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 領導馭人
懲處制度讓員工「斷了手腳」!缺乏安全感的職場多可怕
1.領導者往往被要求要有威嚴,下屬才會敬畏、聽話。但科學研究顯示,人類感到危險不安時,腦部前額葉皮質會受干擾,運作功能大幅降低,行為會變遲鈍。
2.建立制度來褒揚最少犯錯的人、懲罰最多犯錯的人,只會讓團隊不斷推卸責任、只求自保。建立起一個心理安全的環境,成員們才敢勇於犯錯,從錯誤中改進。
3.越來越多人注意到職場心理安全、成長思維、擁抱失敗、與同理心等特質。今年春天,史上最大火箭星艦試射、並於升空後爆炸,SpaceX將其定調為「慶祝失敗」。
有天和一位女主管吃飯,談到我正在找工程師,除了專業技能外,同理心是必要條件。「哎,親愛的,」她說:「有同理心是很好,可是我們是IT部門,妳以為妳在開慈善機構嗎?還有,工程師要同理心幹嘛?」
也有人聽到後忍不住諄諄教誨,「同理別人幹嘛?人家會同理妳嗎?出來工作不要傻傻的,同理別人妳就輸了。」
還有人比較直接,「好笑,同理心能當飯吃?那我們拚技術的是白癡嗎?」
其實在真實生活中,具備同理心的工程師,生產力通常直接跳升好幾級,同理別人不見得吃虧。尤其談判桌上,瞭解人性的一方,幾乎佔盡優勢。此外,同理心也是文明的表現。如果可以,誰喜歡和任性的巨嬰工作呢?
總之,我就這樣自成一派,帶著同理心走跳江湖。雖然許多人曾提醒我:
「如果妳兇一點,帶給下屬壓迫感、才有令人畏懼的氣勢。」
「妳要讓人家一看到妳,心裡就會怕。」
但,職場為什麼要令人恐懼呢?然而,同理心聽起來,實在太雞湯了,人們往往充耳不聞。為了推廣職場同理心,我決定換一個「比較厲害」的說法:
「大腦科學研究顯示,人類感到危險不安時,腦部前額葉皮質的功能,會受干擾而大幅降低。科學證明,心理安全是深度思考、理性思考的重要條件。」
「說白一點,就是會變笨。所以同理心不是要當濫好人,是為了在工作環境中,提供穩定的心理安全感,以提高團隊的智商與生產力。」
這個說法的市場反應不錯,後來我再推廣「職場同理心」,就順利多了。
用同理心設計制度,打造「接近零缺失」的專案
有一回,我被指定接管一個專案。接手時,狀況有點風雨飄搖:
工程師們對技術不熟,程式漏洞百出,每次上線都驚天動地、失敗收場。為了挽救災情,團隊訂了「獎懲制度」,透握統計Bug數量:
- Bug最多的人,接受懲處,還要寫檢討報告。
- Bug最少的人,給予獎勵。
- 完全沒有Bug,額外再給特別獎賞。
有蘿蔔、有棒子,乍看合情合理。制度上路後,情況卻沒有好轉。工程師們士氣低落、逐漸失去了信心,已經有人遞出辭呈⋯⋯。
「團隊技術太弱了,」專案經理說:「妳來幫幫忙,看看能做什麼。」
我把過去的檢討報告找出來,花幾小時翻讀一遍。一頁一頁的報告中,我讀到了 恐懼和擔憂。工程師花很多力氣,解釋「這不是我的錯」。他們感到恐懼、只想自保,就不可能講真的原因。
公司花錢聘請工程師,卻讓他們寫沒用的報告,還讓他們理智癱瘓、心生怨恨⋯⋯這實在沒道理!這是雙輸,實在太虧了。
用「競爭+恐懼」設計的獎懲制度
整體來說,這制度有4個問題:
- 流於形式、真相被掩蓋。
- 引發恐懼和憤怒:腦子都被情緒佔據,理智根本無法動。
- 沒有「從失誤學習」的鼓勵機制。
- 不切實際的完美:連電腦都會出錯,何況是人呢。
追求「過度完美」,還會誘發:
- 保守心態:少做少錯、打安全牌。
- 惡性競爭:不做事的人,只要指責「有做事而犯錯的人」就贏了。
- 說謊:在生存競爭中,這會引誘說謊、掩藏錯誤。
這個由「恐懼+競爭」設計的制度,刺激著人性的負面因子,還剝奪了從失敗學習的機會。
太平日子裡,這些缺點還不明顯。風雨飄搖時,這些缺點、會連同人心的恐懼一起放大,也是制度失效的原因。
從「信任、心理安全」出發的管理制度
我審視先前的獎勵制度,並做出調整:
- 高品質的獎勵(Bug最少):保留。
- 低品質的懲處(Bug最多):暫時移除。
- 零失誤的特別獎勵:移除。
允許失誤,不過度咎責。除非是態度鬆懈、惡意擺爛、且不斷再犯,才會考慮咎責。並設計「從失誤中學習」的鼓勵機制:失誤既然發生,讓壞事變成養分,提出「下次如何避免」的方法。
