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救災效率 人道組織向企業學物流

南亞海嘯發生以來,全球性的動員讓捐獻金額不斷上升,救援物資也不斷湧入。但是對於民眾的愛心,各慈善團體如何運用卻有不同的見解。有人認為應該提供災民應有的生活物資,但也有人認為,提供金錢援助較為實際。不管持哪一種論點,這麼龐大的一筆資產,如何有效管理,有效運用,可不是只有愛心就夠了,而是一門大學問。

以這次海嘯來說,許多地區的基礎設施被破壞殆盡,救難團體要進入災區都已經是艱苦萬分,遑論運輸物資;此外,如印尼亞齊省的叛軍不時突襲搶劫救難團體,使物資的運送更加困難。再加上受災區域廣大,如何平均分配資源,考驗著人道救援組織的應變能力。

其實若以物資採購、儲存、運送到分配物資的流程來看,這些救難組織與援助機構所面臨的問題,與企業的物流管理很相像。大型企業,尤其是跨國性的公司,可以針對市場需求,在世界各據點設置生產線與倉儲,再加上配銷運送流程,組成一個上下游運作順暢的物流管理系統。而救災工作比企業的物流工作又困難上好幾倍,因為災難與意外的發生時間與地點往往是不可預測的,因此救援組織所存放的供給物品,往往在事件發生後,才開始調派運送,有時還需要經過長途運輸,其效率與成本都面臨很大的挑戰。例如非洲的厄利垂亞(Eritrea)在一九八九年獨立戰爭時,人道救援組織雖然送到了大量的物資,但是其中有七卡車的阿斯匹靈卻已經過期,還得花上六個月才盡數銷毀。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