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那枝粉筆不一樣

一枝粉筆值多少錢?一元,或者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元?

如果你已經閱讀過本期《商業周刊》封面故事(贏二○%,做老大!),應該可以知道上述問題的意義。

有一位退休工程師被束手無策的老東家請出來解決一個棘手問題,他出馬後,拿出粉筆圈出問題所在,而且迎刃而解。退休工程師事後寄出一張十萬元的帳單,老東家很震驚,為何如此貴?工程師的回覆是:「粉筆,一元;知道哪裡出問題,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元。」

這是多麼讓人震懾的回覆。粉筆確實不值錢,但是拿粉筆的那個腦袋值錢,那個腦袋讓那枝粉筆產生價值。同樣的問題,也反映在你我的職場身價上:你手上的那枝粉筆值多少錢?一元,還是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元?

讓我們萌生製作這個專題的人,是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去年底,他受邀參加《商業周刊》的一場座談會,會中他感慨地談起「煙火世代」的現象。他任用過許多年輕人,他們常會因為學會了就換工作。

「實際上,他們學的非常淺薄,只是像煙火一樣,『砰』的一聲好像看起來不錯,但事實上不會產生效益。」他認為,現在人學了八○%,就以為自己學會了,其實那叫常識,大家都懂。真正的專業在最後的二○%。

這就是「我學了」與「學透了」之間的差異。多數人的學習只在「我學了」,而誤將此視為「學透了」。從常識到知識的階段,必須有幾個關鍵的轉折,包括長時間浸淫、思考與反芻,尋求突破,最後形成知識。

有兩種人不容易形成知識,一種是沒有定性的菜鳥,總覺得自己學會了,終其一生忙忙碌碌而無所成就;另一種是不思考的老鳥,就是組織中常見的老芋頭。不管是前者或後者,他們手上的那枝粉筆都只有一元價值。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問題,知識的形成是不分藍領與白領,也不分行業,白領總經理、行銷人員、攝影師、髮型師、廚師……都可能。譬如,一個能在中東油田熊熊烈火中,能馬上判斷出起火點的滅火專家,你會認為他只是一名消防隊員嗎?

這期商周封面故事是由資深記者李盈穎、資深撰述周啟東聯合執筆。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