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神戶製鋼廠」造假10年!日本公司老闆告訴你:為何Made in Japan神話破滅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國際 | 全球話題

「神戶製鋼廠」造假10年!日本公司老闆告訴你:為何Made in Japan神話破滅

「神戶製鋼廠」造假10年!日本公司老闆告訴你:為何Made in Japan神話破滅
圖片來源:mrhayata@Flickr(CC BY-SA 2.0)
撰文者:老侯

由於長期住在日本,有地利之便,不免常有台灣朋友託我查詢某個國內熱銷日貨(多半是藥品),在日本何處可買、價錢幾許。有趣的是,這些「日貨」,多半廠家不明、成分不清,就連日文也是以錯字連篇的「假名」充數。其為膺品,殆無疑義。

國內為何這麼多的假冒日貨?不消說,這是日本廠家半世紀努力下來,用「品質」打下堅實的江山,使得「Made in Japan」成了質精耐用的代名詞。君不見國內廠家,無分大小,總愛在自己的商品標示中與日本攀親帶故,能沾光就沾光?就算沒半點日本淵源,也要在名字中穿插個「の」字,以示「高大上」。

之前有個朋友,詢問我某個「日本藥品」,我略看了一下,這個「日本藥」差點沒讓我笑出人命。藥品包裝上印著「產於日本京都府滋賀縣」,滑稽程度不下於「出品自嘉義縣桃園市」,國內廠家以日為尊,到了胡言亂語的地步。

廣告

早在日貨大方標示「Made in Japan」之前,曾有過一小段「Made in Occupied Japan(產於被佔領日本)」的時代,那時日本戰敗未久,美軍占領當局主政,百廢待興,那一段時期的日貨,是低品質的象徵。民國43年,台灣的報紙還報導:大阪國際商品展覽會中,歐美諸國參展機械產品,水準遠高於日本產品,「所以每個日本人都很坦白地承認日本機械水準之落後性,並表示應該由這個展覽會的結果有所學習以期改進」,云云。

這種連日本人都自承「品質低劣、技不如人」的時代,我沒趕上;網路上年輕看倌也都沒趕上。等到我們開始懂事,日本已是「如日中天」,凡屬日貨,無一不美、無一不好,哈日族順勢而起,也是合情合理。但最近日本企業連續爆發幾次品質管理事件,讓人們不由得聯想:莫非日貨又被打回原形,成了三流產品的代名詞?

日本自2000年「雪印」乳品造成上萬人中毒事件以來,品質管理問題層出不窮,最近十年更如地雷引爆般,一年一爆,年年都有。2014年,日本「高田氣囊」竄改生產數據,隱瞞產品缺陷事件;2015年,日本東洋橡膠竄改生產數據,隱瞞產品缺陷事件;2016年,日本三菱汽車竄改油耗數據,隱瞞產品缺陷事件;幾天前,「神戶製鋼」竄改品質數據,隱瞞產品缺陷事件。

要是以日文「隱蔽(隠ぺい)」做為關鍵詞彙,搜索日本網站,則各類企業隱瞞實情、欺瞞客戶的案例,多不勝數,讓您弄不清這到底是個先進工業國,還是第三世界國家。日本媒體以「日本品質神話破滅」來形容,這叫眾多日貨崇拜者情何以堪?

廣告

話說,當年日本企業的品質口碑,是如何建立的?原來,日本自戰後廢墟蹣跚爬起時,商品是談不上品質的,日本人貴在自知,請了美國的專家指導日本企業品質管理的方法。

當時,一位出身耶魯大學的美國統計學專家,被聘請來日本,手把手地教日本人怎麼做好品質把關,這個人就是有名的愛德華茲・戴明教授(William Edwards Deming)。日本企業從此有了脫胎換骨的轉變,奠定了日後數十年日本貨優質的基礎。

日本製品以優質形象橫掃世界近半世紀後,何以到了近年,卻陸續傳出品質問題?