也不要再寫冗長的報告了,直接將改善方法,加入團隊的程式開發SOP中。提出方法的工程師,也會因為幫助團隊、而得到獎勵。
新制度上路前幾天,團隊很不習慣,有2位印度工程師更是焦慮感大爆炸,他們愁眉苦臉的跑來找我:
高個子說:「我不知道妳怎麼那麼樂觀,以前有懲罰都這麼慘,現在懲罰幾乎拿掉了,怎麼管工程師?」
我試著解釋:「我們只是用提出改進方案取代懲罰,不要再寫沒用的報告了,那是雙輸。」
小個子說:「妳說的是沒錯啦,不過我是覺得肯定會完蛋啦⋯⋯我好幾晚都睡不好,這真的行得通嗎?」
我說:「我相信可以的。我相信我們。」
我的印度夥伴都快哭了:「問題是,我們不相信自己啊,我們先前,沒有一次順利過耶!」
「夥伴心理感到不安全!」此時我心中警鈴大響。
既然要推動心理安全,就得認真安撫夥伴的心。我花了些時間說明制度精神,一再保證失敗不會咎責。他們要做的,就是放心去探索失敗,把經驗學起來,然後分享給大家。
那段時間,我們密集的拆解問題、研究失誤,並從失誤中萃取經驗,直接加入程式開發SOP。藉由有策略的演練SOP,以地毯式的盤查,將數百個bug一次清掃出來。接著,大家分工、修改程式、重新測試、準備上線。一週後,系統再次上線,這次我們直接達成「零缺失上線」。
結果看起來很魔幻,其實又非常合理:感性上,我們只是化解了對立,將內耗的心力,挪去踏實的解決問題;理性上,我們用邏輯思考,拆解問題,再把學到的方法,馬上用起來。
這次成功,也順利啟動了夥伴心理的「自我效能感」——發自內心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
新模式穩定後,高品質成了團隊的常規,零缺失成功上線也常常出現。在擁抱失誤、不再執著完美之後,完美反而悄悄降臨。
歸納這個過程,便得出以下公式:
心理安全➠鼓勵誠實➠擁抱失誤➠探索真相➠從失敗學習➠經驗快速累積➠戰力跳躍升級
心理安全+成長思維+刻意練習
表面上是技術問題,底層運轉的卻是心法,來設計一個制度:
- 讓失敗不被掩藏。
- 將挫敗轉成價值、將壞事變成好事。
- 鼓勵「誠實」。
- 容許合理範圍的錯誤。
- 理性思考可以轉動。
- 有一個機制,讓技術持續提昇。
- 團隊感覺安全信任。
這肯定是管理者最值得投資、CP值最高的工作之一。
我在不同的產業、不同職位中,持續實驗這些心法,也一再創造成功經驗。這似乎違背職場的邏輯。人們普遍相信,同理心和溫柔是職場上的弱點。我卻運用這些「弱點」,一再創造成功。
人們總是這麼說,「這還是靠妳的技術啦。」現在的我會說:「腦科學研究顯示,人類感到危險不安時,前額葉皮質會⋯⋯」
有策略的善良,是一種超能力
「我不想活在善良被當成弱點的世界。」 —— 基努李維
我始終相信,有策略的運用善良、利他、信任、尊重,人類會創造出最美好的高度文明世界。因此,在這張牙舞爪的世界,我活成了不太主流的風格。
如果我很怪,怪得很有創造力、怪得效率很高、怪得心地溫暖,那聽起來挺好的。值得高興的是,這幾年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了。
- Google在2015年,發表「讓團隊成功運作的5個關鍵」,第一點就是心理安全。
- 日本腦神經科學家的著作《最高腦科學教養》中,將「心理安全」和「後設認知」,並列為腦力激發、潛能開發的2大關鍵。
- 在美國,有越來越多新創公司,將「同理心」納入企業的核心價值。
- 今年春天,史上最大火箭星艦試射、並於升空後爆炸。SpaceX將其定調為「慶祝失敗」,馬斯克隨後也在推特上發文「恭賀團隊、學到許多經驗。」
越來越多人注意到職場心理安全、成長思維、擁抱失敗、與同理心等特質。這些,正是我一直深深相信的事。
如果你也相信善良、有一顆溫暖的大心、擅長將壞事轉成好事、相信人類不需爭奪、腦中充滿源源創意、深刻關切人類未來。如果你也這麼怪,也許我們只是比大部分地球人,走得快一點。請相信我們的未來,正在來臨的路上。
*本文獲《自由歌》同意授權轉載,原文連結。
自由歌
曾任科技業、金融業主管與高階幕僚。現為大數據顧問,同時為元知識、內在力量及數據素養推廣者。
個人網站《內力俱樂部》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