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尋找答案的喜悅

日前與光寶集團董事長宋恭源碰面,他談到最近閱讀的書-《毛澤東的書與劍》與《浮生三記》。我問他,為何有興趣研究毛澤東?他回答,與毛同期的政治人物過世後,聲名與影響力仍高者不多,毛澤東有何獨到的領導性格?他好奇,他希望探索。我再問,何以讀沈君山的《浮生三記》?他回答,此人大半生瀟灑自在,讓人羨慕。

企業家讀毛澤東、讀沈君山,與做生意這檔子事沒什麼直接關係,但有人就是樂在讀書。讀書,何樂之有?人,為什麼要讀書?

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嗎?如果,我們把讀書視為學習,確實,近年學習浪潮席捲各地,而這也與本期《商業周刊》的封面故事標題(投資自己,年薪四倍)很接近。尤其,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國家界線模糊了,全球人才交流更頻繁,對每一個個人都是很大的挑戰。因為你的競爭者,已不再只是台灣人。

套句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李戊崑的說法:「在勞務市場中,每一個人都可視為一件商品。有品牌的商品,價值不同。」當你是有品牌的個人,你在勞務市場的加值空間就大。這句話說明了這一波,從董事長、政府高官到小老百姓的學習潮的時代意義。

有鑑於此,商周資深撰述周啟東企畫了兩個半月,不斷修正觀點,才確定本期封面故事的報導主軸。

我想,物質報酬的利益,並不是這期強調的唯一價值觀。學習的收穫,不只在於金錢,而在於獲得知識的喜樂。回母校台北科技大學攻讀碩士的華碩電腦副董事長童子賢對此很有感觸:「老學生往往帶著問題找答案,所以讀書已經擺脫年輕時候求職的羈絆或奉命讀書的苦惱。發自內心追求答案的渴望,可以彌補體力與記憶力衰退,使學習成為一種享受,一種更靠近知性美感的愉悅。」這段談話,讓很多人心有戚戚焉。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