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外送經濟大爆發
外送將變超級通路零售、房產、職業全改變!
1.外送平台》全台外送餐飲,產值達300億
2.餐飲零售》18%餐廳 加入外送戰
3.外送人力》5萬外送大軍 街頭送餐
4.消費者》1/4台灣人 變外送族
今年以來,台灣話題度最高的關鍵字,無疑是外送。
突然間,台灣成為全球三大外送平台的黃金戰區。學校大門、商辦電梯、公寓樓下,到處可見身穿粉紅、黑、粉藍色的外送員,在街道巷弄裡穿梭。
空腹熊貓在台灣營收金額,不僅衝到亞洲7國的第一名,更在集團近40國市場中,躋身前四名。
同時,科技獨角獸Uber旗下的Uber Eats,以及被亞馬遜相中投資、英國最大外送業者戶戶送(Deliveroo),在台灣近一年的訂單量和用戶數,皆攀升兩到三倍,成為亞洲成長最快市場。
連同外商與台資,台灣目前有5大外送業者。根據凱度洞察今年7月調查,16歲到60歲人口中,約587萬人使用過外送平台,占該區間人口比率達4成。
外送業者推估,台灣一年的外送餐飲市場產值,已達近300億元,未來有可能是500億規模。
外送浪潮來襲,最明顯的變化,就屬在大街小巷穿梭不停的外送員。根據空腹熊貓(Foodpanda)統計,目前1萬多名外送員中,有400名月收入達10萬元以上,占比約4%。
今年41歲的郭煥承,就是一員。然而,不甘於重複性工作的他,兩年前與其他外送員合資開餐廳,替自己的外送人生加值。以下是他的第一手告白:
5年前,我在路上遇上一名「熊貓」,我問他是做什麼的,他說:「我月薪10萬,你相信嗎?」
我嚇到了!我大學沒考上,高中畢業就開始工作,21歲當上小七店長,之後,在統一待了快20年。但,上面的人不走,我升不上去,月薪大概就4萬5。沒想到,我這個在辦公室的,竟然比不上路邊一個送餐的?
我半信半疑,從兼職做起,3個月後發現薪水不錯,從統一離職,結果第一年就賺了快100萬。我爸對新工作很好奇,我拿薪水給他看,他不信,說外面哪有這種工作?一直問我:「你的名字是不是被公司拿去做人頭?」
百萬年薪有什麼秘訣?我覺得其實是心態問題。
我們是排班制,公司派單給你跑,像我一天工作12小時,月休六天到十天。既然如此,這可以當全職來看,就要想著怎麼增進能力。
比如,懂得規畫路線。我不是台北人,剛開始跑,我只認識市民大道,送餐都得靠Google導航,有時候反而導錯路,初期吃了不少虧。
不過我很快就拋棄導航,測試不同的跑法,試著找最佳路徑;同時,觀察當時時間、車流量、天氣狀況,在腦海中建立自己的送餐地圖。
每次騎車,看見遠方要變紅燈,我就提前就轉進小巷子,走錯了,也沒關係,但總是要嘗試看看;走對了,就是你的。久而久之,路就會越跑越熟,接單量就多。這聽起來很容易,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做研究。
不過做久了,還是會疲乏。以前,我們也有台大、清大、交大這些高學歷的人,但不到幾個月就離開,可能他們覺得念那麼多書,卻來做這種工作。
就我來看,外送員的好處是,成效可預期,你想賺多少,就靠時間來換,對比外面大部分的工作,即便付出,不一定拿到你要的,這就是現實。不過相對的,這工作沒有累積,對電腦來說,我們每個人都只是數字,不會因為年資就有福利獎金。
因此兩年前,我跟兩名外送員決定創業,想扭轉這樣的命運。我們發現外送帶來新商機,各自拿出50萬,開設無店面的虛擬廚房。
我們找了房租3萬的廚房,同時開設日式、台式、泰式料理等五個品牌,聘請員工做餐,月營收大約百萬元。餐點只要不要做太差,成本結構有算好,就是一門不錯生意。
老實說,我也想過換跑道,但這薪水太誘人,離不開了,你說風吹日曬、沒保障,但哪個工作不辛苦?
現在的我,看見外送員的更多價值。其實這就是服務業,我工作時,對餐廳和客人很有禮貌,對方開心,情緒也會感染我;這幾年我負責新手外送員的教育訓練,看大家上軌道,這也滿有成就感的。
這工作很低階,不過,還是有人願意苦幹實幹、懂得花心思,熊貓是個M型社會,有人能一個月賺十幾萬、有人就是幾千塊,差別就在於,有沒有想尊重這工作,工作不分貴賤,這是我5年來的最大學習。
▋本文擷取自雜誌《商業周刊》1665期封面故事,完整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