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抱著核電過冬!德國暫緩2022全面廢核計畫,延後2座核電廠除役時間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至頂箭頭

國際 | 全球話題

抱著核電過冬!德國暫緩2022全面廢核計畫,延後2座核電廠除役時間

抱著核電過冬!德國暫緩2022全面廢核計畫,延後2座核電廠除役時間
德國原訂2022年實施全面廢核目標,但受到能源危機衝擊,將延後2座核電廠的除役日期。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環境資訊中心/姜唯、許祖菱編譯
環境資訊中心 2022/09/16
摘要

1.德國經濟部長於9月5日宣布延後南部2座核電廠的關閉期程,以防範今年冬天可能發生的能源短缺危機。

2.德國自2011年福島核災後,訂2022年全面廢核的目標,如今選擇將2座核電廠延後除役,足見德國政府為能源短缺危機預留更多應變方案。

3.德國曾針對能源供應進行2次壓力測試,確認能否在乾旱、水位下降、鄰國核電不足等情境下度過冬天,結果雖顯示不太可能,但經濟部長表示:「無法完全排除可能性。」

自2011年福島核災後,德國訂出2022年全面廢核的時間表。然而,受到俄烏戰爭影響,歐洲能源供應出現危機。9月5日,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宣布,南部的伊薩2號(Isar 2)和內卡維斯特海姆(Neckarwestheim)核電廠將延至2023年4月關閉,作為緊急備用電廠;北部的埃姆斯蘭(Emsland)則依原計畫除役。

哈柏克強調廢核立場不變,這是在為一個可能發生、但無法預測的情況做準備。在此決定前,德國曾進行壓力測試,確認能否在乾旱、水位下降、鄰國核電不足等情境下度過冬天的供電危機。結果顯示不太可能發生數小時供電吃緊的情況,「但無法完全排除可能性」。

ISAR核電廠一號機已除役,原定2022年底除役的二號機因歐洲能源危機而延後關閉時間。
ISAR核電廠一號機已除役,原定2022年底除役的二號機因歐洲能源危機而延後關閉時間。 (來源:Guido Radig(CC BY-SA 4.0))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戰爭與氣候危機下的抉擇,德延後非核時程

德國近年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以降低對核能與燃煤發電的依賴。然而,俄烏戰爭自2月開打後,俄國減少天然氣供應,導致歐洲能源價格飆升。德國雖祭出多項節能政策,甚至重啟燃煤電廠,但冬天即將到來,能源需求將再度增高。為防萬一,德國決定延後關閉核電廠。

哈柏克說,從2023年1月起,德國只會在緊急情況下使用核電。伊薩2號和內卡維斯特海姆核電廠將運行到2023年4月,以備不時之需。他強調,「不會填充新的燃料棒,2023年4月中旬亦是儲備期終點。」

《紐約時報》以「打破禁忌」形容這項決定。報導指出,歐洲乾旱和法國的核電短缺顯示風險難以預測。因電廠維修等問題,法國的核電產能只剩一半。德國雖重啟燃煤電廠,但受嚴重乾旱影響,萊茵河水位降低,煤炭海運也遇上困境。

「我們是在為一個可能發生、但無法預測的情況做準備。」哈柏克在記者會上說明。他表示,這是權衡後的決定。核能雖具高風險,但此時此刻,這個抉擇合理且必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德國的供電安全性很高」,他強調,德國正盡一切努力避免天然氣短缺的衝擊。他也反駁這決定是在為核電留後路,並批評該說法很荒謬,「核能技術本身就是問題——看看法國的例子就知道了。」

輸電公司建議:多管齊下突破能源瓶頸

核能議題在德國長期高度分歧。反核聲浪從冷戰時期到1986年車諾比核災逐漸高漲。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時任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決定分階段廢核,於2022年12月底關閉所有核電廠。

今夏,核電辯論再起,保守派指出當前危機不能沒有核電。德國《潔淨能源網路》(Clean Energy Wire)報導,基民黨(CDU)領袖要求盡速購置燃料棒,讓核電廠再運作3到4年,直到危機遠離

綠黨的哈柏克與社民黨的總理蕭茲(Olaf Scholz)最終同意先進行壓力測試,再依據結果做最後決定。德國進行了2次壓力測試,第二次測試由德國4大輸電營運商(TSO)聯合進行,納入俄烏戰爭後的變數,包含天然氣價格高漲,以及歐洲乾旱、河川水位降低、法國半數核電廠停機等情境。測試結果顯示,雖機率很低,但無法保證冬天不會出現供電吃緊的危機。

「我們必須用盡所有選項增加供電與輸電能力」,輸電營運商50赫茲(50Hertz)負責人卡夫勒(Stefan Kapferer)表示,電網運營商原本希望3座核電廠都能納入緊急儲備電廠,但北部核電廠效益較低,最後只延後關閉2座的「政治決定」也算可接受。

德國北部有風能,但南部是工業重鎮,用電量高,所以南部較依賴核電。德國近年積極建置電網,希望更多北電南送,但進展緩慢。

《潔淨能源網路》指出,壓力測試的結果顯示,發生供電吃緊事件時,利用核電於緩解電網壓力的效果非常有限,因此德國的電網運營商紛紛呼籲另尋配套,例如增加北往南的電力輸送容量、平衡電網瓶頸、提高經濟誘因促使用電大戶減少用電等方法。

參考資料:紐約時報Clean Energy Wire

*本文獲「環境資訊中心」授權轉載,原文:為安全度冬不為核能鋪路 德國破格留兩座核電廠待命至2023年4月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缺電 德國 非核 能源危機 核電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展開箭頭

環境資訊中心每日報導國內外環境議題。我們希望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認為資訊是啟動關懷的起點,而有豐富多樣化的資訊,才有正確的判斷與決策,以醞釀有意義的行動。

※網站:http://e-info.org.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nc.teia/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