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台電電網韌性差,台達電永續長:跳電會再發生!

一座廠出包就讓全台停電 台灣「大電廠病」怎麼治?

距離去年513停電不到1年,跳電事故再發生!報告直指台電內控流程出問題

距離去年513停電不到1年,跳電事故再發生!報告直指台電內控流程出問題。(攝影者.楊文財)

沒有颱風、地震,甚至不是用電高峰,不過是一座南部有四十年歷史的興達電廠跳電,為何演變成九二一大地震後,規模最大的停電事故?

原因,不是天災,是人禍。

三月三日上午九點,台電人員進行興達電廠例行維修,在尚未完全回填消弧絕緣氣體下,就操作隔離開關,導致設備短路,進而引發掌管整個南部電力的台南龍崎超高壓變電跳脫──包括大林、南火、興達、核三、麥寮、嘉惠、豐德等電廠全部跳離電網。

一個人員疏失,就像點燃炸藥引信一樣,一路由南炸向北部,讓全台瞬間少了一千零五十萬瓩、全台三分之一的電量。

供電系統要有餘裕
區域型與智慧型電網是主流

經濟部長王美花拍胸脯保證,跳電狀況未來一年內不再發生,但,真的可能嗎?

「我不想當烏鴉嘴,但(跳電危機)必然會再發生!」台達電子永續長周志宏受訪時坦言,這次事件主因並非缺電,而是供電不穩定引發的危機,「尤其當再生能源發電比重越來越高,相關儲能與基礎建設沒有跟上,電網缺乏韌性,真的不容許我們樂觀。」

他認為,人為疏失雖是導火線,但追根究柢,是台灣電網的「韌性」不足。

所謂電網韌性,不只是讓人為錯誤有被包容的空間,還包括因應未來極端氣候帶來的不確定性。「簡單講,就是我們的供電系統,有沒有『餘裕』?」周志宏說。

■集中式

供電來源:大型發電廠,如火力、核能或水力發電
輸電方式:距離長
優點:
•供電量大
•不易受氣候影響
•燃料供應集中
缺點
•電網相連,防呆機制不完善,單一問題可能產生連鎖效應
•輸配電損耗高

■分散式

供電來源:再生能源、小型發電源,燃料電池等
輸電方式:距離短,發電站靠近用電區
優點:
•輸配電損耗低
•碳排量少
•供電靈活,電網獨立,不會發生大規模停電
缺點
•需搭配儲能裝置,成本偏高
•維修管理據點較多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能源局 
整理:管婺媛

要打造韌性,第一,是建立區域型與智慧型電網。

台灣現在是傳統的大電廠發電模式,好處是,單一機組供電量大,電網全台相連,南北可互相支援;但壞處也是,正因電網相連,任何一處出了狀況,就可能引發大規模停電危機。

區域與智慧型電網,則改用分散式、中小型電廠的再生能源發電,甚至是電動車電池就可以反向送回電網中發電,讓發電區靠近用電區,不用長程輸配電,也避免單一供電量大的機組跳電造成全網癱瘓,這是全球趨勢。

「將來區域型電網一定要出來,台泥在歐洲很多城市都參與了這些(區域性與智慧電網);要讓電網有穩定性,就需要地區性的儲能設備,才能平衡短期震盪,」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受訪時語重心長的說。

在跳電事件當天,張安平正好在自家花蓮DAKA園區替充電樁揭牌。就在同一地點,台泥準備打造規模四百一十百萬瓦時(MWh)的儲能案場,是目前全台規模最大的儲能案場之一。「假設綠電是百分百,有人認為儲能要能做到(儲存電力)三○%或四○%,才能夠穩定平衡。」張安平說。

但,台灣地狹人稠,建置設備,需要時間與大量資金成本,一切尚在發展中。

在此之前,要打造電網韌性,第二件事,是建立「防呆隔離機制」,包括迅速偵測故障並隔離的機制、縮短機組跳電後恢復並聯的時間程序等,是否夠敏捷。換言之,這需要加強管理面、檢討電力調度流程。

「就像處理疫情一樣,」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劉志文形容,一旦發現病例,把它隔離、圍堵掉,不要傳出來,讓問題集中局部即可,「不要讓一個點的問題,變成線、面的問題。」

這需要台電全面檢視電網脆弱點,加以補強,避免下次再犯。然而,這次人為不當操作所誤觸的開關,卻跟去年五一三大停電時一樣,是同一個開關。

一個開關兩度釀禍?
防呆機制失效、管理失控

「難道這是被詛咒的開關嗎?」 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說,「現在問題又在同一處發生,是不是你(台電)的風險管理能力不夠?去年有確實做補強、風險管控嗎?」

其實,不論電網的改善、儲能設備的建置,乃至強化電網脆弱點,都需要政策引導,以及龐大經費挹注。儘管有台泥、台達電等越來越多民間企業加入「穩電」行列,但現階段最大的「事主」,仍是台電。

管理失控是原因之一,但長期病灶,也源自來被鎖死的電價,始終無法反映供電成本,讓台電經費上缺乏餘裕,導致投資改善工程更為保守。

「在經費有限情況下,一年可解決的問題,它當然只好拉長時間,花三、四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來處理。」立委洪申翰認為,過於便宜的電價,也是能源轉型的阻礙之一。

台灣現正處在能源轉型、用電最緊繃的時刻,但我們只有不斷往上攀增的用電需求,卻沒有拴緊供電、用電螺絲的「節流」機制,如果全民無法共同正視能源轉型的風險問題,人禍導致的跳電危機,恐怕只會不斷重演。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