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 全球話題
不只有安靜辭職,歐美職場又颳起「安靜解僱」風潮!這是什麼?
1. 「安靜解僱(quiet firing)」代表雇主故意讓員工不好過,迫使員工最終自己走人。目前約3分之1的經理人,正利用「安靜解僱」來回應「安靜辭職」。
2. 檢視自己有無被安靜解僱?常見跡象包含:主管不給回饋與指導、故意分派能力太簡單的工作、一直取消一對一面談與進度會議、重要事情要討論就消失...等。
3. 如果企業想要終結大離職潮和安靜辭職,就需要在培養領導者上進行明智的投資,以創造有目的性、開放的組織文化,讓經理人不會對員工採取「安靜解僱」,員工也不必訴諸「安靜辭職」。
你可感覺到與之前相比,最近老闆的態度越來越不一樣?小心,你可能正悄悄「被解僱」而不自知!
「安靜辭職(quiet quitting)」一詞最近在全球颳起旋風,引起廣大勞工迴響,意思是上班族放棄積極進取,只想做好最低需求的份內事。支持者認為,這是置心理健康於職業倦怠之上,並為了保有工作與生活平衡。
不過現在,安靜辭職可能是壞策略!就在員工以為可以用「安靜辭職」的態度上班、又不會丟了工作時,雇主可能會用隱晦的方式,偷偷強迫你辭職!
「安靜解僱(quiet firing)」,則是接連出現的職場用詞,代表雇主故意讓員工不好過,迫使員工最終自己走人。較生動的比喻,像是某人明明想分手,卻沒有勇氣直接提出來。
「安靜解僱」不是「安靜辭職」的解藥
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協會(SHRM)寫道,目前約3分之1的經理人,正利用「安靜解僱」來回應「安靜辭職」。換言之,管理者以被動攻擊的策略,讓「安靜辭職者」感到工作不舒服,希望能藉此趕走他們。
常見的「安靜解僱」跡象如下:
- 不給回饋與指導
- 故意分派能力太簡單的工作,但員工明明就有成長與學習的好機會
- 一直取消一對一面談、進度會議
- 接連指定不受歡迎的輪班時間、或分配更少工時
- 遺漏重要會議的邀請通知
- 員工有重要事情要討論時,老闆就消失
- 員工雖展現敬業度或高生產力,沒原因卻被阻止升遷與加薪
不過,這樣便能一舉消滅躺平心態嗎?
錯!就業網站Adzuna的客戶長路易斯(Paul Lewis)指出,效果反而適得其反。
員工因為質疑主管試圖「安靜解僱」自己,所以可能選擇「安靜辭職」。雙方一來一往,進一步釀成無止盡、沒生產力、又累人的惡性循環。
所以,不只員工想遠離主管,當主管也想脫離員工時,影響更糟糕!工作環境的互動會變得越來越不直接,而且更有害,尤其大缺工時代,成了所有企業領導者必須正視與預防的問題。
「安靜解僱,會剝奪員工尋求有意義的工作經驗。當工作缺乏意義時,忠誠度、留任率和整體滿意度都會以組織層級下降,」英國職場教練公司EZRA Coaching的創辦人兼執行長戈德堡(Nick Goldberg)解釋。
人力荒,企業最該學5招避免安靜解僱
企業如何因應?戈德堡認為,如果企業想要終結「大離職潮」和「安靜辭職」,就需要在培養領導者上進行明智的投資,以創造有目的性、開放的組織文化,讓經理人不會對員工採取「安靜解僱」,員工也不必訴諸「安靜辭職」。
1. 幫助員工適應:訓練主管進行棘手對話,並給予員工建設性回饋。當員工因某些原因苦苦掙扎,主管卻不知道如何解決、或想避免衝突時,恐怕導致安靜解僱。
2. 了解員工: 與屬下建立真正的連結,面對職場挑戰時才會是夥伴、而非對手。因為工作不等於員工的全部,家庭、興趣、才能和愛好也是一部分。
3. 落實工作狀況確認:進行留任面談,定期向員工確認工作進展順利與否。員工時常覺得心聲不被聽見,主管可定期關心與檢視員工入職以來的時間軸,進而決定升職、加薪安排。
4. 練習說話:與員工展開棘手討論之前,練習想說的話和說話方式。主管可與家人、同事排練,練到語氣、用字必須完全符合想表達的意思。
5. 增加溝通:藉溝通來創造開放、透明的對話環境,讓員工自在向上級提問。在此風氣下,主管可以知道員工為何覺得艱難,並允許員工發聲求援,所以能協助解決問題。這對提振團隊士氣、參與度和幸福感都至關重要。
資料來源:SHRM、Entrepreneur、ZDNET
核稿編輯:吳和懋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