的我也很習慣有假期作業,深怕孩子放假把人放懶了、心放野了、腦子放糊塗了。

但後來仔細想想,我們也走過孩提時代,說真的,暑假作業真的能讓孩子人不懶、心不野、腦子不糊塗嗎?

再說,放假不就是為了要合理懶、正常野、難得糊塗嗎?

澳洲父母很歡迎孩子們在放假時睡到飽,一整天穿著睡衣在家閒晃或窩在沙發上耍廢。「平常上學不能享受這種時光嘛!」他們說。

果然,假期就是拿來享受的嘛~

沒有暑假作業就表示孩子的腦子不動、生鏽了嗎?一點也不會!為了配合需要上班的父母,也讓孩子在假期中有機會接觸一些平常沒機會接觸或是沒時間參與的活動,坊間有很多假期活動- School Holiday Programs。

這些活動都跟學校課業無關,大多是運動,如網球、足球、游泳、跆拳道、溜冰、滑板…應有盡有;或是藝術,如音樂、表演、演說、舞蹈…等等;隨著時代的變遷,也越來越多科學、寫程式這類的活動。

這些台灣家長認為對「考試」和「成績」沒有急效幫助的,其實無形中都在累積孩子的能力和競爭力。澳洲父母認為,假期是能從例行學校課業中跳出來的難得機會,孩子應該去接觸一些真的對他們生活、體能、人格培養和享受興趣喜好的活動!

如果你在澳洲的大眾運輸工具上,或是繁忙的商業區街道上,看見不少西裝筆挺或穿著正式套裝的父母,牽著背了五顏六色花樣背包,手中還抱著玩偶或玩具車的孩子,你大概可以合理的推論:啊,school holiday到了!

澳洲父母不見得會用活動把孩子的時間塞滿,若是工作狀況許可,父母會把孩子帶去上班,那天上班的時數大概不會長,可能也做不了太認真嚴肅的事,但是孩子可以體驗「工作」的氛圍、看到父母工作時的樣子、和同事的相處與進退,認識父母不同的一面,也是很棒的假期活動!

我和先生在school holiday期間,會輪流帶孩子去工作幾天,雖然辦公室沒什麼好玩的,大人看起來覺得根本就很無聊,但是孩子們都很期待,比在家還有定性,可以從早搞到晚都不嫌無聊。

有時候我們整天忙著開會,孩子偶爾留在辦公室裡,偶爾去認識的叔叔阿姨(基本上去過一次大家都會認識他們了啦)辦公室串串門子,或去staff room(員工室)拿餅乾麵包零食吃(當然還有其他大人會不定時餵食),或派一些簡單的工作給他們,跑腿澆花丟垃圾都難不倒他們!有一回我還相約家有年紀相仿的男孩的同事,在同一天帶她的孩子來,2個小男孩互相娛樂玩了一天,中間還到病人的物理治療團體活動中客串暖場兼打雜!

孩子學到什麼?

為了一整天的時光不無聊、不虛度(不虛度是大人在想,小孩只怕無聊),他們得學會前一天就先「規劃活動」,想好自己在一整天的時光裡要做什麼、可以做什麼,然後「自己收拾行囊」,包括個人用品、書籍、玩具…等;我允許他們中間看電影或3C娛樂調劑,但不是無限時、無限期,他們很清楚我的底線,所以也得自己做好「時間規劃」。

到了公司,面對其他認識和不認識,前來和爸媽接洽公事或專程來和他們打招呼的「大人」,無論是爸媽的上司還是同事,他們都要「學習該有的人際應對和禮貌」,爸媽可能忙於公事,甚至一整天都在開會,孩子就要學著「審時度勢、耐心等待」;有機會派點小工作給他們做時,他們學會「提供幫助」,也在其他大人的讚美或是餵食中體驗到「助人的快樂」或「工作報酬的成就感」。

每當聽到這裡,台灣的朋友就會怨嘆這在台灣不可行,其實澳洲也不是一直以來都這樣,澳洲文化在某些地方依然帶著英國人保守的嚴肅氣息,但是隨著時代改變,雙薪家庭越來越多,工作型態、職場文化及人民態度,也漸漸以「family friendly」為目標在改善,日前還有國會女議員帶著孩子進議場,一邊發言一邊為母奶,也是引起正反兩方論戰。記得我小時候其實也跟媽媽去上班過,相信台灣的趨勢也有可能很快會在供需中找到平衡。

最最珍貴的,便是孩子與父母好好相處的時間!像好萊塢影集和電影中演的那樣,一去就幾個星期,1、2個月的夏令營也少到幾乎沒有(就連3天2夜的夏令營都很少),澳洲成人注重自己的休假,當然也注重孩子的假期,因為這是享受家庭生活最好的時機!

即使是雙薪家庭,父母也會盡可能輪流拿休假陪伴孩子,除了享受天倫之樂,替親子關係加溫,也帶著孩子四處走走看看或來趟家庭旅遊。孩子們也有很多時間可以相約到同學或朋友家完或一起出遊(playdates),這時就是培養人際關係、與對方父母和手足應對進退的最佳練習場。尤其是年輕的孩子,生活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便是在與父母的相處和互動間潛移默化、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

因為,就算只是平常地「過日子」,孩子在生活中其實也有無限學習!澳洲很重視孩子的生活技能,平時的學習和考試都會儘量和生活結合在一起,目的就是讓孩子不僅學科好,還要能夠應用在生活上,才不會科科100分,卻是個生活白癡!

舉一個澳洲小學生的考題做例子:

(題目放上路邊常見的停車規定牌子)請問:今天是上班日,現在是星期二下午5點,箭頭左邊的停車位,可不可以停車?如果可以,可以停多久?箭頭右邊呢?現在你要去附近的餐廳吃飯,如果箭頭兩邊都有車位,你會停在哪個位置?

沒安親班、沒長輩支援,澳洲雙薪家庭如何度過孩子暑假?一個旅澳教育者分享

一個問題裡考了:

1.生活常識:平常有沒有注意到路邊停車的這個牌子?會不會看這個牌子?

2.數學:時間觀念am/pm、時間範圍、星期二下午5點在哪個範圍裡(或外)?

3.數學:1/2是什麼,1/2小時是多久?

4.英文:星期的縮寫。

5. 判斷能力(judgement)、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和作決定(decision-making)的能力

這些,都不是課堂上、書本裡可以學到的,唯有在實際生活裡才有機會接觸和學習,但卻是社會化的必備技能。這些,在平常的上學日裡沒法接觸,假期正是讓孩子在學「課業」以外,學「生活」的最好機會。

孩子放假,不見得一定要被作業和活動塞滿才算充實,也不是一定要去報考什麼證照課程才不算虛度光陰。學習安排自己的假期時間、接觸一些平時沒有機會嘗試的活動、做平常沒有時間但卻有熱情的事、得到與親人朋友有品質的相處時間、在生活情境中學習,這些,都是知識的累積、是興趣和潛能的激發、是難能可貴的生活經驗,更是為孩子將來進入競爭激烈的社會做最好的準備!

責任編輯:黃楸晴
核稿編輯: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