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 領導馭人
亞馬遜創始主管,公開超高效會議方法:用1頁備忘錄取代PPT
推薦理由
商業環境競爭激烈,最能以高效率解決問題的企業,營業額將獲得最大成長。如何縮短內部會議時間,快速達成決策,亞馬遜的方法務實易學。
精選金句
不准花時間製作PPT的動畫什麼的!全部以文章的形式製作!做成看過就能理解內容的資料!
你將收穫
1、為什麼不適合用PPT做會議報告?
2、如何善用備忘錄,縮短會議決策時間?
精華書摘
1、為什麼不適合用PPT做會議報告?
亞馬遜的會議不會使用PPT,有幾個理由:
█ PPT用得巧妙與否會改變與會者接收到的印象
PPT是簡報時很容易使用的軟體,既可利用投影模式,配合簡報的節奏翻頁,又可利用動畫秀出圖表等,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運用這一類功能,在對的時機、強弱分明地進行簡報,相信與會者都會感覺「很精采」吧。另一方面,如果不會善用這種種功能,只用單一的黑色做成資料進行簡報,與會者就不太會覺得那是好的提案,對吧?結果變得難以分辨「提案內容本身精不精采」。
█ 條列式資料,日後看不懂
簡報者以補充說明PPT的方式做簡報,比方說,假設PPT的某一頁以「這次計畫將帶來3大好處」為題,條列式地寫出3點。先簡單地讓人知道有3點,再以口頭方式逐一詳細說明。在會議的場合,這種「只有重點做成PPT,詳情則以口述」的方式因為非常簡單易懂,已成為固定的簡報模式。
不過,事後重讀資料會發生很大的問題,因為搞不太清楚內容,會議上因有簡報者補充數據才能夠理解。人的記憶力很不可靠,連簡報者說了些什麼都想不起來。
而這正是亞馬遜發出「PPT禁令」的原因。
發出此禁令的不是別人,正是總裁傑夫.貝佐斯。
貝佐斯禁止條列式書寫
PPT禁令應該是2006年左右發布的,在那之前亞馬遜的會議上同樣會使用PPT。
不料,有一次傑夫.貝佐斯重讀以前會議的PPT資料後大發雷霆:「這樣的資料,別人根本搞不清楚它想表達什麼不是嗎!」
由於他一個星期在內部會議上要聽取數十份報告,不可能記住全部報告的內容,也難怪他會震怒。所以才會下令:「不准花時間製作PPT的動畫什麼的!全部以文章的形式製作!做成看過就能理解內容的資料!」
結果,亞馬遜的會議廢止了條列式的書寫形式。
從此之後,各種資料都以文章形式寫作,圖表類也不必做成彩色方便別人查看,簡單明瞭地將事實寫成文章反而受到重視。
依與會人數將資料列印出來,用訂書機訂成一份一份,以紙本方式在會議上發給每一位參加者,可說回到非常古老的作風。
不過,雖說是文章形式,但可不能沒完沒了地寫好幾頁、幾十頁。基本上不是做成1頁(被稱為「1 Pager」)就是做成6頁(稱為「6 Pagers」)。
█ 商業文件大部分都做成「1 Pager」
簡單的企畫書或報告書等,基本上都寫成A4大小的一頁。亞馬遜幾乎所有可以公開查閱的資料都是1 Pager 的形式。
如果是有關問題發生的報告書,就要將「發生什麼事、發生的背景、採取什麼樣的對策(暫時措施和永久措施)」等等,簡單明瞭地整理成1頁,具體地寫出事實很重要。
想附注圖表的話要另外附加,不計入頁數。
此外,文章內穿插圖表等資料,在亞馬遜被以「妨礙閱讀」為由禁止。
█ 年度預算或計畫要以「6 Pagers」形式製作
年度預算、事業計畫書、新事業企畫書、大型計畫的提案書等,要寫成A4大小的6頁。
如果是計畫的提案書,就要簡潔地寫出「計畫概要、財源、做為目標的指標」等。
和1 Pager一樣,6 Pagers的圖表等也要另外附加,不計入頁數。
2、如何善用備忘錄,縮短會議決策時間?
最好的會議就是無人發言?
亞馬遜的會議開頭就是接連不斷的「沉默時間」,因為那段時間與會者都在閱讀1頁或6頁的資料。
參加會議的人一坐下來就開始靜靜地把桌上的資料看過一遍。如果是1頁的話,沉默會持續5分鐘左右,6頁的話大概會持續15分鐘左右吧?雖然也常與美國的工作人員透過網路連線開會,但不論是日本或美國,會議室裡暫時都只會聽到A4影印紙的翻頁聲。
會議主席判斷差不多了,便問與會者:「看完了嗎?」OK的話就開始討論。
討論基本上是採取對資料提出疑問、回答疑問的形式。主席會問:「第1頁有人有疑問嗎?」然後有人提出問題:
「第2行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關於第5行是怎麼想的?」
製作資料的人(基本上就是這項業務的主人,同時也是會議主席)便開始說明。
這樣的提問應答會持續到最後1頁,沒有疑問時會議就結束。
這是題外話,亞馬遜認為的理想會議是「幾乎沒有人說話就結束的會議」。
也許有人會納悶:「啊?沒有人說話就結束的會議?沒有人提出意見也沒討論的會議有什麼好?」
因為幾乎無人發言就結束即是對會議「讚不絕口的證明」。用淺白的話來說就是:「那資料完美到無可挑剔。」
「第1頁有疑問嗎?」
「沒有。」
「第2頁有疑問嗎?」
「沒有。」
如此持續到最後,就在與會者一直回答「沒有」的情況下結束,表示那是毫無疏漏、經過仔細思考、能夠認同的內容。
假使會議像這樣推進,就會聽到與會者說「做得很好」,獲得全體鼓掌讚賞。我曾經多次見證過這樣的會議,感覺那就是會議的一種理想樣貌。
責任編輯:張凱涵
核稿編輯:黃雅苓
你沒時間看的書,我們幫你提煉精華。
從組織用人、經營策略、數位轉型、財務/商業思維、創新趨勢,商業周刊編輯團隊從每一本厚重的商管書籍中,精華摘錄2~3道管理疑難,解決經理人的管理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