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 全球話題
日本飛特族:年過半百、沒做過正職、收入低⋯為什麼仍覺得自己「還算幸福」?
1.1980年代末的泡沫經濟時期,日本勞動力的需求在泡沫經濟的背景下大增,而企業為了管控支出,開始擴大雇用非典型勞工來調節成本。
2.過了大約30年,那群曾經的年輕人們,來到人生半百的階段。他們之中的許多人形成人口龐大的底層階級,深深扎根於日本社會。
3.當我們談到失業率或者失業人口,往往是用百分比的單位去掌握,然而試著去進一步理解他們時,才會注意到之中存在著許多正面臨沉重問題的人們。
日本底層階級的人口增長,始於1980年代末的泡沫經濟時期。勞動力的需求在泡沫經濟的背景下大增,而企業為了管控成本,擴大雇用非典型勞工來調節。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應屆畢業的年輕人也加入打零工、兼職等非典型的勞動型態。「飛特族」這個名詞,就是在這個時期開始被拿來指涉年輕人。
日本的企業通常不會錄取中途離職的人,若在這種情況下成為飛特族,就很難再重新找到正職。特別是超過30歲的人,幾乎不可能逃脫這種困境。因此,飛特族們就會一直維持下去,直至進入中高年。
過了大約30年,那群飛特族的先驅、曾經的年輕人們,來到人生半百的階段。他們之中的多數人至今不具備正職工作的經驗,或僅做過一段時期。這群年輕人30年來持續被社會排除在外。再加上那些經歷離異或喪偶,身分從家庭主婦轉變為非典型勞工的單身女性們,形成了人口龐大的底層階級。
孕育出底層階級的社會結構,已經深深扎根於日本社會難以拔除了。
勞工之中,生活過得最苦的是那些人?
兼職主婦以外的非典型勞工,這個群體的平均年齡為歲數稍高,52.1歲,個人年所得227萬日圓,只有典型勞工的6成而已。家戶年所得也低至391萬圓。資產總額雖與典型勞工相去不遠,但27.5%的貧窮率卻相當高。
這群非典型勞工之中還包括了受領國民年金的人,將領年金的人與除此之外的人再進行區隔,可發現兩者的經濟狀態大有不同。
領取國民年金的群體,平均年齡為歲數偏高、66.8歲。個人年所得257萬日圓,比排除兼職主婦後的非典型勞工整體平均還高,但這份所得包含了年金在內。然而這種程度的收入要過生活還是很不容易,再加上非典型工資收入才姑且維持了家計。若這群人少掉了從事非典型勞動賺取工資,就會陷入貧窮。
非國民年金受領者是什麼情況呢?為平均年齡為偏低的41.9歲。個人年所得也偏低,只有207萬日圓,家戶年所得也僅有374萬日圓。資產總額雖有1179萬日圓,但這是因為其中包含擁有房產的人在內。貧窮率高達35.6%,是生活最困苦的一群人。
從上述內容可以明白哪些人在現代日本社會最有可能陷入貧窮,那便是兼職主婦以外,從事非典型勞動的男性與單身女性,其中又以50歲以下,相對年輕的世代過得尤其困苦。
失業者、無業者的真實面貌
2016年的首都圈調查,透過問卷調查法讓參與調查者填寫紙本問卷,詳細回溯了當事人的出身家庭和成長過程、職涯經歷、現在的生活型態與健康狀態等資訊,讓我們得以相當細膩的描繪出填答者的真實面貌。
筆者接下來將介紹幾個失業者、無業者的典型個案,記述出這些個案集中呈現的各種社會問題。不過在描述過程中,筆者也會適度模糊個案的真實資訊,同時也會綜合個案的填答進行部分推測。此外,描述中沒有觸及配偶關係者,皆為無結婚經驗的未婚人士。
1.東京都,二十幾歲,男性
