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1. 中美關係緊張,中企紛紛選擇到香港上市避險,反而強化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
2. 今年來包括網易、京東等中概股接連在香港掛牌上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接受訪問時指出,今年是香港IPO大年,中企回港亦是大勢所趨。
今年來包括網易、京東等中概股接連在香港掛牌上市,使得近期香港交易所股價大漲,週一(22日)上漲3.73%至311.6港元,創下歷史新高。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接受《彭博》(Bloomberg)訪問時指出,今年是香港IPO大年,將有很多大型新股上市。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引述消息人士指:經營中國肯德基、必勝客和小肥羊等餐廳的百勝中國(Yum China)想尋求回港上市,價值可能高達20億美元,這將是眾多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選擇回到香港融資的最新案例。
反觀,在香港上市,最大的利益就是能避免在中美貿易衝突中受到間接傷害,另外也能使企業更接近中國的龐大投資者,同時,香港資本市場相較中國本土自由度仍較高,能與全球資本市場保持緊密聯繫,且港幣與人民幣不同,可以自由兌換。
但該報導稱,雖然去年6月就有中國券商華泰證券於倫交所上市,並籌集了16.9億美元,但其股票交易量不大;中企國投電力( SDIC Power Holdings)原預計今年初在倫敦上市,但後來以市場狀況為由,將上市計畫推遲至12月,英國方面也還沒有英國公司藉「滬倫通」在上海上市,顯示「滬倫通」目前處於「休眠」狀態。
《金融時報》指出,北京官員被迫承認,上海目前還不能作為一個金融中心。
因此,如果美國不再是中企的選擇,中企將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香港。而且,隨著疫情讓中國經濟停擺,吸引資本也變得重要。花旗集團(Citi Group)新興亞洲市長經濟學家蔡真真(Johanna Chua)表示,中美關係緊張,會強化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
至於港版國安法的影響,李小加告訴《彭博》,法案短期的確會帶來不安和不確定性,但長期而言影響有限;他指出,接下來無論如何發展,香港依舊是中國最自由、開放、國際化的市場。
李小加認為,當初很多企業選擇赴美上市是因為香港的機制還沒準備好。今天各項條件成熟,遠赴重洋的企業自然可以回家。
(參考來源:Bloomberg、Financial Times)
核稿編輯:吳中傑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