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組神奇的字母,象徵著企業面對風險超前部署的韌性,能在風雨中屹立不搖,隨漲抗跌。早在黑天鵝從天而降前,它甚至能夠事先看穿企業的缺陷,讓投資人避開地雷。這一組不可思議的英文字母,就是ESG。
ESG,分別代表了環境(E)、社會(S)、與公司治理(G)三大面向,是一整套衡量企業永續性的指標。
2020年,在COVID-19疫情催化下,投資人更急於尋覓真正有韌性,能夠承受市場衝擊的永續企業,讓ESG基金的銷售加速成長。晨星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ESG的資金流幾乎占了歐洲所有基金銷售的三分之一;同一時間,可持續發展股票基金募集的資金,更比傳統股票型基金多出63%。
台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部經理黃玻莉透露,國泰投信以MSCI指標設計的一檔ESG基金,7月底上市才逾一週,募資金額就突破140億元。相對於不少新募指數基金規模只有一、兩億元,吸金力好到連證交所都有些意外。就連台灣市場上另外兩檔相關基金,今年以來資產價值也都成長3成左右。
更神奇的是,ESG不但能在亂世中辨識出好公司,也能在盛世中揪出壞公司。
回顧2015年9月18日,德國福斯汽車爆發造假醜聞,才約短短一週,股價就重挫三分之一,市值蒸發新台幣9千億元。
就在世人還在驚嘆,福斯竟然犯下大錯之際,全球指數編製龍頭MSCI,卻慶幸早在4個月前就偵測到未爆彈,將福斯排除在ESG領先指數成分股之外,提前躲過了一場資金災難。
以前看EPS,現在要看ESG!
它能為投資掃雷,還像黃金抗跌
為什麼ESG能有「神預測」的本事?因為早在造假醜聞曝光前,福斯就已在G面向上,出現公司治理的缺陷,在同業中排名後段班。加上在S面向,出現消費者集體訴訟的爭議事件,也涉及與產品品質相關的賄賂、詐欺問題,讓MSCI毫不遲疑,提前調降福斯ESG評比等級。
「以前企業表現要看EPS(每股盈餘),現在要改看ESG,」台北大學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詹場說。過去,投資人以為這只是做好事的道德訴求。其實這樣的投資邏輯早就過時了!ESG帶來的,是評量企業方式的典範轉移。
「ESG不只是中、長期表現好,就連短期表現也優異,」MSCI亞太區業務部總裁林偉傑說。以MSCI全球ESG領先者指數來說,長期表現均優於母指數MSCI全球;MSCI台灣ESG指數也勝過台灣母指數。這讓《彭博》大讚,ESG指數擁有媲美黃金的抗跌力。
除了它勝過大盤的優異表現,讓投資市場的關心度直線上升之外,加上投資機構對ESG相關議題的意識高漲,雙重力量都讓資金朝它湧入。
2006年,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PRI)啟動,目的是倡議所有投資機構,承諾將ESG三大面向,納入主要的投資依據。如今2020年,簽署機構已突破三千家,其中包括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日本政府退休基金在內,資金規模更成長15倍,突破100兆美元。
但ESG的作用,不只是糾錯避險而已。該指標評估的,更是攸關企業有沒有超前部署未來5年、10年的藍圖規畫。尤其到了上市、上櫃的規模,朝ESG發展已是必然。
統一超商串聯全台約5千家門市,打造全國最大資源回收網,推出綠色包材產品。(攝影者.駱裕隆)
台灣表現:9大企業入列AA級
科技、金融、原物料業在兩岸具優勢
既然如此,台灣企業的相關表現如何,在國際上又走到什麼程度?
為了從國際標準,看到台灣企業的現況,商周首次與MSCI合作,一次公布最新的台灣企業ESG評比。MSCI除了是全球指數編製龍頭,在ESG評比上歷史最為悠久,從1990年推出多米尼四百社會指數(Domini 400)開始,已達30年。
台積電廢水回收處理設備。(攝影者.程思迪)
從MSCI列入評比的台灣114家企業來看,名列AA級的去年已有5家,今年再多4家;A級企業也達17家(編按:共分為7級,AAA級、AA級代表領先)。
「台灣雖然尚未出現頂級的AAA企業,也幾乎沒有末段的CCC,」林偉傑分析,在亞洲市場當中,澳洲與日本走在前端,台灣則急起直追,也代表在ESG上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例如連續5年得到AA評比的台積電來說,在全球63家半導體設備同業裡,其實只輸給AAA的荷蘭艾司摩爾、以及輝達(Nvidia)兩家,贏得超標成績。
如果光看兩岸三地,台灣的表現又如何?ESG評鑑新創妙盈(MioTech)執行長涂鑒彧指出,尤其在科技、金融、原物料三個產業上,台灣具有「壟斷性」的優勢,幾乎包辦兩岸三地的前十名。
妙盈在2019年獲選KPMG全球百大金融科技創新者,擅長應用AI技術,來估算企業的ESG評比。透過如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公司治理評鑑等企業公開資訊,將該指標評比範圍,拉大到兩岸三地八千多家企業。「台灣企業披露的ESG資料,不僅參考標準嚴格,完整性也高,已遠遠超過香港及中國內地的表現,」涂鑒彧說。
既然ESG評比都已經一路發展30年,為何近年來才爆發熱潮?其實背後環保意識的推動,科技與網路的精進,也是主要原因。
想做蘋果生意就得重視!
