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辛酸,儘管我用腦過度,掉一堆頭髮地寫文章來激勵年輕人,但我身邊的許多年輕人,卻都勸我不要再寫了。

因為,他們不會真的看進去,就算勉強看進去,順手按按讚,他們也不想改變,他們不會閉關練功或進修考證照,不會奮發圖強,更不想成為有錢人或溫拿。對於未來,他們不會多想或擔憂,他們相信,現在就是未來,未來就是現在。

老實說,這是我這陣子觀察到,一個非常令我驚愕,也讓我不得不接受的「無痛族」生活風格

為什麼說他們是「無痛族」?

按傳統資本主義的經濟架構來說,窮人或年輕微薪族,都會因為錢不夠,而感到被社會排斥和生活品質低落的痛苦,因此,他們為了減少或消除這種痛苦,應該都會付出更多努力和代價,去賺取更多的錢,以此來改善生活及提升社會地位。

美國亞利桑拉大學哲學博士周欣悅,透過一系列的心理學實驗發現,當人們因為被社會排斥,而感受到壓力時,他們會本能地去賺更多的錢,讓他們的壓力被緩解;除此之外,有錢對生理疼痛的緩解,竟然也是有效的。

周博士的研究報告發現,人們在數錢或觸摸錢時,會減輕因為被社會排斥或生理傷害帶來的疼痛。同樣的,在失去錢時,這兩種疼痛也會加劇。因為,被社會排斥的痛,和生理疼痛,在大腦中都是「痛苦區」發出的訊號。也就是說,當有人污辱你或甩你一巴掌,你大腦中的反應是一樣的,都來自大腦的同一個區域。

說白一點,當窮人或微薪族因為社會地位低落或遭排斥,加上生活品質的低落帶來的生理心理的不舒適,例如夏天沒有冷氣,冬天沒有熱水,洗澡沒有浴缸,而且要和室友搶浴室,居住環境髒亂且治安不良等,都會刺激大腦本能地產生某種驅力,去追求更多收入,來減緩自己的壓力和痛苦。

詭異的是,在這個全世界GDP都快躺入加護病房,加上CPI大於利率,薪水不漲物價卻飆升的亂世裡,卻有許多人,包括年輕微薪族或月光族,違反人性和傳統心理機制,對各種壓力視而不見,也感受不到因貧窮帶來的苦痛。

就如我前面所說的,他們不會因為收入沒有增加或物價上漲而感到有壓力,對未來的不確定和晚年生活也沒有焦慮和不安。相反的,他們可以安貧樂道,活得很快樂,就算信用卡循環利息一直在發育,或是欠了好幾個月房租,他們也不會放在心上,他們的「活在當下」,完全可以勝過達賴喇嘛和一堆法師。

為什麼他們可以有這樣的超淡定能力?

答案就是:科技的發達,讓窮人和中下階層的人,透過各種遊戲或線上社群互動,來對大腦的產生各種刺激,讓大腦產生快感,這種快感會覆蓋原來他們感受到的,因貧窮帶來的各種痛苦;加上貧富差距愈來愈大,薪水不漲萬物漲,車子房子買不起,所以,也順勢逼得他們索性放棄未來,只求當下的快感。

很不幸的,就是因為他們的大腦被遊戲或社群的快感全面佔領,所以他們變成「無痛族」。

對這些「無痛族」來說,只要有地方住,或是房東還暫時不會把他們趕出去,有電有水,幾百公尺內有便利商店,最重要的是家裡有網路和電腦,他們的人生就不會有任何痛苦,他們不會有動力想買房子或賺大錢,更不想成為郭台銘馬雲或臉書老闆。

過去,因為欠租八個月,導致全家被趕出門的50歲中年男子,就是很典型的「無痛族」成員。

如果他是正常人,老早就會因為欠租那麼多個月,被社會或房東非議,還有害怕老婆孩子流落街頭,而努力去賺取更多錢,來解除這種生活壓力和因貧窮帶來的困窘和痛苦。

但他在趕出門後,竟然還怪房東計較那些冷氣錢,說水電費早就含在房租裡,為什麼不能吹冷氣。房東也指控中年男不認真工作,因為愛滑手機而被解僱。

中年男的這些行為,很顯然的,就是被賈伯斯和遊戲公司害死的,因為手機有遊戲有聊天群組有影片,讓他對未來和責任無感,才會老神在在地讓房東痛苦,自己沈浸在遊戲帶來的快感裡。

我的一位老朋友也是一樣,沒有結婚生子,年紀也已經40幾歲,某天竟跑來跟我借錢,說他好幾個月沒繳房租,水電也被斷了,要我江湖救急,先借他幾萬元繳房租和水電,過一陣子他打工的錢就會進來,到時就可以還我。

看到他過得如此悽慘,姑且不管他說的是真是假,我當下就借給他。

沒想到,不到一個月,他又來借錢,說打工的錢沒下來,等錢下來他一定會全部還,不然他就要被房東趕出門,成為街頭流浪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