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 全球話題
80歲家長養50歲兒女⋯日本中高齡繭居族7成封閉超過3年,專家:父母越幫越忙
- 日本繭居族長期化問題嚴重,7成繭居超過3年,逐漸演變成「8050問題」。雖然台灣沒有實際統計數字,但繭居現象正逐年增加。
- 由於繭居問題常被視為家庭內部事務,但父母缺乏經驗和客觀視角,難以有效解決問題。
- 比起家長,專業輔導人員經驗豐富、客觀公正、能給予適當建議,建議家庭應尋求專業協助,不要單獨面對繭居問題。
在日本,繭居族從2019年的115萬人,暴增到2022年146萬人,更嚴重的是繭居長期化──父母不知怎麼協助,只能在旁等待:結果就是,繭居族逐漸演變成「8050問題」(由80歲父母養50歲中年人)。
台灣目前雖沒有明確統計數字,但從醫療臨床和身心科就診人數直線上升,以及教育工作者發現拒學現象日益嚴重,可發現此現象並不罕見⋯⋯。
日本New Start事務局的主要業務是幫助繭居族找回生活正軌,至今已協助超過1700位當事者「破繭」而出。創辦人說,扣掉疾病或障礙等因素,只要用對方法,70%繭居族都能重新與社會接軌。
中高年齡層的繭居族中,7成繭居3年以上、5成繭居7年以上、3成繭居10年以上,甚至還有人長達30年以上(日本「內閣府」於2018年的調查)。
在「是否曾對外求助」中,僅44.4%向人求助,由此可以看出沒有諮詢的人占多數,繭居問題會拖這麼久,直至今日仍存在這種狀況,也無可厚非。
繭居現象演變成嚴重社會問題
其實很多起事件是繭居族殺害父母,還有棄屍事件——放著亡故父母不管,與屍體同住一個屋簷下等。其中不乏待在病死父母身旁,什麼也辦不到,以及被發現時親子已雙雙身亡等各種案例。
這些人都將繭居視為家庭問題,於是打算憑一己之力來改變狀況,但問題嚴重程度超出自身極限,結果演變成弒子、弒親、或是父母死後孩子什麼都做不了,直到之後被人發現。
經過長年苦惱,終於前來諮詢的家長大半抱著半放棄的心態,他們只是在某些契機下,如進入或是即將進入8050問題,才決定前來諮詢。
1.父母不希望外力介入
雖然經過諮詢後,部分家長下定決心委託協會輔導,但也存在「不希望外力介入」的父母,導致諮詢不了了之。
此外,家長不肯對外求助,所以只有手足自行前來諮詢的案例近年遽增。若手足已搬離老家,只有父母與當事人同住時,往往很難改善現況。
即使手足拜託父母想想辦法,最終只得到一句「反正又沒有麻煩到你」。就算勸說當事者「差不多該找工作」,也會被父母警告:「你讓他很沮喪,不要再說重話了。」
結果維持現況直到父母過世,照顧當事者的重擔也落在手足身上——我們常常收到這種諮詢。
「畢竟是家人,無法見死不救」,與「礙於現實問題,而無法提供金援,也不認為自己有這個義務」,往往讓他們相當兩難。
看到這些困擾的手足們,我深刻體會到父母不作為的罪過。他們只是將自己生前該盡的責任,推到其他孩子身上而已。
2.父母沒見過已解決問題的情況,又不相信專業
光憑父母難以解決繭居問題的另一個理由,在於他們知道的繭居案例只有自家孩子而已,且問題還沒解決。換句話說,父母根本沒見過已解決問題的情況(偶爾有兄弟都是繭居族,雖然哥哥改善了,但弟弟仍維持現狀等狀況)。
但有經驗的輔導人員接觸過許多案例,理應可以分辨當事人屬於哪種類型。進而從過去的成功案例中,找出適合的應對方法。
雖然我們不具有相關醫療執照,無法提出明確證據,但仍可從經驗判斷「這個很明顯生病了」、「有可能是生病了,請先帶去看醫生」。
而且「希望不是生病」這樣的願望,會不知不覺影響著家長,使其無法正確判斷自家孩子到底處於什麼狀況。
本協會在受理諮詢時,若建議對方帶去身心科時,對方往往非常訝異:「這個狀態這麼奇怪嗎?」有時甚至會拚命說服我們:「他沒有生病!」
我們了解「最懂孩子的人,是身為父母的我」這種心情,但「家長不了解繭居問題,在該領域是外行人」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當孩子閉門不出時,確認輔導人員的看法會比較保險。
家人以外的第三方人士介入,繭居族更有機會重返社會
當然,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只有家長才能實現,且通常是父母最能照顧繭居族的生活、一直與孩子站在一起。但正因如此,孩子面對爸媽時較容易任性妄為。例如,儘管拒絕對話,卻會吃下父母做的料理。
但繭居當事者面對輔導人員等第三方人士時就不是如此。舉例來說,對方送餐來時,會想「完全不理對方,很失禮」,所以比較願意回應。他們無視父母的要求「去找個地方打工」,但若提出要求的是其他人時,會覺得拒絕之前必須先找合適的理由。
即使繭居族一開始選擇忽略對方,內心仍隱約抱有罪惡感,如此一來,下次輔導人員前來時,說不定就願意給予反應。
親子一路培養過來的關係有好有壞,不過隨著相處時間拉長,來自家長的輔導就只剩負面影響。
舉個例子,孩子試圖挑戰從未做過的工作時,父母可能會想起過去的失敗經驗而勸道:「你不太適合這樣的工作吧?」孩子也會因「父母很了解我,所以我真的不適合」而放棄應徵。
但若由輔導人員面對繭居族,只要不是太困難的工作,都能輕易說出:「試試看吧!」
根據輔導人員過去的輔導經驗,可得知很多人會表現得比預期還好,即使當事者失敗了,輔導人員也會告訴他們可從中習到什麼,並應用到之後的體驗上。很多事情不實際嘗試就不知道結果,輔導人員甚至有時還能發現父母沒注意到的當事者才能。
請第三方人員輔導時的一大特色,就是彼此毫不相關,所以能保有適當的距離,且想法較不受當事者的過往限制,可按照輔導經驗採用客觀的視角。這都是家長無法實現的優勢。
所以家中有人出現繭居問題時,請不要關起門試圖自己解決,而是把輔導工作交給專業人員。此外,父母對待孩子不能只是每天溫柔的打招呼,必要時得說些重話。畢竟有些話,只有父母有資格說而已。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70%繭居族都能自立》
《70%繭居族都能自立》
作者:二神能基、久世芽亞里
譯者:黃筱涵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24/07/30
作者簡介
二神能基
出生於1943年。就讀早稻田大學政經系期間,就開始經營補習班。九○年代起展開輔導年輕人的活動,1999年創設「New Start事務局」。著作包括《帶來希望的啃老族》《暴力會襲向家長》等。
久世芽亞里
認定NPO法人「New Start事務局」工作人員,主要負責家長的諮詢、行政與宣傳等工作。畢業自青山學院大學理工系,著作有《去得了便利商店的繭居族們》。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