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顛覆嚴謹傳統,拚AI、軟體研發

深入百年車廠 對抗矽谷的神秘基地

德國矽谷老車廠首座大型自駕中心

43國頂尖高手集結:我們像走在開放的校園,穿著短褲、剛運動完的員工迎面而來;這樣自由彈性的氛圍,比起BMW總部的森嚴、階層分明,像兩個不同世界。(攝影者.陳宗怡)

我們坐上Uber,在沒有限速的高速公路,狂飆時速一百六十公里,十分鐘後,來到看似德國慕尼黑的郊區地帶,穿過寧靜的住宅區道路,沒有看見所謂的大門,更沒有警衛室,只有不斷從我們身邊閃過的偽裝車,提醒我們應該接近目的地了。車子就在一棟有著玻璃帷幕、名為Africa的建築前停下。

人才換血:

五年內,研發人力一半專攻軟體設計

這個占地有三個足球場大,看起來像是校園,用全球五大洲做為建築物命名的空間,就是BMW今年四月才啟用,全球首座傳統汽車公司為了研發自動駕駛技術所成立的大型研發中心,成了德國媒體口中的「德國矽谷」。

一六年,也就是BMW成立一百週年之際,面對來自科技公司的競爭,負責研發的董事會成員佛勒利希(Klaus Froehlich)就曾說,其現今的任務是保護既有的商業模式,而不是臣服於網路公司,「否則我們最後終將成為如富士康之於蘋果這樣的公司,只為他們提供金屬殼。」因此他們得更積極開發自駕車,並計畫五年內將軟體程式設計師的研發人力,從二○%提升到五○%。

這裡,正是百年車廠BMW對抗網路公司的秘密基地。

距離BMW總部只有十五公里左右的研發中心,和總部卻像是兩個不同世界。一邊,象徵汽車的舊世界,強調引擎、馬力、造車工藝;這一頭,員工來自世界四十三個國家、平均年齡只有三十四歲,研究著全新的主題,雲端、機器學習、AI、資料分析。而且,和嚴謹保守、流程極長的傳統車廠的工作方法也大不同。

自駕車市場10 年看增63 倍

Level 3 以上自駕車市場規模(圖表製作者:黃靖萱)|放大原圖

組織換血:

拆成小團隊作戰,加速測試與上市

「我們把大家聚在一起,你一走動就能找到任何人,而且我們也精簡組織,現在比較像敏捷開發(Agile development)的組織,以增加我們研發的速度,」研發出BMW第一輛自駕車、現在負責自駕未來趨勢的資深顧問魏塞曼(Dr. Dirk Wisselmann)說。所謂敏捷開發,就是將組織拆分成許多小團隊,在短時間內產出可用、但不完美的產品,直接拿去實地測試後,再回頭修改的反覆循環,以加速產品上市。

當我們走進車庫,裡頭停了五輛被土黃色的膜包成的偽裝車,後車廂打開,各種儀器、排線、電腦塞滿了車廂,一位工程師正坐在車裡拿著筆電工作著。通常,軟體開發人員只須走十步路左右,就可以隨時上車測試剛寫好的程式,而且此處緊鄰著高速公路,好處就是能隨時上路測試、蒐集數據。

九月十六日,BMW正式公布了搭載自動駕駛、擁有玫瑰金色調的電動概念車iNEXT。這輛車已搭上有著iNEXT塗裝的波音777,先後造訪慕尼黑、紐約、舊金山和北京亮相了。而這輛車上的科技,就是來自這個由魏塞曼初創、帶領的研發中心。

魏塞曼早在一九八六年就進入該車廠研發部門工作,戴著無框眼鏡的他,外表就像個學者,說話保守穩重,但他其實非常熱愛騎重機,熱中到去參加比賽。二○○三年,他進入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部門擔任主管,正式開始投入自動駕駛的研發。二○○六年BMW第一輛在賽道上繞行的全自動駕駛車,就由他帶領研發。

