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萬一嚇跑了長期投資者?

大家都說台灣是寶島,生活在台灣很有「福報」。的確如此。近年來,大家看到富商巨賈的大起大落,從中體驗到人生滄桑,不正是難得的「修行」大福報?

近半年來,股市大跌,除了出事的企業外,多數上市、上櫃公司市值都縮水,而且金額驚人、幅度驚人。本期《商業周刊》特別統計了從去年六月底到春節前封關的集團股市值,幫助大家了解股市大落所造成的企業版圖變化。

然而,值得注意的,反而是有些大企業實際上完全不受市值變化的影響,雖然市值縮水,經營體質依舊健全。對這些專注本業、認真經營的企業而言,市值變化不過是帳面數字,漲固不必喜,跌亦無足憂。這些公司本業健全,不必大搞財務槓桿,也不炒自己或別人的股票,自然老神在在。企業經營,理當如此。不是嗎?

同樣的,如果一個健全資本市場,大多數掛牌公司都健康營運,即使股市大跌,也不至出現眾多公司都如喪考妣的狀況。畢竟資本市場的本質,只是提供企業募集資金的有效管道而已。資本市場不活絡,頂多擴充計畫走慢點。所以說,台灣股市大跌會造成眾多工商大老四處陳情,可以反證出企業經營體質的弊病甚深。

這個問題的另一面,則反映出投資大眾的心態。過去,大家說台灣股市是「吃人市場」,看來到如今仍然是。「吃人市場」必須由三項要件構成:一、有呼風喚雨、操縱市場的大戶;二、有怠忽職守、任令弱肉強食的主管官署;三、有投機心重、跟著大戶指揮棒起舞的短線投資人。這三項要件,缺了任何一項,就無法構成「吃人市場」。很不幸

的,台灣股市迄今仍三味俱全。

愚昧的短線投機客,自己甘心被「吃」,並不真正值得同情。更嚴重的問題是,「吃人市場」被玩得過火,露出猙獰面目,政府又遲遲拿不出魄力解決,最後連長期投資人也被嚇跑了。所謂股市信心危機,應該不是對 「股價」的危機感,而是對市場秩序的危機感,才是正確的解讀。

台灣股市目前正走在這關鍵點上,如果處理不當,嚇跑了長期投資者,那才是真正悲劇的開始。袞袞諸公,能不慎乎?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