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數字背後的數字

上禮拜,我在上海停留時,拜訪一位新移民Philip夫婦。他們是已移民美國二十年的台灣人,去年底,為了讓小女兒有中文教育環境,回到亞洲,移居浦東。菲力浦先生在美國居住期就訂閱《商業周刊》,延續到上海,這是我到訪後的意外發現。晚餐後,他與我聊起「金磚四國」、沙漠的錢——「阿拉伯王子」等《商業周刊》製作過的專題,內斂的他言談時見機鋒。退休後,他成為專業的投資者,經常從一篇篇報導的現象、數字,洞悉機會。

菲利浦,讓我聯想到住在台北的大中票券資深副總蔡佳晉。

去上海前,有一天,蔡副總為我們幾位同仁分析房地產的走勢,他信手拈來,隨處皆是數字,而且對於數字背後的數字、交錯的關係,有精闢的見解。這次《商業周刊》封面故事的構想,正源自於他的談話。

對於北市的房地產價格指數創下近十四年來的新高,很多人不禁問:房市還會繼續漲嗎?

回答這問題前,或許你可以注意四項數字的變化:

其一,台灣的自有住宅率宣稱高達八四%,實際上呢?這與國際都市的落差有多大?

第二部分數字是住宅面積,目前台灣每戶家庭平均面積是四十一坪,比十年前高出十坪。未來三年內計畫購建住宅的民眾,平均每戶期望面積更高達四十九.七坪。

第三部分數字是被高估的空屋率。據估計,台灣目前的空屋數高達一百二十二萬戶,但木竹石造、加強磚造的空屋數高達七十六萬戶,這些根本不適合人居住。若扣除這些空屋,實際上台灣的空屋數是多少?

第四部分數字是高比率的老宅。台灣老宅充斥,目前屋齡超過二十年以上的舊屋,高達四七%,磚造房比率也高達二三%。

如果,你是菲利浦、蔡佳晉,從數字洞悉到什麼??我不是投資專家,也不太感興趣於此,但是對於數字背後的社會現象倒是有興趣的。之於你,自有不同的取材的角度。

除了封面故事外,這期我要特別推薦另一文章——日本知名動畫家宮崎駿之子宮崎吾朗的專訪,身為名人之後,父與子糾結複雜的情感與陰影,這是該篇文章動人之處。很值得閱讀。

最後,我要向陪伴《商業周刊》走過整整十年的專欄作家石齊平先生,致上最高的敬意。「石頭評論」專欄本期將是最後一次刊出,相信許多讀者都從石先生擲地有聲的論述中,得到啟發。除了一份尊敬,我們更有深深感謝。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