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選擇海浪或石頭?

一個似乎該被宣判死亡的產業,卻迸出一家連續三年每股盈餘達五元的成衣公司。這家公司──聚陽,是否引起你很大的好奇?

之前,《商業周刊》曾經因為它給高階主管的平均年終獎金達十三個月,而報導過它。可惜,深刻性不足。最近,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台大管理學院陳文華教授提起聚陽,我這才眼睛為之一亮。當陳教授剖析聚陽的商業模式,我覺得太不可思議,這哪是傳統產業,許多知名科技公司的管理運作可能都不如它。

聚陽的模式,有一點類似香港的利豐洋行。那家幾乎可算是中國最老的貿易公司,歷經時代變遷,他們曾經面臨經營危機,但在第三代繼承人、哈佛教授馮國經的改革下,他們以卓越的供應鏈管理展現新生機。如今的利豐,旗下沒有一家工廠,卻有本領讓全球有七千五百家的工廠聽它指揮。這些年,哈佛商學院為利豐陸續寫了五個主題的教材,成為MBA學生重要的研究個案。

利豐與聚陽,都是最壞的年代中,展現生機的企業。

簡單的說,今天賺的都是扎扎實實的管理財,沒有一絲僥倖,也不是老天爺掉下來的機會。聚陽的規模遠遠不如利豐,但是當台灣多數的成衣廠紛紛關門時,聚陽淬鍊出的生存哲學,值得多數台灣商人深思。

我的意思是說,台灣商人很有靈巧,哪裡有賺錢機會跑得都很快,不過死的也很多。因為多數商人沖昏了頭,多半忘了「機會之神」是海浪,不是石頭。它既然會來,也就會走。同樣的,「機會之神」是動物,不是植物,它有腳,它會移動。

管理財呢?這種錢,像石頭,很穩當;它也是植物,會扎根,也有延伸力,但你必須辛苦耕耘。這期《商業周刊》封面故事所介紹的聚陽,是一家位於台北中山北路上的小公司。在它樸實的辦公室內,傳遞著台灣企業的新精神──升級賺管理財。像他們處在如此夕陽、如此勞力密集的產業,都能拿出如此亮麗的經營績效。它簡述了一件事:你也做得到。當然,選擇海浪或石頭,就是你的智慧。

本期封面故事的執筆者是資深記者曾寶璐。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