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少賺為何不心痛?拆解好市多、Lativ降毛利的致勝盤算
你認同薄利多銷嗎?薄利、厚利,本身沒有對錯,端看你提供什麼樣不同的價值給顧客。
像好市多(Costco)不求大而做精,毛利率一律控制在14%以內,甚至多數產品的毛利率都在11%,不像對手動輒2、30%起跳,卻因此成為全球第一大連鎖零售型、會員制倉儲式量販店。
台灣網路國民成衣品牌Lativ,也是信奉這原則。
他們在高峰時,營收來到60億元。相較ONE BOY以高毛利、高行銷費用為戰法,創業近20年的戀家小舖創辦人李忠儒,就在商周CEO學院「CEO 50」課堂上分享Lativ截然不同的商業思維。
「我打算明年再把毛利降一點,」Lativ創辦人張偉強曾對李忠儒說。
這句話讓李忠儒很納悶,誰不想把公司毛利再拉高,為什麼會把降毛利當成目標?
「因為電商的經營邏輯,不就應該是便宜又大碗嗎?」張偉強回答他。
重點不在賺多賺少,看懂成功關鍵更重要
原來,Lativ對標的,是如Uniqlo一樣,「流行性偏低、較基本款」的商品。他們的策略是,只要賣Uniqlo的7折價格,卻提供接近Uniqlo 9成的品質,就有足夠大的市場空間。
但不要忘了,他們能做到低毛利、且近年罕有大量投放廣告的狀況下,還能穩定經營10多年的前提是什麼?就是要有本事做到夠低的營運費用。
李忠儒認為,Lativ專注在把產品做好,產品分散在各種基本款上,透過好口碑,只要搭配適當的行銷曝光,加上便宜又大碗的定位,正符合電商經營的底層邏輯,也就是擴大流量、提升轉換率、控制客單價,銷售額和營運效率就自然提升。
好市多也是一樣,亞太區總裁張嗣漢曾多次分享,他們賣場一律舖上最好清理的水泥地、鐵貨架,降低銷貨成本,不做廣告,而是把錢源投注在給會員更多優惠,壓低產品售價。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貪賈三之,廉賈五之。」意思是,「廉賈」的售價雖然低,利雖小,但賺的反而多;中國俗話也說,「三分毛利吃飽飯,七分毛利餓死人」,講的正是做生意不厭其小,薄利也能多銷、賺錢。
別陷入高毛利迷思,識別自己企業最關鍵的成功經營模式,讓利,也能讓你賺得又穩又久。
把別人踩的坑,變成自己的護城河!台灣唯一,只探討失敗個案的CEO課程>>立即了解
《商業周刊》累積30多年採訪經驗,薈萃10,000實戰個案,打造全台獨創的〈商周CEO學院〉——集結兩岸隱形冠軍、商周報導人物在此交流,客座教授群傳授經驗與心法,結合理論與實戰,培養更多企業領導人,做個打勝仗的CEO。想了解更多學程?歡迎來到商周CEO學院粉專了解更多:https://www.facebook.com/bwlearning
商周CEO學院官網:https://bwlearning.businessweekly.com.tw/ceo-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