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幾個美國亞裔學生申請大學的新聞,很讓人注意,我來幫大家注解一下重點。

比較受注目的是哈佛被亞裔學生告入學歧視的新聞,因為證據太充足,原告要法官不用審判了,直接判哈佛違法。證據力多強大呢?連哈佛自己內部在2013年的分析報告,都說對亞裔有不公平的標準。原告找來的專家,杜克大學經濟系的Peter Arcidiaconoe出具的專家報告說,一個錄取哈佛機率為25%的亞裔學生,如果其他條件一樣,只是換成白人,錄取率變為36%,換成拉丁裔的話,提高為77%,而換成黑人的話,錄取率則高達95%。

哈佛在評估申請學生的時候,分成幾大類來評分,如「學術成績」、「課外活動」、「運動」和「人格Personality」等。凡是只要有相對客觀標準的,錄取的亞裔學生作為一個族群,表現都超過其它族裔,但哈佛「動手腳」的方式,是在相當主觀的「人格」一項,把亞裔打低分,而達到壓抑亞裔學生人數的目標。也就是說,在哈佛招生辦公室,在面談校友的評量表裡,亞裔作為一個族群,「人格」較差!沒有人知道人格的標準何在,也許,哈佛應該還要追加被告「毀謗」一罪。

哈佛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沒有在認罪的。校長最近發了電郵給校友,加碼強調哈佛對學生族群多元化的承諾。也就是說,不管你們怎麼講,我們就是要繼續壓抑亞裔學生人數。哈佛找來的專家證詞,是柏克萊的大牌經濟學家David Card。David Card示範了如何用資料、用模型,把一個不利的事證轉成有利的說法。但是Card是把自己的名聲給砸了,有興趣的人,可以看Arcidiaconoe對Card的反駁。裡面有許多Card「不誠實」的證據。講一個比較誇張的,Card把哈佛自訂的人格分數也計入模型,說控制了「人格」這個變數後,亞裔學生並沒有面臨比較高的標準。廢話,「我沒有歧視你,只是剛好,在我訂的評量標準裡,你們的分數都比較低而已。」

更大的議題是,為什麼哈佛,或是大部份的菁英名校,多少都在壓抑亞裔人數?

很多人把哈佛的舉動,直接比為20世紀初長春藤名校限制猶太人數目的惡行,但猶太人固然和今日亞裔一樣,有著較佳的學業成績,引人側目,但彼時社會尚有非常明顯的排猶情結anti-semitism,猶太人被公然排擠的現象非常普遍。然而這是民權運動前的事,美國經過法律的修改和社會運動的洗禮,「種族歧視」是相當嚴重的指控,今天的哈佛,或是其它一樣限制亞裔人數的名校,不致於因為主導的白人內心歧視亞裔,而出手限制亞裔名額。

比較可能的原因是,這些菁英名校的主政者,打心裡相信「多元化」,決心要扶助在歷史上受過不平等待遇的黑人和拉丁裔,甚至認為幾百年的不公平、不正義,拿哈佛的名器來幫助他們,等到這些受扶助的黑人、拉丁裔因高學歴能在社會上立足之時,歷史的錯,就可以真正得到彌補。

但成績還是差太多了。在哈佛這些學校刻意的壓制下,亞裔學生還是在長春藤佔了2成左右,遠超過美國人口中亞裔只有5.6% 比例,如果不「動手腳」,哈佛會像加州理工一樣,超過4成是亞裔學生。粥就這麼多,亞裔吃了,非裔就沒了。對於以身為教育美國領袖的機構自居的長春藤盟校,不能接受校園環境是這麼地和真實社會「脫節」的情況。他們還振振有詞的說,學生組成有多元化,這些未來領袖才有多元化的視角,成為全方位的人材。我不相信這套,充滿偏見的,就算身邊同學再多元化,他們也不會改變。是人材、是領袖的話,根本不用人造的多元化環境,就自然會悲天憫人。

