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在哪裡過苦日子

我從小在台灣漁村聽海浪聲長大,對台灣這塊土地與人民有著依賴,因此,我能遠行,但是無法久居他鄉。在異鄉,我有如浮萍,但是,身為一個新聞工作者,必須切割對台灣的感性與理智。

之所以做上述的說明,是因為有人誤解,《商業周刊》「帶頭起鬨」,造成這波移居大陸的熱潮。而持續關注大陸,是因為我們發現,台灣的歷史在改變,也因此本期《商業周刊》的〈封面故事〉,我們再次談到大陸議題。

繼前兩期的越洋調查報告─〈移居上海大調查:生活篇〉後,這期我們繼續推出〈創業篇〉、〈工作篇〉。由主筆李采洪與資深記者周啟東聯合執筆。

台商在上海是否賺到錢?這是大家共同的疑問。透過調查,我們竟然發現有五五%的移居台商說他們已經賺到錢。這數字高於過去我們的了解,它同時也透露一些我們看不到、但值得深究的事實。

經濟部長林信義在去年底曾提醒大家,要有過苦日子的準備。其實,大部分的台灣人並不怕苦,而是害怕沒有未來。所以,他們飄洋過海到大陸過苦日子。

從這次的調查,我們看到這項事實。有七八%的移居者說,在大上海工作比台灣辛苦。甚至有人害怕成為人才競爭下的犧牲者,因此憂心失業。但是,仍有九○%的人會再次選擇到上海工作,甚至有八○.五%的人鼓勵親友到大上海。也就是說,移居上海比台灣苦,但值得。

攤開報紙,我看到大型房屋仲介公司招募赴上海開店的人,也看到有人不斷在處置台灣的房地產,轉赴大陸。有人憂心,這波是菁英移民潮。

一位人力仲介公司總經理憂心,台灣以後將如澎湖,只剩下老弱婦孺。另一位在上海做生意的企業家更不客氣地說,政府再無大格局的話,台灣將成荒島。

我們都還在這島上,其實沒有悲觀的權利。但是,讓我們樂觀的因子在哪裡?

除了上述題材,這期我們還製作了一個真鈔議題。在四面假鈔的楚歌下,你知道一張張千元大鈔是怎麼印製出來的?鈔票的雕刻師傅在電腦化下,受到哪些影響?這群中央印鈔廠的老師傅們怎麼看待這波的偽鈔風波?透過資深記者王志鈞的筆,我們看到圍牆內的真鈔故事。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