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里島‧火山下的自然農法

下一個偉大的產區?

西西里拉古薩地區的Gulfi酒廠一景。

西西里拉古薩地區的Gulfi酒廠一景。(來源.Gulfi 酒廠提供)

歌德在十八世紀的《義大利之旅》裡寫下:「到義大利卻沒去過西西里,就不算到過義大利,因為西西里是連結一切的線索。」的確,因為從西亞經希臘傳來的釀酒葡萄品種,不只早在西元前八世紀,率先登陸西西里,歷史更記載約在西元前二世紀,不同的葡萄品種才從西西里被帶往義大利半島,落腳在拿坡里(Napoli)等地附近。在那個年代,西西里已經是以甜酒聞名的葡萄酒產地;即便在今天,當地仍有種類豐富的原生品種,做為曾經有久遠葡萄種植歷史的遺跡。甚至以葡萄酒的角度來看,西西里都像個縮小版的義大利。多元的地形氣候、數不清的原生品種、接近非洲的炎熱乾旱,還有長年積雪的火山口。歷史上數不清的外族統治,更讓當地人對土地的情感特別深厚。

不論是釀紅酒用的奈類羅‧瑪斯卡萊瑟(Nerello Mascalese)、奈類羅‧卡普裘(Nerello Cappuccio)還是製白酒用的卡利坎特(Carricante),這些世居在埃特納(Etna)附近的品種,在我看來,竟和他們的生產者不乏相似之處。他們幾乎都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前後,才逐漸被認識接受;也都在很短時間內就被認定具備「偉大」的潛質。

在埃特納旁世居好幾代的愛麗絲‧波那科西(Alice Bonaccorsi)家族,早年和所有人家一樣,在埃特納周圍有一方自家葡萄園。照她夫婿羅薩里奧(Rosario)的說法是:「只要看得到橘子樹,旁邊一定有塊葡萄園」。愛麗絲行醫的父親,也像其他當地人,並不介意同時也釀點酒。自從謹慎又專科學農的她在一九九六年回家幫忙後,事情就變得相當不同。她在一九九七年推出的第一個年份就大受歡迎,從此愛麗絲在夫婿和一雙女兒的支持下,添購更多葡萄園,靠著農學訓練,成為以自然農法和少干預釀造備受矚目的埃特納生產者之一。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