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逼走一流人才的8件事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管理 | 領導馭人

逼走一流人才的8件事

逼走一流人才的8件事
每個員工都有自己的生涯規劃,企業與主管無法留下每一個人才,但你永遠可以練習控制自己的行為、精進自己的管理技巧。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王貞懿 編譯
商周頭條 2023/12/18
摘要
  1. 失去員工不只打擊團隊士氣,還會增加企業成本。
  2.  《哈佛商業評論》整理出8個領導地雷,會讓企業與主管在不知不覺中逼走員工。
  3. 企業與主管無法留下每一個人才,但永遠可以精進自己的管理技巧。

失去員工,不只會對團隊士氣造成巨大的影響——同時代價也很昂貴!

據職場調查網站Glassdoor 2019年的調查,美國雇主每次招募成本高達4000美元(約合新台幣12萬元)。該如何留下好不容易召募到的人才?

《哈佛商業評論》整理了8個領導地雷,是身為主管或人資的你,不要犯下的錯誤。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錯誤1. 設定不一致的目標或期望

例如在客戶關係崗位中,部門經理明確表示「服務慢,就是服務差」。然而組織卻要求業務同仁在為下一位客戶服務前,須將上一位客戶資料完整登錄。這兩項看似合理卻矛盾的要求,卻讓員工壓力山大,甚至討厭工作。

你應該設計一份優先順序清單,讓員工在棘手、忙碌的情境下,不會對公司的管理方針感到困惑。

錯誤2. 太多流程約束

許多公司會通過流程設計,讓工作任務能井然有序的進行。但僵化的流程,也可能變成抑制績效的雙面刃,讓員工覺得自己沒做錯,卻被懲罰。這種無能為力與沮喪,會反映在工作品質與情緒上。

避免這種情況的方法是,在評估員工表現時,考慮到他們對結果的控制權。同時,與員工進行開放的對話,詢問他們的擔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錯誤3. 資源浪費

假想你是一位週五需推出新廣告的行銷經理,雖然理應有足夠時間,但這三天,卻得花15小時參加會議和團隊訓練。員工在這樣緊湊的行程中該何時工作?經常性的緊張時間表,往往會員工更快地筋疲力盡。請記住,如果你沒有給團隊他們成功所需的資源,你就是在讓他們失敗。

你可以建立一份清單,管理員工任務的重要性,同時在指派新任務時,要考慮他們當前的工作負擔和合理性。

錯誤4. 把人放在錯誤的角色上

知識和技能浪費,會讓未發揮所長的員工感到被低估,最終導致離職的結果。因此,請在招聘的職位介紹與面試過程中保持透明,若不小心已經發生了上述情況,解決之道,是先盤點員工能力與職位角色的差距有多大,一起制定一個計畫,協助他們承擔更有意義的責任。

錯誤5. 給員工無聊或太簡單的任務

即使工作量減少,也不見得「更容易」,當員工沒有足夠的事忙時,可能會失去動力並經歷負面情緒。如果員工一向績效穩定,他可能會願意擴展自己的能力,並承擔更具挑戰性的工作。試著在分配任務之前,問問員工的興趣與熱情之所在,據此給予提高知識、技能進步的成長藍圖。

錯誤6. 未能創造心理安全的文化

員工在會議上太過和藹可親或安靜並不是好跡象,這代表他們擔心,自己想法會影響自己的飯碗。心理上沒有安全感的員工更容易犯錯,也不太可能冒險或在參與健康的衝突中成長,因而阻礙創新和效率。

想打造令人安心的職場,主管能在做會議總結時,感謝所有貢獻者的意見,確保團隊知道沒有所謂的「錯誤答案」,同時也要適時承認自己的錯誤,與坦承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

錯誤7. 給了過於安全的工作環境

「適度」的壓力和摩擦有益成長。完全沒壓力的員工,會沒有意義感、失去忠誠度;而壓力過大的員工會忽略重要的工作準則,甚至用不道德的手段來脫穎而出。你可以通過定期向團隊成員提供正面與負面的反饋,來製造健康的摩擦。

錯誤8. 以偏見領導

不公平、帶偏見的領導,會讓主管的信用分數大打打折,如果你的員工不相信你能帶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他們該如何團結?

想避免這種情況,可以從認知到自己的隱性偏見開始,在你做出重要決定之前,想想你的選擇是基於證據,還是偏好?有沒有考慮過其他觀點?你的知識庫是否有任何有需要先填補的空白?並定期徵求團隊的反饋意見。

主管可能無法留下每一個人才,但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精進自己的管理技巧。

資料來源:哈佛商業評論FortuneGlassdoor

核稿編輯:吳和懋
責任編輯:林易萱

人才 管理 哈佛商業評論 人資 主管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