即使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了自動駕駛的初步技術,但魏塞曼坦言,在當時,更講究駕駛、操控樂趣的BMW,並不想投入太多資源在車道偏離警示或定速等系統。於是,他帶著一票和他一樣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博士,去向高層報告爭取。「我們想要證明自動駕駛技術不只能夠更安全,也更有駕駛樂趣,甚至能放在賽車裡,」魏塞曼回憶。

在自動駕駛領域著墨多年,他很有信心的說,「我們雖不像特斯拉這麼早宣布要推出自動駕駛車輛,但接下來,我們很有機會成為第一個真正實現的。」

他,打造BMW第一輛自駕車

魏塞曼獨家專訪:三年後,自駕功能放進現有車款

魏塞曼在BMW自駕車研發中心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談自駕車將如何改變未來的商業模式。以下為專訪紀要:

出生:1959年
學歷:德國伍珀塔爾大學博士、亞琛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經歷:BMW集團,包括勞斯萊斯與Mini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總經理、BMW自動駕駛高級顧問
現職:BMW自駕中心資深顧問

在自駕新領域,我們常得重新出發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為什麼BMW要單獨成立自駕車研發中心?

魏塞曼答(以下簡稱答):我們舊組織的一切,都有清晰方向,也在很確定的環境中。例如,每個人每一天都很清楚自己該做什麼,一天結束前,每個人完成的工作項目集合在一起就會有成果、有進度。

但是,在自動駕駛領域,這是全新挑戰,有時候我們並不知道為什麼有些事會變成這樣,我們常常必須重新思考、重新出發,所以我們必須有更多的討論和互動。

問:在台灣,我們對矽谷科技公司比較熟悉,包括優步、Google,他們也積極開發自動駕駛。身為傳統車廠,怎麼和這些網路、科技公司競爭?

答:我想有時候是競爭,有時候是合作。例如我們就和共享車輛的Lyft合作。

車廠最重視安全,我們發展出複雜且完整的測試方式,來保證駕駛人的安全,然後才是加入各種自動駕駛配備,因為這是一個攸關生死的產業。

而科技公司則會從另外的角度切入。他們先發展自動駕駛科技,然後整合到車子上。一開始這會很容易,把電腦、相機、很多感應器加上去,也許能開很快,但是,只能在特定的狀況下開車,例如,就無法在零下三十度的環境開車。

我們的角度是,當你有一輛正常的車,不是只是加上一堆電腦設備,可能多幾個按鍵,就讓車子可以自動開兩天。從二○二一年開始,我們會準備好把自動駕駛功能整合到我們很成熟的車子裡,讓它可以運作,這是我們比較不一樣的思考方式。

有科技公司進來競爭是一件好事。但最後,還得要產品測試,才能夠實現你的承諾。

我們開發出的自駕平台,其他汽車公司也可以使用,我們也希望成為平台的提供者,不過整合很花工夫,每家汽車公司都得自己整合,比方說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FCA)就已經宣布加入我們的平台。

BMW自駕中心資深顧問:魏塞曼

BMW自駕中心資深顧問:魏塞曼(攝影者:陳宗怡)|放大原圖

人們若不買車,

或許變自駕科技平台

問:自動駕駛的趨勢,會如何改變整個產業?

答:我們不應該以非黑即白的方式來思考。不是所有人都住在城市,在城市,交通堵塞是個問題。但很多人住在比較鄉下的地方,可能不在意停車位、不擔心塞車造成的時間浪費。

挑戰是,我們想要提供各種解決方案,我們需要聆聽客戶,滿足各種需求。也許未來二十年,我們不再製造車子,但是提供自動駕駛的科技平台,我們對各種可能保持開放心態。

問:若人們不再買車,BMW怎麼因應?

答:如果人們真的覺得不需要擁有車,那麼也許我們必須更致力研發最高級level 5(編按:Level 5指從城市到蜿蜒山路,車輛都能自行駕駛,車裡甚至沒有方向盤)的自動駕駛科技。可能需要十年、十五年,這會是個挑戰。

這時更該思考,社會到底需要自動駕駛科技解決什麼問題?就我個人而言,我想要兩種解決方案,在城市或在高速公路,就自動駕駛吧!但到了鄉下,風景好,天氣好,我自己還是很想握著方向盤的。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