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平心度過風暴

最近,世界共同的經濟危機的話題,一直盤踞所有世界重要經濟媒體的封面、版面,久久難以驅除,除非等到塵埃落定。「世界經濟是否要融化了?」(近期英國《經濟學人》的封面報導)、「你要如何因應全球危機?」(這是近期美國《商業周刊》的封面報導)「世界經濟在暴風區域內」(近期日本《日經商業周刊》的封面報導)。

身為台灣最暢銷的財經周刊——《商業周刊》,也不能避免這個世界共通的話題。《商業周刊》繼上期探討世界瀕臨不景氣的來臨之後,本期《商業周刊》繼續為你探討世界大蕭條來臨的可能性及如何因應。

根據日本最大的財經周刊《日經商業周刊》的報導,日本住友資本證券公司分析,目前有三種有關世界景氣的可能,第一種是世界經濟大蕭條(即美股暴跌三成以上,美元重挫、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出口仰賴美國吸收的國家,也連鎖進入通貨緊縮,歐洲也遭波及,亞洲、中、南美洲則將面臨更嚴重的經濟困境)。這是最嚴重的情況,機率是二○%。

第二種是世界經濟不景氣(美股回檔整理,美元緩步下滑,美國景氣減緩,日本則持續低迷,歐洲則因歐元統一而穩健成長,但因力道不足而無法帶領世界走出泥淖),發生這種景況的機率是六○%;第三種狀況是全世界維持低成長,受創國自谷底復甦,歐元統合成功,成為世界成長的主要動力。這個機率是二○%。

人可以做的是,假設世界走到最壞的第一種狀況,雖然發生的機率只有二○%,那你(個人及企業)要怎麼辦(見四十八頁至五十五頁)?台灣的景氣在前有索羅斯(見八十頁)的疑慮,後有穆迪調降台灣十家銀行信用評比的恐懼,擋在面前的又有難看的上半年財務報表(見八十二頁)。甚至在繼萬有紙業跳票下市之後,分析師還在耳語有些負債比率過高的上市、上櫃公司可能會陸續出現跳票危機。

成王敗寇,在此時此刻最為明顯。在面臨分析師完全站在投資人嚴酷的立場來看待你公司的營運數字時,個人及企業又要如何咬緊牙根,安度風暴,應該是個更值得關切的議題。

無論是聖經或是佛經都勸人不要為未來的事擔心,為未來的糧食憂慮,人要好好活在當下。

目前台灣許多企業已開始在度小月,過起生聚教訓的日子。不少企業在人事上逢缺不補;調薪的幅度也極為保守;不少企業趁此時機辦教育訓練;此外所有企業管理的原則更積極被運用,譬如加強開源節流、更加傾聽顧客的聲音、做更有效的財務控管,管理原則要創新。

不過,以上這些事情都是要由人來做。因此面對不景氣,儘管要讓組織減肥,但是對最優秀的人才反而需求更甚。也就是因為不景氣,事情不好做,更需要優秀的精兵來做好事情。

譬如,目前也深陷不景氣中的美國矽谷為了尋找管理新公司的人才,創投業者花在找人的時間比找錢還多。很多矽谷的新公司被迫延攬差強人意的管理人員(見五十六頁)。

顯然,不管景氣好壞,好的人才永遠是炙手可熱的。「知識永遠是最穩固的財富,」台大國際企業系教授湯明哲建議:「不要限制自己學習的領域,要隨時武裝自己,增加自己被僱用的才能。」(見四十八頁)

《商業周刊》永遠與你一起探索最新、最穩固的知識財富。這也是《商業周刊》最有價值的所在。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