他出身於東京的下町地帶。孩提時期雙親即離異,母親兼職工作維持家計,家境貧窮,但據本人表示在校成績還算不錯。現在他和母親、姊姊一起住在民營的出租住宅。從職業學校畢業後,找到信用金庫的事務職正職工作,但因為健康因素在4年後離職。
後來透過介紹,在親戚所經營的中小企業擔任機械整備員,但只做了4個月,就因為不滿職場環境而離職,現在正在找工作。他曾經就醫診斷、治療憂鬱症等心理疾病。他沒有收入,家戶所得未滿200萬日圓。
他認為自己在日本社會中屬於「下之下」的等級,也有身為貧窮階層的自覺。但他認為自己之所以陷入貧窮是由於自身不夠努力,並不是社會結構出了問題。有2個較常往來的朋友,但並未參與包含興趣或運動社團在內的任何組織或團體,也不與鄰居往來。
2.東京都,四十幾歲,男性
他出身於東京下町地帶,與雙親及姊姊4人同住一個屋簷下。一家人原本居住於父親任職的中小企業員工宿舍,在父親離職後不得不搬離,現在租房子住。小時候在學校曾經遭到霸凌,生活水準一般,成績也不突出。從東京都內的工業高中畢業後,在一間大企業的工廠謀得正職工作,但因為對於職場環境有所不滿,沒做滿3年就離職了。
接下來在短時間內換了2次工作,最後在中小企業規模的建築公司擔任兼職。在這間公司工作了13年,卻又因為公司倒閉而失業。無業期間延續了10年以上,現在也還在找工作。健康狀態沒太大問題,精神狀態也很平穩,看不出來有憂鬱的傾向。
他自認在日本社會中屬於「下之下」的等級,就連在自己所在的地區也是「下之下」。現在並不認為自己屬於貧窮階層,但認為未來淪為貧窮階層的可能性很大。他不關心政治,對於任何政黨或政治人物都沒有特別的好惡觀感,對政府的施政也沒有什麼想法。
自身沒有任何收入,家戶所得也只有150萬日圓。跟以前相比,現在的生活明顯過得更為辛苦,飲食費、醫藥費、交際費與娛樂費等諸多支出項目都大幅縮減了。不管是對家計狀況,還是家人與自身健康、未來的生活都感受到十分強烈的不安感,但即使如此,當被人問及是否覺得幸福,他的回答仍是「還算幸福」。他與家人的關係融洽,有2個親近的朋友就住在附近。他沒有加入任何團體,和近鄰的人也完全沒有往來。
3.東京都,三十幾歲,女性
她成長於東京都內,過去與家人同住,最近因為成了單親媽媽,為了自食其力而搬到附近的民營出租住宅。兒時在校成績表現一般,不曾遭受霸凌。父親在中型企業擔任管理職,母親也以正職員工的身分從事勞動。當時的生活相較之下較為寬裕。
從短期大學畢業之後,她以約聘員工的身分在憧憬的服飾業界的一家零售店工作,還曾經當到店長。只不過工作了8年之後,因為家庭因素而不得不辭職。經過一段時間,她再次以派遣員工身分在超級市場工作,卻又因為家庭因素,在3年後辭職。
在無業的這段期間經歷了生產,現在一邊撫育女兒長大,一邊重新找工作。她的健康狀態沒有異常,精神狀態也相當穩定,但因家計情況惡化,自認已掉進貧窮階層。而她認為人會陷入貧窮都是社會的運作問題所導致,將自身經濟情況的惡化歸咎於政府責任。她也認為政府應該向富人增稅,以完善支持弱勢者的社會福利制度;同時覺得無論生活窮苦的理由為何,國家都有責任去照顧弱勢者。她沒有支持特定政黨,但唯獨厭惡自民黨與安倍首相。對於許多政治議題,她有著清晰的主張,反對解除經濟管制、為提高國際競爭力而降低工資以及修憲讓日本再軍備化,支持零核電。
現在因為沒有收入,飲食費、醫藥費、交際費與娛樂費等支出都大幅縮減。對於未來有著莫大的不安,關於是否幸福的問題,她回答「還算幸福」。她與住在附近的家人關係良好,現在也時常受到幫忙。頻繁往來的朋友有2人。她沒有加入任何團體,和近鄰也沒有往來。
