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他豈是省油的燈

何清漣,一名大陸的學者,曾經在廣東暨南大學任教,從事中國當代經濟社會問題研究。她在大膽的寫下《中國的陷阱》一書造成轟動後,就被迫逃亡到美國。這本書,在大陸發行達百萬冊,在國際上被《紐約時報》書評、美國《商業週刊》給予高度評價。

她揭露「經濟改革」的真面貌,直指是「權力的市場化」:「中國從一九七八年開始的經濟改革,從本質上只不過是對毛澤東當初『化私為公』革命的一種逆轉——『化公為私』。……在一九七八年以後的改革進程中,中共的掌權者們卻利用權力將自己及其家族變成一個暴富階級。」

作者赤裸裸的揪出國營企業的私有化(股份),國有資產如何被五鬼搬運的流到私人權貴口袋,這些人不乏官員。

這些手法在中國社會是被某種程度的默許,才會產生一群官員富豪。他們對於公有財、私有財的疆界是模糊的。我盡量客觀的去看待,試圖不做價值評斷,在一個有大量機會釋放的時代,在一個長久吃大鍋飯的機制下,上述情況是可以理解。每個沼澤,各有生態,而有不同物種,這是我想說的重點。

這本書,我在「新光政變」前與後閱讀,有迥然不同的感覺。我一直看不懂,當事人之一——新光的合作夥伴:華聯集團董事長吉小安。一個經歷文革、擔任過中南海保鑣的人,在最近十年竟變成北京大商人。何其傳奇,何其爭議!很多的疑惑在閱讀《中國的陷阱》後,豁然開朗。

我不知道,新光集團在與吉小安合資之前,對此人的了解有多深刻。我假設,新光集團如此大的企業,應已探過吉小安的底細,才進行合作。

一夕間,吉小安可以讓自己的司機變成一億公司的負責人。而且,他任職的國營事業神不知鬼不覺中,轉移成他的兩家上市公司。

但是,如若我的假設成立,新光確實知道所交手的對象是何來歷。為何這次還會大翻船?這就是我駑鈍不解之處。這期《商業周刊》展開兩岸作業,資深撰述呂國禎飛到北京、上海記者暴劍光,聯手台北的記者群與經濟研究室,深入報導新光事件——「名駒遇到狼」。在追查過程,看到諸多大陸經商者的匪夷所思現象。大陸市場難,遠高於台灣人的理解。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