但講到亞裔學生組成比例,就不能不講另一個新聞。

紐約的公立高中,有所謂的八大名校。大部份的初中生都就近在住家附近升高中,但這八大名校,是全紐約的初中生都可以唸,只要他們考試分數有到,而且只看一個考試成績。因為考試取才的結果,這八大名校,都變成大學名校的搖籃,裡面最知名的Stuyvesant,一年就有十幾個畢業生進哈佛,我們愛荷華州,一整個州,一年都不到3個高中生進哈佛!但因為入學只看考試成績,想當然,亞裔學生趨之若騖,為求進大學名校,擠破頭也要先進這八大名校,補習、家教,能做的,亞裔家長都拚命做。結果Stuyvesant的學生組成現在超過7成是亞裔,不引人側目才怪。發展到現在,已經不是引人注意的問題,而是政治攻防的問題。極左派的紐約市市長,打算搞新政策,廢除八大名校的入學考試,把入學名額直接給所有初中前7%的畢業生。因為有些區的初中,亞裔打死都不可能去唸,政策如果通過,Stuyvesant就自然地「多元化」了。

大學裡,也有所謂的亞校Asian School。因為公投的原因,加州的州立大學不准用種族作為入學考量,所以柏克萊、UCLA這些公立名校都有四成的亞裔,UC Irvine甚至超過一半都是亞裔,而被戲稱為UCI - University of Chinese Immigrants。而加州的亞裔人口,才不過是總人口的一成多。經濟學家Tyler Cowen猜測,哈佛這些限制亞裔人數的手法,是為了避免成為亞校。但一個學校被貼上亞校的標籤,會有什麼壞處呢?Cowen從財務的角度來看,亞裔的畢業生普遍不像白人一樣,會對學校有慷慨的捐款,一旦變成亞校,白人學生就會比較不想唸,沒有白人學生,未來白人的捐款就會斷流。

我剛看這解釋,心裡覺得Cowen在胡說八道,同樣是私立菁英名校的加州理工,沒有壓抑亞裔人數,沒有白人不想唸,也沒有捐款斷流的問題。但我後來仔細看數字,Cowen的解釋,非常有可能是對的。哈佛新生才兩成是亞裔,但新生裡有三分之一是所謂的legacy students,「家裡有人唸過哈佛的」,這些幾乎都是白人。這不是什麼台灣那種,你爸是台大,你也是台大的那種中產階級的「階級複製」,而是你爸捐棟樓,以後也要靠你設立幾個全額獎學金那種「貴族複製」,那是巨富才能玩的起的遊戲。這些巨富,在我看來,是有可能不爽哈佛變成亞校的,是哈佛開罪不起的。3百多億美元的校產基金,也是靠這些巨富才有的。

然而哈佛這種赤祼祼的種族配額,畢竟是犯法的,所以這些菁英名校,開始考慮改變作法。最近芝加哥大學宣佈,今後入學申請不再要求SAT或是ACT這些標準考試的成績,而改注重學生在校成績、論文、推薦信等。照芝大的說法,他們的目的是要吸收更多社經地位較差,家族裡第一代唸大學的那種,是為了更進一步達成學生組成的多元化。當然,了解內情的人對這種官樣文章,都當成是放屁。有錢人家的小孩有辦法請家教補SAT沒錯,但不考試,他們一樣也是有資源去弄那些你芝大要看的項目。弱勢的,到頭來還是弱勢。所以,芝大這舉動,還是針對種族配額而來的,是為哈佛被判違法做準備的。

這也同時說明了,菁英名校,是不可能像加州理工一樣,完全不考慮學生種族,而讓亞裔變成學校裡的最大族群。

而其實,我對這些事情,生氣歸生氣,但一貫的立場是,This is still a good problem to have. 這樣程度的「歧視」,根本比不上黑人、拉丁裔那種生下來就矮人一截的苦楚。告還是要告,但亞裔是討正義,而不該是賣悲情。長春藤名校放著可能對未來社會有巨大貢獻的亞裔學生不要,而取那些富家公子哥兒,那是他們自己的損失。這世界這麼大,亞裔家庭裡傳承的勤勞努力、注重教育的價值,走到哪裡都吃得開,此處不要爺,自有要爺處,何必單取一瓢飲?

網路上流傳一個笑話,哈佛的歧視行為,反而造就了長春藤裡的長春藤。你唸哈佛不希奇,我也唸哈佛,而且我還是亞裔,那才叫真的厲害。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長春藤裡的長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