4.東京都,四十幾歲,女性
雖然出身於神奈川縣,但她現在一個人住在東京都內的民營出租住宅。雙親在她小時候就離婚了,由兼職工作的母親撫養長大。母親經常對她施以暴力,也對她的飲食及日常生活疏於照料。更因在學校遭到霸凌而開始拒絕上學。她有2個哥哥,據本人表示小時候家境相當貧困。
國中畢業後,在學校的引薦下到一家醫療機構擔任正職員工,但因為結婚的關係在4年後離職。接著做了幾份兼職,最後在一間大型零售店工作,不過也只做了1年左右就離開了。後來她再也沒有就業,無業期間超過20年。而後又經歷了離婚,供22歲的獨子讀完高中之後就不住在一起了。
她自認在日本社會中屬於「下之下」的等級,也屬於貧窮階層。對於貧窮是自身造成還是社會結構原因並沒有特別的想法,但她認為政府應該增加富人的稅賦,以完善支持弱勢者的社會福利制度。她住在外國人很多的地區,覺得自己跟外國人還算合得來。沒有特定支持的政黨,若真要選一個的話,她表示對共產黨還滿欣賞的。
健康狀態不佳。經常感到身體不適或情緒低落,連續好幾天無法做任何事。她沒有回答所得的問題,積蓄和資產則完全沒有。對於自己與家人的健康,還有將來的生活感到強烈的不安,不過當她被問及是否幸福時,還是回答覺得自己「還算幸福」。與住在附近的家人關係融洽,但親近的朋友一個也沒有。她沒有加入任何團體,和鄰居維持著相互寒暄的來往關係。
失業、無業都是因為許多共同因素交織而成
從以上個案,可以看出失業者、無業者是由許多共同的因素交織而成的。首先是原生家庭的貧窮,由此連結到雙親離異、家暴和疏於照料。許多人都有過在學校遭到霸凌的經驗,同時大多都有心理疾病或強烈的憂鬱傾向。很多個案並非原本就有心理疾病,他們跟一般人一樣就業,但在工作過程中逐漸開始出現病灶。
而現階段這群人幾乎全處於貧窮狀態,也都有身為貧窮階層的自覺。雖然在調查中沒有明確提到是否接受政府的生活補助,不過從一些個案的家計情況看來,可判斷是有受領的。他們對未來的生活感到極度不安,很多人連一個親近的親友也沒有,即使有人數也相當少。
當我們談到失業率或者失業人口,往往是用幾萬人的單位或者百分比的單位這種量化指標去加以掌握,同時很容易只去關注那些依景氣好壞而隨時變動或顯示景氣趨勢的量表。然而試著去進一步理解個別的失業者與無業者時,便不由得注意到隱藏於其中的各種嚴苛問題,在這個比底層階級更為底層的位階,存在著許許多多正面臨沉重問題的人們。這些人連接著底層階級,是現代階級社會中至為關鍵的部分,應該也可視為新階級社會中最大的犧牲者。
《底層世代:高工時、低薪水、崩壞的人生軌道,絕望的國度裡是否也有你的身影?》
作者:橋本健二
譯者:方斯華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3/04/20
作者簡介
橋本健二
1959年出生於石川縣。東京大學教育系畢業,東京大學研究所博士。曾任靜岡大學教職、武藏大學教授等,現任早稻田大學人類科學學術院教授。專業研究領域為社會學(階級階層論、勞動社會學),結合定量資料和定性資料,分析近現代日本的階層結構及其變化過程,同時研究與此相關的勞動與大眾文化的變遷。
出版大量的社會研究著作,如《中產階級崩潰》(朝日新聞出版社,2020年)、《新.日本階級社會》(講談社,2018年)、《現代貧困故事》(弘文堂,2016年)等。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