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誰該退位?

三十二歲時候的你,在做什麼?

在距離台灣八千公里的國度,一位三十二歲的年輕人,改變了一個國家:愛沙尼亞。

他帶領著一個又窮又小的國家,往創新路上走,短短二十五年的時間,這個面積跟台灣近似的國家,竟然蛻變成世界最創新的國度,並被國際媒體譽為「政府數位創新的範例」。他們寫下許多世界第一的傳奇:數位公民、線上選舉、五歲開始學程式設計……。不過二十五年前,這個國家才剛脫離鐵幕。

所以,三十二歲的年輕人,可以發揮多大的影響力?

試著用年紀的角度來素描台灣:龍頭企業的領導人年紀多從六十五歲起跳,七、八十歲是常態;上市公司董事長年紀平均六十歲;新上任的內閣平均年齡是六十一歲……。

如果有人用「老人國度」來為這幅素描下標題,應該不會有太多人反對。

而在一個老人國度,三十二歲的年輕人會被如何看待?

曾經有位管理學教授觀察,不同世代在領導特質上的最大差異是:危機感的強弱。年紀越大的領導者,對危險的恐懼度越強,譬如三、四年級生,他們看待事情多半先想失敗,總覺得杯子就在桌子邊緣,隨時都可能掉下來。但六年級以後的世代則相反,他們是相對有安全感的世代,不但不擔心杯子會掉,反而想著如何彩繪杯子,可以更漂亮。

兩種不同的心態,做出的決策自然不同。

但在數位經濟的大時代,當網路解構了角落裡的不透明資訊,資金、技術、人才的取得權不斷下放到個人,大組織被崩解時,哪一種心態的領導者更具優勢?

「你必須相信年輕人,因為年輕人沒有受到太多束縛,他們會做一些不可能的事。」這是愛沙尼亞獨立後第一任總理拉爾(Mart Laar)告訴記者吳中傑的答案;他就是那位三十二歲時,就出任國家領袖的人。

不同的年代,需要不同特質的領導者。在網路經濟時代,何者更能擁抱改變,誰又應該把位子讓出來?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