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中生代的面具

在去年的不景氣中,仍有許多電子業「新貴」繳出漂亮的成績單,本期《商業周刊》特別挑出其中佼佼者,為大家一探他們致勝的秘訣。

經過一番深入採訪,卻發現其實並無秘訣可言。能在逆勢中成長茁壯的,基本上是一群死腦筋、敢決斷、並且踏實做事的經營者 。如果能從這些平淡無奇的「成功故事」中得到啟發,也許才是真正受用的啟發。

本期《商業周刊》同時也針對藝術團體進行調查,問問他們「誰是最支持藝文活動的企業」,結果奇美、中信銀和台積電獲得壓倒性的肯定。藝術界的人士說,他們不僅用錢支持藝文活動,同時也最「用心」。最重要的原因,是負責人本身有藝術素養。

企業家而能有格調、有修養,絕不能以小事視之。台灣企業家學會賺錢,可能只需要二十年;學會欣賞藝術並建立豐富平衡的人生觀,卻可能五十年還不夠。而成功企業家,也正如政治權勢者,是社會上「風行草偃」的標竿。如果一個社會,政客全是鬥爭機器,商人全是搶錢機器,又將示範出什麼樣的下一代?這樣的社會還有人性和生機嗎?

風氣敗壞孰之過?

事實上,台灣的問題正在於此。正如信懷南先生在上期本刊所寫的,台灣「中生代」雖然應該是很優秀的一代,在影響社會風氣和帶動改革上,卻表現令人失望。中生代傳承了上一代的打拚精神,卻仍然修養不足,把台灣社會風氣弄成了功利、現實、投機、膚淺的一窩蜂。

很多人批評年輕人,卻忘記了年輕人正是成長於我們所塑造的環境,繼承了上一代「 身教」所遺留的價值觀。

信懷南先生說,中生代懂得賺錢,卻不懂花錢,一生辛苦賺得的財富用來寵壞第二代。值得大家深省。

王文靜小姐在本期所寫的陶傳正的故事,正好就戲劇化地反映了時代。陶傳正出身富豪之家,卻因父親陶子厚經商失敗。成為最辛苦的第二代。他並沒有演出「少康中興」或「王子復仇記」,卻意外的撿拾回他自己想要過的人生。

陶傳正說:「如果一直掛著董事長的面具,戲就演不下去。」台灣有多少中生代人物,臉上掛著政治人物或企業中堅的面具,繼續演著早已喪失生命力的戲碼。年輕人看不懂,就跟著虛偽;看懂了,更難免虛偽或放縱。這不是台灣最大的問題所在嗎?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