事實上,品質問題十有八九是日本企業高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下的結果。就以這次神戶製鋼品質數據竄改事件為例,神戶製鋼竄改歷史長達10年以上,早非一時的「便宜行事」。原因就是在於交貨期間緊迫,趕進度生產,不得不然。

一位在日本某製造業任職內部審查的日本朋友,曾經透露:「在我們公司,只要認真內部審查(internal auditing),全都有問題,但礙於交貨日期緊迫,我們也只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怎樣才能做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審查部門事先告知工廠要審查的項目,讓工廠得以從容準備,等到審查人員來了,自然就是行禮如儀,照表操課,審查結果最多就是「這個文件不夠充實」、「那個標示不夠清楚」,小罵大幫忙了。

朋友還提到了一個特殊狀況:日本集團企業肥大化,工廠也跟著分布各地,各地廠長有其升遷壓力,A廠的產品達標,B廠的產品卻不達標,影響的即是B廠廠長的升遷,這使得各廠負責人無論如何都要千萬請託,務求內部審查通融,其結果犧牲的自然就是品質。

「你要說生產線上的人員,沒照SOP來,其實是胡扯。」朋友繼續解釋道:「SOP當然有,但是早經修改,成了另一個『內部版本』,不對外透露。有過幾次工安事件,外頭指責員工沒有照手冊來,其實外頭的人哪裏知道,員工當然是照著手冊來,只不過這手冊都是為了省時省事編出來的內部版本,與正式版本差了很遠。」

「神戶製鋼這次的品質問題,時間跨度10年以上、影響下游廠商200多家,有沒有高層主管介入,這還需要調查?根本不用!沒有主管帶頭,下頭的人敢這麼做?我們公司的品管問題,就是上層幹部帶著幹的!所以媒體披露神戶製鋼的品管問題,有高層授意,我完全不意外。」朋友說道。

「另外,向來日本製品的品質被外國客戶信任,品質稍差一點,也好過外國貨,於是你差一點、我差兩點,只要Made in Japan標誌仍在,買單的人就是有,這也讓工廠的人偷工減料不手軟。」朋友的這句話,幾乎就是對哈日族盲目崇日心理的當頭棒喝。

如此看來,當年幫助日本企業起飛的品質管理,進入新的時代,未能與時俱進。日本製造業面對市場需求擴大與從業人口不足的雙重壓力,工廠管理陷入左支右絀的窘境。再加上這幾年來樽節開銷,製造現場充斥著非正職員工,甚至索性轉包給外頭廠家,早年的「職人精神」無從傳承,更使得日本工廠的品管,雪上加霜。

另外一個少有人注意到的現象:日本製造業的品質口碑,建立在資訊科技尚不普及、甚或沒有的年代,「職人」工藝猶有用武之地,工廠師傅憑經驗感覺即知產品問題何在,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製造業的優勢。進入資訊時代後,數據管理固然便利迅速,但看著排山倒海的數據報表,縱有職人達人,一律都成了「素人」,反而變得茫然不知所措。

日本應慶大學河野宏和教授說道:「從前生產,跟上游廠商搞好關係、再弄清楚客戶需求,即能搞定的事,如今有了系統、名字還叫啥SCM(供應鏈管理),反而徒生壁壘,讓人一頭霧水!」

由此可知,日本職人精神與現代資訊科技,迄今尚未找到完美的結合方案。

如果說日本品質從來都是神話,自然不實;但要說日本品質即將成為神話,卻極有可能。根據美國調查公司J.D. Power公司今年六月所公布的調查結果:韓國的起亞、現代,已經擠下日本汽車在美國車市的消費者品質評價,奪得一、二名,日本車除了日產之外,全數落到十名以外;又根據日本媒體報導:向來「愛用國貨」的日本汽車製造業部份海外廠,如今也以中國進口的鋼鐵取代日本鋼鐵,在當地廠組裝車身,日本業者老實承認,中國鋼鐵從三年前的「勉強堪用」,到如今已是「經得起挑戰」。

這當然不意味著日本貨品質已經全面輸給中、韓廠商,但起碼顯示了日本製造業就算振衰起敝,面臨的已不再是獨擅勝場的環境,而是強敵環伺的局面。

日本貨走下神壇,未始不是件好事。起碼咱們台灣人的哈日病,將因此不藥而癒,假冒日貨自然也會銷聲匿跡。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老闆 鋼廠 神戶 日本
老侯台北會社員
老侯台北會社員
老侯
展開箭頭

出身台北市六張犁、身高175、駐日系統顧問當中,長相最趨近福山雅治者。

人生二分之一做上班族、四分之一在日本度過、廿分之一做公司老闆,加起來還缺了一大部分交代不清。

2012年起,開始投稿寫日本社會觀察,旁及文化,偶涉歷史,略談經濟。

2016年出了人生第一本書,從此由「寫手」升格為「作者」,頭銜另有:「日本職場文化觀察者」、「日本職場習慣觀察者」、「日本職場OL觀察者」。

自即日起,落腳本專欄,閒聊古今東西,歡迎舊雨新知,多多指教。

臉書專頁:老侯臺北會社員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