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川普選前說上任後大砍電動車補助,馬斯克真心換絕情?
- 川普計劃取消電動車補助,短期內可能降低美國人購買電動車的意願。
- 然而,特斯拉有望因此受惠,因這項政策將削弱中國供應鏈,也減少傳統車廠對鋰電池需求,使得鋰電池成本降低,有助於特斯拉製造更便宜的電動車。
- 儘管短期內電動車市場增速放緩,但特斯拉受惠於高自製率和成本優勢,長期下去或將拉開與傳統車廠的領先差距。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揭曉,在國際政治、軍事衝突和經貿關係外,這場選舉結果對美國汽車產業,甚至全球汽車業都可能帶來巨大衝擊,關鍵就在於川普對電動車的立場。
儘管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力挺川普(Donald Trump),但川普早已放話,若他勝選,「上任的第一天就要把電動車相關的補貼全部砍掉。」而他的副手范斯(J.D Vence),先前也曾推動取消電動車補助,改為燃油車補助的政策。從這個角度來說,對於電動車不是好消息。
然而,這些政見背後其實都呈現同一個概念:「把錢留在美國」。單純以電動車和車用鋰電池來看,中國供應鏈占據絕對優勢。許多美國民眾認為電動車的錢都被中國廠商賺走,川普則順勢營造成「補貼電動車就是送錢給中國」的態勢,雖然並非完全的事實,但對支持者來說這是很有力的宣傳。
拆解政見後可以發現,川普的想法其實與歐盟、印度一樣:中國要賣電動車?可以,請你過來設廠。如果小鵬、蔚來、比亞迪在美國設廠生產電池、組裝電動車,那麼事情就好說了。別忘了,特斯拉也到中國設廠,禮尚往來合情合理。
不過中國政府還沒打算放行,他們藉由電動車帶動汽車產業革命的旅程才剛起步,別說是美國,比亞迪想到泰國、印度或土耳其設廠,都得要先跟政府部門會商才行。
假設川普勝選並且取消了所有電動車相關補助,底特律三巨頭將獲得一些喘息時間,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意願短期內將下降,他們也就不必急著推出新的電動車產品。
最棒的是,川普並不相信氣候變遷,前一次任期他已經放寬空污排放標準,如果再次當選,很可能會再度放寬或是延緩實行,讓車廠可以繼續販售低效率、高污染的燃油車款,而不用花錢升級,民眾也不必多花錢買油電車或電動車。
餅不大,對特斯拉可能更好
依照過去美國底特律三巨頭的表現,這段喘息時間大概不會用來投資新世代產品,只是讓高層可以維持相同或更高的獎金分紅。
與此同時,馬斯克的Master Plan正在悄悄運作。一旦取消補助,讓競爭回歸產品本質,特斯拉的電動車可以輕鬆碾壓三巨頭的電動車,同時川普又能不擇手段阻擋中國電動車,特斯拉就可以繼續開發更低成本的電動車,繼續拉開他們和傳統車廠的領先差距。
廠牌 | 2024 Q1 | 2024 Q2 | 2024/7 | 2024/8 |
Hyindai / Kia | 24911 | 36972 | 9641 | 12119 |
Ford | 20223 | 23957 | 8242 | 8944 |
GM | 16425 | 21930 | 8952 | 11996 |
Tesla | 140187 | 162264 | - | - |
(今年上半年美國電動車市場銷售,特斯拉以外的車廠仍在快速成長。科技新報整理)
取消補助會讓電動車市場短期成長趨緩,餅雖然不大,特斯拉卻能吃得更飽。
然而,這還不是全部的影響。電動車產業背後,還包括了碳權、儲能、鋰電池、可再生能源,如果傳統車廠選擇多賣燃油車,特斯拉就會賺到更多碳稅。
當傳統車廠減少對鋰電池需求時,鋰電池成本會再下降,讓特斯拉成本更低,當特斯拉的售價和燃油車相同。
已經是全球單一車款銷售冠軍的Model Y,還繼續降價的話,燃油車會更難與它競爭。更別提可再生能源搭配儲能裝置,讓電動車充電成本進一步下降,車輛持有成本更低之後,主打便宜好養的平價燃油車會是什麼處境。
雖然特斯拉在中國設廠,但在美國不僅雇用大量員工,特斯拉電動車也是多年來美國本土自製率名列前茅的車款,包括車輛和電池都在美國境內生產,川普的保護主義對特斯拉的衝擊反而是最小的。
更有趣的是,自從拜登(Joe Biden)勝選以來,由於他和汽車工人工會關係緊密,導致民主黨與特斯拉不斷疏遠,拜登公開替通用、福特的電動車宣傳,卻不曾造訪過特斯拉超級工廠。
原本強烈排除中國電池原料的補助條款,也因為底特律三巨頭電池在地化緩慢而放寬,給了傳統車廠更多年的緩衝期,看在馬斯克眼裡,還不如取消補助,讓市場自行選擇。
以近年來政策與車廠做為綜合分析下來,共和黨若勝選,對美國電動車市場短期來說會帶來巨大衝擊,但對特斯拉來說長期可能會更有利。
延伸閱讀:
川普有望大力推動 AI、自駕車,特斯拉、輝達、AI 股飆
特斯拉首位付費代言人:韓國女子神射手金藝智
*本文獲「科技新報」授權轉載,原文:若川普勝選,美國電動車產業將何去何從?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由多位喜好並擅長各種科技知識的朋友共同創立的「科技新報」。參與成員各有專精,網站內容涵蓋各式新科技訊息,從行動運算、醫療生技、網路,到科技產業、技術等多樣領域,期盼以自身的知識與經驗,帶給所有讀者未來市場與科技生活更多的啟發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