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療時代來臨,未來,醫院的數量將大幅減少。以下4個新場景,讓你看透未來醫院的樣貌,這些,已經陸續開始實現。
場景1/醫院中控塔台
1位醫師,照顧逾百位住院病患
這裡像機場塔台,有了它,只需要一位醫師留守,就能照顧超過百名住院病患。
在這裡,還藏著另一個神秘的隱形醫師,有人稱之為「數位醫師」,或是華生(Watson,編按:指IBM華生人工智慧)醫師。當華生監測到不對勁訊號,通知值班醫師、護理人員前往照護。雖然人類醫師必須對最後的診斷、處方負責,但華生就像飛機副駕駛,將建議秀在手機畫面上提供參考,當醫師給出有風險的處方,它自動警示「小心!你給的藥量超標。」
場景2/五星飯店式病房
呼叫護理師?動嘴就能連線
未來,醫院病房皆為單人房設計,媲美五星級飯店。每一間病房都有整面牆的視訊螢幕,當醫護人員進到房內,他們的名字跟身分,將會立刻秀在螢幕上。
其實,醫師到場主要是為了做衛教、親自關懷病患。他大可透過對著病患的鏡頭,遠距檢查病人的眼睛或頸部脈搏。
護理呼叫按鈕也成為歷史,病人只需要說出:「我好痛」,護理師就能即時連線螢幕,與病人對話,遠端遙控設備,直接增加點滴中的止痛劑藥量。
場景3/機器人開刀房
超級電腦當副手,VR頭盔也助陣
包括人工關節置換等可標準化的外科手術,將可完全由機器人自主進行,只需要人類醫師在一開始設定好位置、數值,即可放心交給手術機器人。
較複雜的手術,則由醫師戴上連接超級電腦的VR(虛擬實境)頭盔,就像駕駛戰鬥機,有衛星導航相助,當發現肝腫瘤侵犯到動脈,VR上的副駕駛華生醫師,將即時警告操刀醫師預防大出血。甚至,透過高速網路,醫師跨洲以VR為海洋另一端的病患操刀,將成常態。
場景4/無人救護車基地
到院自動Check in,送藥靠無人機
未來的醫院大樓,將有如機場與時髦飯店的綜合體。無人駕駛救護車將人送達後,病患或家屬直接以行動裝置自動check in登記入住。
醫院頂樓,一架架無人機載著由自動分藥機包裝好的醫藥箱,出發為在家照護的病患送藥,排隊拿藥?早就成為歷史。
除了在藥局分包,推車送藥工作顯而易見的將消失外,專長是判讀醫學影像的放射線科醫師、病理學家等人,工作將大部分被華生醫師與它的同僚們所取代。
資料來源:《經濟學人》、《The Digital Doctor》、Vinod Khosla
商業周刊第1554期 2017-08-24
量身打造你的藥丸
精準醫療元年》
你不必再忍受7成非必要化療、
4成的無效藥
佐伯格、庫克揭示的百年醫療革命
從「對症下藥」變「對基因下藥」
基因檢測將像驗血一般普及
>台灣生技業下一群黑馬出列!
本期雙封面:進入缺電年代
企業災後告白:
寧願付高一點的電費,到穩定供電的國家
終極解方》
供電民營化、格市場化,
台灣敢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