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 全球話題
COP28直擊:賠償基金首日募得4億美元!誰有資格拿錢?誰排碳多卻沒出錢?
- COP27同意成立之「氣候損失與損害基金」(Loss And Damage Fund),在COP28第一天終於敲定協議,開始募款。
- 這項氣候賠償基金將在2024年啟動,前4年由世界銀行代管款項,並規定了窮國可在董事會中佔有席次。本次基金特色為「自由樂捐」,並不規定各國捐款數目,也尚未定義明確的優先受贈對象。
- COP28首日由歐盟捐出2.45億美元為多,共募得4億美元,超過啟動門檻。但中、俄、印等排碳大戶,卻未表態。
儘管會前風風雨雨,COP28開幕首日就傳捷報:同意氣候損失與損害基金啟動。
望眼欲穿!籌備卅年 今成立
這筆給氣候受災窮國的賠償,花了三十年,終於在去年(2022)上了大會議程,並在大會最後一天太陽升起前達成歷史性協議,同意成立基金,但具體細節如基金如何設立、怎麼運作、誰要付錢,以及誰有資格拿到補償,都留到今年協商,並須經大會投票投過。(延伸閱讀:COP27落幕:一收一放,有錢國家同意拿錢賠償氣候災害,卻另替化石燃料開了小門)
數月前,富國與窮國就展開艱苦談判,誰出錢,誰管錢,多次陷入僵局。最後窮國讓步,在最後一次緊急協商時通過協議草案。
「沒人反對,達成決議,」COP28 主席賈柏(Sultan Al Jaber)宣佈,全場代表起立鼓掌。
「我們今天創造了歷史,」賈柏驕傲地說,這是COP大會史上第一次首日就通過決議。
根據決議,該基金將於2024年啟動,前四年將由世界銀行代管,開發中國家代表將在董事會有一席。
基金由誰代管?誰該出錢?
誰來管錢是會前協商的一大爭點。富國屬意由他們掌控的世界銀行代管,代表窮國的77國集團(G77)反對,世銀是許多氣候受災國的債主,他們認為世銀是發貸款而非發贈款,另外也擔心世銀費用高,速度慢,加上美國對世銀擁有極大影響力,古巴等受到美國制裁的國家尤其擔心拿不到錢。但最後窮國仍勉強做出了讓步。
那重點來了,錢從哪裡來?決議中「敦促」已開發國家捐助,並「鼓勵」其他國家「自由樂捐」。
氣候賠償卻「自由樂捐」 夠用嗎?
此乃另一大爭點。歷史上的碳排多是已開發的工業化國家排的,錢也是他們賺走的,但代價卻由未開發和開發中的窮國承擔。這筆基金的意義,正在於工業化國家對排碳造成的氣候災害負責並賠償。(你可能還想知道:「氣候賠償」成關鍵!貝佐斯上太空,卻是巴基斯坦淹大水來埋單?)
既然是賠償,為何叫樂捐?因為有些國家擔心一旦真的「認了」,將會賠不完,因此在協商時堅持採自願性,而非強制義務,甚至在協議草案出爐後,美國國務院官員仍表示強烈不滿:「我們感到遺憾的是,該草案文字沒有明確反映出捐款為自願性的共識。」美國認為工業國沒有義務要出錢,更沒有義務要出的比別人多。
本日(11月30日)開放樂捐後,已出現六位施主:歐盟捐最多,2.45億美元,主辦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德國各捐1億美元,英國捐7500萬美元,美國捐1750萬美元,日本也響應了1000萬美元,總金額超過4億美元,大幅超過2億美元的啟動門檻。
但眼尖的人都注意到,歷史上最大的排放國美國只有出這麼點錢。國際環境法中心(CIEL)資深環境律師(Seb Duyck)在社群媒體上說,1750萬美元只有美國自家今年前八個月氣候災損的0.00003%。
新崛起國家該不該捐?
另外,中國、俄羅斯、印度等排碳大戶都沒捐。
氣候智庫Carbon Brief統計了1850年至2021年間各國的排放總量,美國勇奪第一,但第二、第三、第七分別是由中國、俄羅斯和印度拿下。這三個開發中國家的「排」名均高於本次捐錢的德國(第六)、英國(第八)和日本(第九)。
會議前,歐盟氣候委員沃普克・霍克斯特拉(Wopke Hoekstra)已高調說,中國、波灣產油富國等高排碳的新興經濟體都需要負起援助弱勢窮國的義務,沒有理由再排除在外。「我們需要更多更多的錢,基本上任何有能力付錢的人都必須掏錢出來。」(延伸閱讀:COP27》拜登等人搬出史上最大筆氣候融資200億美元,真能幫印尼脫碳?)
據《衛報》報導,一名非洲資深記者直接向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執行秘書賽門・斯蒂爾(Simon Stiell)提問,到底氣候損失與損害基金的捐款金額是怎麼算的,為何美國的捐款這麼少,中國和印度等排碳大戶沒有做出任何承諾?
斯蒂爾表示,該基金過去沒有先例,並巧妙地給其他國家施壓,他說他相信未來兩天的領導人會議上將有更多人拋磚引玉,「許多國家都希望將捐款留待他們上台的時刻。」
《彭博》報導指出,歐盟正在私下施壓要印度捐款。
待決的隱憂:財源、長期管理者、受贈對象
儘管,今天確定了基金的啟動,仍有許多問題懸而未決。
最明顯的,就是財源不穩。「缺乏明確的資金來源循環,讓人對該基金的長期永續性產生嚴重質疑。」國際氣候行動網絡(Climate Action Network International)全球政治策略負責人(Harjeet Singh)告訴《路透社》。他認為,應該照歷史碳排來計算富國該履行多少財政義務。
另外,像是基金的規模有多大、長期該由誰來管理等,都是無法迴避的問題。看個數字,根據聯合國環境署今年的《氣候適應落差報告》(Adaptation Gap Report 2023),援助開發中國家適應氣候變遷估計每年需要:3870億美元。今天,募到的金額是四億美元,差距近千倍。
最後一顆未爆彈是受贈資格。決議中指出受贈對象為「特別容易」(particularly vulnerable)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開發中國家。但究竟怎麼樣算「特別容易」卻未有明文定義。
路遙知馬力,且看未來富國和窮國們如何一一拆彈。
核稿編輯:管婺媛
責任編輯:張薰云
商周與永續者同行,致力關注ESG領域,為您掌握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實用知識,邀請產官學名家,分享最新國際趨勢、企業案例、投資方向、賦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