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開門見山的說,這絕對是因人而異,就像大家常說的牛牽到北京還是牛,所以出海絕不是高薪保證,對的心態和努力才是不二法門。

時間退回到2008年,也就是我剛進入大學的那一年,依稀記得也是台灣政府剛開放大陸學生來台高校(大專院校)交換並取得學位的那一年。當時,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前往大陸工作或者東南亞工作的人可謂少之又少。所謂「出國」指的都是到歐美國家留學、取得學位並留下來就業這樣聽起來「高大上」的職涯路徑。

然而,隨著兩岸交流日漸頻繁、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政策的推廣及網際網路、科技、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在全球範圍內的崛起…。台灣品牌自身的衰落(雙A、HTC等)、政府對提振經濟的藥方失效和新南向政策的不明確等內外因素,越來越多年輕人將出國列為一種選項,甚至成了首選。

記得11年底加入小米時,還是同齡層極少數中的少數在大陸公司發展的,而近兩年看到非常多朋友離開台北,無論是在北京、深圳、杭州或者東南亞,都加盟了對岸的網際網路巨頭,如阿里巴巴、騰訊、小米、京東….等。其他行業如旅遊服務或者航空業,也不乏越來越多人選擇加入外商,如新加坡、阿聯酋等…。但是真的離開了台灣就解決了自身的經濟需求了嗎?還是只是被薪水的數字所影響?其實很多人都知道,真正的生活質量要考慮比例還有物價。其實,留在台灣不一定是次選。

台灣

根據台灣主計處官方的數據(你懂的),2017年的平均薪資(月薪)約為5萬元,其中2-3萬的人數最多,達23%;3-4萬也有18%,所謂「底薪族」在台灣約有129萬人,定義為收入僅2.2-2.3萬新台幣的勞動人口,約佔25%。如果考慮年齡, 在35歲以下的年輕人中, 我猜平均收入的數字應該會更低。根據Expatistan的數據,台北市商業區域一頓飯加上飲料約台幣208元;一間一般的13坪公寓一個月大概租金需要1萬8千元。當然,在台北,一個便當不用100元的地方到處都是,房子省一點也可以不用花這麼多。以下我以自身的真實花銷經驗來和大家分享。

案例1 (學生時代 – 初入社會:2010 – 2013)(月薪稅後5萬)

食物:每天食物花費 早($35)+ 午($80)+晚餐($100)= $215元 x 30 加上偶爾想吃好一點,算1個月$7,500元
交通:每個月捷運花銷$1,500 | 摩托車油錢 $500,算1個月$2,000元
居住:政大旁5樓30年老舊公寓翻新套房(無電梯):1個月$9,500元
水電:經常上網,房租含水和網路,電費約1個月$750元
娛樂:偶爾看電影、買衣服,1個月$1,000元

也就是說一個月的基本開銷約$20,750,再往上加一些其他諸如旅遊、交際、電話費等等,撐死了2萬5能搞定,也就是說當時每個月能存50%的薪水,一年大約最少可以存下30萬台幣。

案例2 (管理職)(月薪稅後13萬:2014-2015)

由於進入職場的時間比較早,所以在研究所1年級的時候換了工作,管理職的收入加上獎金比較多,當然也就有一些簡單的投資,記得,開銷是會因為你的薪資成長而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的,這個也因人而異。

食物:直接算三餐$450,加上偶爾想吃好一點,算1個月$15,000元
交通:每個月捷運花銷$2,000 | 摩托車油錢 $500,算1個月$2,500元
居住:永和捷運共構電梯大樓套房(1房帶廚房陽台):1個月$23,500元
水電:經常上網,房租含水,電費網路約1個月$1750元
娛樂:偶爾看電影、買衣服,1個月$3,000元

粗算1個月基本開銷$45,750,加上電話費等其他交際費,算1個月$5萬5,每個月存下的錢約7萬5,佔薪水的57%,也就是說存下來的比例甚至還有提高。這個階段的後期我在永和買了間小房子(電梯大樓),加上裝潢電器總價約900萬,每個月的房貸約3萬5,也就是說還是能存下薪水的50%,而且生活品質非常好。

香港

在台北一直到了2015年7月,因為有意思的機會說服我離開家鄉到香港去挑戰全新的環境。香港一直以來也是台灣人喜歡旅遊的熱門地點,我卻不曾去過,再沒有太多調查的情況下就丟下剛裝修好的房子,去了香港。看中的倒不是薪資,而是對自己的挑戰,除了非本國籍生活上遇到的比較複雜的程序外,簡單分享開銷成本的部分。當時職級晉升一級(副總監),直接管理人數約15人,加上區域市場,頂峰時期達45人。開銷的分佈(單位皆為台幣,當時港幣與台幣比例約為1:4)如下:

食物:直接算三餐$900,加上偶爾想吃好一點,算1個月$30,000元
交通:每個月港鐵花銷$4,000 ,偶爾打車,算1個月$6,000元
居住:電梯大樓1房1廳1衛,帶廚房無陽台(很小):1個月$65,000元
水電:經常上網,房租含水,電費網路約1個月$2500元
娛樂:偶爾看電影、買衣服,1個月$5,000元

基本開銷約台幣$108,500,加上台灣的房貸3萬5還有往返機票,算兩個月1次,加上計程車和高鐵費用可能1萬2,總計1個月的實際開銷約台幣$155,000。當時雖然還是可以存下接近比例(較少,但實際金額較多)的淨收入,但我們先來看看…根據Expatistan網站,香港的平均生活成本比台北高了73%。

給覺得台灣待不下去的年輕人》想追求高薪,先搞懂海外生活成本!香港、美國收支明細大公開
圖片取自科技人IVAN

而香港的平均收入情況是這樣的:

給覺得台灣待不下去的年輕人》想追求高薪,先搞懂海外生活成本!香港、美國收支明細大公開
香港官方收入分佈統計 / 圖片取自科技人IVAN

給覺得台灣待不下去的年輕人》想追求高薪,先搞懂海外生活成本!香港、美國收支明細大公開
分年齡收入中位數 / 圖片取自科技人IVAN

也就是說,在25-34年齡段且擁有大學學位的人民中,只有5.6%的人薪水超過24萬台幣/月,而且還是稅前(雖然香港稅低),很理想的估計你能賺到3萬港幣(12萬台幣),你能存下的一定比你在台灣少。其他都不算,光是房租比例佔了你的薪水50%,而吃飯比台北貴1倍,就知道剩下多少可以存(還不考慮機票)。根據我的經驗,一般大學畢業在香港科技類行業的收入介於1萬3 – 2萬之間,所以很少人自己出來租房的,實在太貴。所以,外國薪水帳面看起來比較高,只是媒體報導的時候沒有告訴你成本,也不會考慮你需要回家探親的需求。當然,有很好的機會還是可以嘗試,也是一種增廣見聞的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