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 全球話題
中國稀土管制衝擊車業!歐洲汽車供應鏈停工,BMW也受波及

中國限制稀土出口以反制川普關稅,衝擊全球製造業供應鏈,歐洲已有汽車零件供應商關閉生產線。
中國手握全球約90%的稀土加工能力。在川普政府4月初宣布向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最高達145%的關稅後,中國政府下令限制多種重稀土金屬及稀土磁鐵的出口。只有在獲得特殊出口許可證的情況下,這些金屬及用它們製造的特殊磁鐵才能運出中國。此舉對全球汽車製造商、航空航太製造商、半導體公司及武器製造商的核心供應鏈,造成巨大衝擊。
歐洲汽車供應商生產受阻,稀土許可證申請困難
德國汽車製造商BMW本周三(6月4日)表示,其部分供應商受到稀土短缺的影響,但BMW自己的工廠仍在正常運轉。
歐洲汽車供應商協會(CLEPA)表示,由於稀土短缺,歐洲的汽車零配件供應商已有數條生產線關閉;此外,自4月初以來,汽車零配件供應商提交的數百份稀土出口許可證申請中,迄今為止只有四分之一獲得批准,一些申請因所謂的「程序性原因」被拒絕。
歐洲汽車供應商協會指出,「各省的流程似乎有所不同,在很多情況下,政府要求提供涉及知識產權的敏感資訊。」該協會補充說,如果不盡快簡化流程,隨著庫存消耗耗盡,未來3到4周內可能會有更多工廠受到影響。
德國汽車製造商福斯汽車則表示,該公司了解到中國已向分包商發放了有限數量的稀土出口許可證,大眾公司目前並未出現任何短缺。
上周,一家印度電動汽車製造商也抱怨,中國的稀土出口限制措施正在威脅其生產。
德國電氣與數字化行業協會(ZVEI)執行長沃爾夫岡·韋伯(Wolfgang Weber)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一些公司的庫存僅夠維持幾周或幾個月。他寫道:「一些公司現在感到被政客拋棄,他們正在中國自行尋找解決困境的方案。」
全球最大的安全氣囊和安全帶製造商、瑞典奧托立夫公司(Autoliv)表示,其運營並未受到影響,但執行長米凱爾·布拉特(Mikael Bratt)表示,他已成立了一個工作組來應對這一情況。
5月12日,中美在日內瓦舉行經貿會談,就暫緩執行懲罰性關稅達成協議,中方同時表示將「採取必要措施,暫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
地緣政治風險諮詢公司Stratfor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根據5月12日達成的協議,這些(出口)許可制度可能會繼續實施,但北京可能會加快審批時間,並減少申請被拒絕的情況。」
汽車製造商、供應商加緊尋找對策
從通用汽車到BMW,從采埃孚(ZF Group)到博格華納(BorgWarner),汽車製造商及主要供應商,都在研發或已經開發出稀土含量低或完全不用稀土的電機,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很少有公司能夠實現規模化生產以降低成本。
BMW已為其最新一代電動汽車配備了無磁電機,但仍需要稀土來生產帶動雨刷或車窗滾輪等配件的小型電機。
歐盟工業戰略委員斯特凡·塞喬納(Stephane Sejourne)本周三表示,實現原材料供應多元化對於未來保持獨立至關重要。他補充說,歐盟應減少在稀土磁鐵方面對中國的依賴。他說:「我們必須減少對所有國家的依賴,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一些國家。我們對它們的依賴程度超過100%,⋯⋯,出口禁令增強了我們實現多元化的意願。」
中美貿易休戰協議效果有限,川普重申對北京不滿
中國放鬆關鍵礦產出口管制的步伐緩慢,已成為川普批評北京的焦點。川普稱,北京違反了5月份達成取消關稅和貿易限制的休戰協議。
川普本周三在Truth Social發文稱,「我喜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過去喜歡,將來也喜歡,但他非常強硬,很難與他達成協議。」外界預計,川普、習近平本周將通話,出口限制問題預計將成為重要議題。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獲《德國之聲中文網》授權轉載,原文:缺稀土 歐洲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關閉數條生產線
責任編輯:倪旻勤
德國之聲(DW)是德國國際廣播電視臺,提供世界焦點事件的最新報導及深度分析。DW全球有1億名聽眾和觀眾,藉由DW超過30多種語言的新聞、專題節目、以及包含商業,科技,政治,藝術,文化和體育主題的紀錄片,更近一步了解影響全球的事件。目前DW提供24小時英文內容 ,受亞洲觀眾/聽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