資訊透明度變高,考驗企業風險管理
第一個推力,就是環保意識抬頭。
正因為年輕人對企業和政府要求的透明度更高,一家忽略ESG的公司,「未來沒有辦法存活下去,」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總經理李宜樺說。一旦違反ESG原則,就可能出現消費者拒買的效應,例如台灣的食安事件。投資人也可能抽手資金,讓企業頓失依靠。
不少品牌的ESG行動,就是被消費者的環保意識驅動。像蘋果(Apple)才在日前許下承諾,到了2030年,每一部售出的蘋果設備,對氣候的影響都將降至零。台積電也跟進,要在2050年底前,100%使用再生能源。Nike則為了洗刷血汗工廠的污名,在2017年度獨創了「供應鏈可持續發展指數」,更客觀嚴謹評估代工廠的品質,來回應消費者的要求。
第二個推力,則是在網路與社群網站大潮下,資訊不只透明,傳播速度也加快,讓企業做錯事的代價也越來越高。
第三個推力,則是ESG評比技術的精進。就像是企業的全身體檢,從抽血,進步到電腦斷層般全面精細。以妙盈評估的量化項目舉例,ESG三個面向加總就超過兩百多項。
「但現在的ESG,已經不帶有道德價值,而是客觀的評斷,」林偉傑強調,它真正的核心不在於做好事,而是企業永續的超前管理,看的是避險抗壓的「韌性」。
例如石化業一向被視為是全球暖化的元兇,往往被摒除在「好公司」之外。但現在有了ESG評比,不只能納入石化業,更能過濾出其中的明日之星。
例如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在2018年二度改名為Equinor,除了從名稱、形象兩方面,都徹底擺脫「石油」兩字之外,更依循著ESG原則,朝向再生能源公司轉型。也成為全球30家同業中,唯一連續5年評級AAA的公司。
挪威是全球第三大天然氣出口國、歐洲第一大產油國,正是靠石油,才能設立全球規模最大的主權基金。但挪威石油為了因應氣候變遷,加碼開發風能與太陽能,提供低碳解決方案,準備轉型成一家再生能源公司。
而Equinor正在進行的驚人計畫,更是「把碳送回地心」!目標是每年先捕獲工廠40萬噸的二氧化碳,移往北海下方三公里的礦床中,讓二氧化碳回到自然界原始的儲存狀態。
該公司積極朝ESG方向轉型,努力受到市場認可,也讓其近5年的股票報酬,勝過同樣在拚轉型的同業埃克森美孚、皇家殼牌石油。
它不只影響投資,還影響求職!
企業評比高,薪資、工作人權更完善
除了避開投資地雷,篩選出永續企業外,ESG投資還有個許多人忽略的功能:透過投資來改變社會、甚至改變世界。
全球最大退休年金日本政府年金投資基金(GPIF),就投資ESG面向中,女性賦權表現優良的企業,以市場力量支持女性就業。林偉傑透露,台灣的勞退基金也依循同樣邏輯,加碼投資對台灣帶來正向改變的公司。所以投資人也能夠仿效政府基金「用錢投票」。
只要台灣企業ESG做得好,也將成為吸引外資投資的橋樑。黃玻莉指出,不論MSCI或DJSI(道瓊永續指數)的ESG指數,台灣上市公司在新興市場中的占比均為第一。外資依照ESG指數買股,就很容易買到ESG優良的台灣企業,例如台積電。就連台灣人購買海外資產管理公司發行的ESG基金,也很可能會回頭買到台股。
回到這個典範轉移的最核心,無論林偉傑或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等專家與企業主,他們都指出,ESG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好的管理,成績好的企業,也代表了該公司在內部管理,包括薪酬、財務監督、兩性平權、工作人權、人才培育等方面都是完善而領先,未來求職者擇良木而棲,符合ESG精神的公司也將是首選。
隨著企業與投資人的影響力不斷增長,他們的行動,將會決定人們的未來。只要ESG做到位,最終也能成為造福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