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2024總統大選》連署參選人郭台銘政見總整理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2024 台灣大選 - 未來總統的財經申論題

焦點 | 時事分析

2024總統大選》連署參選人郭台銘政見總整理

2024總統大選》連署參選人郭台銘政見總整理
2024總統大選無黨籍參選人郭台銘。 (來源:郭台銘官方臉書粉絲專頁)
撰文者:倪旻勤 整理

獨立參選人郭台銘及搭檔賴佩霞,已於11月24日宣布退選。

獨立參選人郭台銘及搭檔賴佩霞,已於11月24日宣布退選。下文整理內容皆保留其參選期間之政見。

鴻海科技集團創辦人郭台銘,2023年2月表態代表國民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但最終未獲國民黨提名;8月28日,郭台銘宣布獨立參選。依連署申請登記為總統副總統候選人,門檻為28萬9667人,10月4日連署人數已突破30萬人。

2020年,郭台銘就曾投入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黨內初選,輸給韓國瑜後,郭台銘退出國民黨、準備投入連署競選總統,但在最後一刻作罷。這一次,郭台銘是否會參選到底,備受矚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郭台銘9月14日公布副手人選為資深藝人賴佩霞,然而賴具有台美雙重國籍,若無法在11月24日前放棄美國籍,則不得申請登記為副總統候選人。

郭台銘團隊已陸續公布各類政見:

經濟政見

重塑台灣在全球經貿戰略布局,成為G2供應鏈「全球經貿樞紐」
連結美國「三灣」:紐約灣「東部科技走廊帶」、芝加哥灣「中西部科技走廊帶」,和舊金山灣「西部科技走廊帶」,甚至加上墨西哥灣,深化台美產業合作,為台灣創造經濟利基。

也要聯合東京灣所代表的製造與流通產業,打造台灣成為「全球台商後勤總部」,包含外交、投資談判、新創基地及終端產品、接近市場經貿特區的建設及低利貸款,支持中小企業到接近市場就近設廠、研發、資訊、人才、供應鏈整合等,讓台商在全球維持高度競爭力,讓台灣佔據全球關鍵地位。
思索3大產業次世代龍頭明星,成為經濟持續增長發動機
健康經濟體必須有完整而健全的農業、工業(含高科技)與服務產業部門,這也是台灣在亞洲四小龍中得天獨厚的優勢。

「台灣不能沒有台積電,也不能只有台積電」,政府有責任尋找3大產業的「明日之星」,AI人工智慧、AI機器人工業、農漁產品與生物科技結合、冷鏈物流、供應鏈改造、文創影視產業、生物高科技產業,為台灣創造更多的護國神山;運用AI人工智慧,提升產業附加價值,創造更多優質工作機會,擴大經濟獲利「贏者圈」。
協助中小企業因應變局,讓台灣成為「隱形冠軍」孵化器
中小企業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基石,更創造台灣超過8成就業機會。面對國際政治、經濟與環境變化,政府有責任協助中小企業進行產業調整與轉型,預見全球未來趨勢,解決中小企業面臨困境,作為中小企業最堅強後盾,「有穩健成長的中小企業,才有穩健安全的經濟台灣社會」。
關注民生經濟,實現社會正義,全民共享經濟果實
企業與民眾雙贏,共享經濟成長果實,才是真正的社會正義。「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國家未來領袖最重要的職志。
創造兩岸和平,才能引資納才,增加國家整體競爭力
「戰爭無情、和平無價」沒有企業敢把資金放在「火藥庫」,沒有人才會想在「砲火」下工作創業,沒有父母希望孩子活在「戰爭」威脅下。創造兩岸和平,活絡交流對話,是台銘「金門和平宣言」的核心價值,更是台灣再創經濟奇蹟的基石。

「和平、繁榮、清廉」是台灣生存的命脈,「願景、格局、戰略」是未來領袖的高度。
用體育提升國力,全面打造台灣運動產業環境
支持「競技體育」、鼓勵「全民體育」、擴大「體育消費」:

1.發放「體育運動禮金」予3至8歲兒童:鼓勵孩子參與體育、游泳、球類、體育夏(冬)令營等活動,培養孩子從小運動的好習慣,減輕家長負擔,更可以鼓勵體育運動課程開設,促進更多體育專長人才就業機會,促進整體體育休閒產業的活絡。

2.發放「體育賽事禮金」予9至18歲學生:鼓勵學生親臨現場觀賞體育與運動賽事,培養未來「有償」體育賽事消費人口與習慣。9至18歲觀賞體育賽事活動,大多會由家長陪伴前往,更能擴大整體消費人口與收入。賽事收入與觀賞人口,不但能鼓勵各縣市賽事活動舉辦,更可給選手更多實戰機會。

3.公私協力,鼓勵企業贊助選手、經營球隊、投資體育:修改過時的法令規章,擴大租稅等政策手段,鼓勵優質企業投入體育環境的經營,將企業品牌、行銷經營的know-how引入體育活動,讓運動成為一種時尚與lifestyle。

4.擴大政府體育投資,爭取主辦國際賽事:加速體育環境的投資,公務預算應達到中央政府總預算1%。台灣應爭取主辦更多國際級賽事,提升台灣運動風氣以及運動產業鏈。

5.充實體育場館設備與運動課程,滿足「全齡化」需求:中央政府應編列預算,補助縣市運動中心、學校場館充實硬體設備與軟體課程。上課時間,提供學生、運動員更好的訓練場地,下課時段,提供民眾更多元的運動場地選擇。不論是硬體設施更新與軟體課程規劃,都應該考慮老、中、青與兒童的「全齡化」需求。

6.運動選手打造更好職涯規劃:許多孩子都愛運動,但孩子與家長永遠在運動、求學與就業上面臨三難。主張政府應該提供體育學生與運動員適當的「營養代金」,體育學生與運動員回饋合理時數,前往基層擴散運動知識與風氣。政府設立平台,為結束選手生涯的運動員媒合符合專長的工作。

7.從照顧選手出發,擴大單項協會參與功能:過去屢傳單項協會人事傾軋、利益糾葛以及疏於照護選手的憾事,政府應積極輔導各單項協會之運作,從選手與運動推廣的角度,擴大單項協會的參與,協助整體運動環境的提升。
4顆金雞蛋解決產銷困境
1.短期:提升蛋農生產意願。透過外交管道取得足夠蛋雞,並補助飆升的生產成本,增加蛋農生產意願。

長期:建立「台灣優質雞蛋」品牌識別,提高團膳採購價格,提升雞蛋品質增加附加價值。

2.擴大補助,改善蛋雞場硬體設備、提升產能。台灣產蛋羽數約3300萬羽,平均產蛋率66-70%,遠低於國際標準。主因是台灣以傳統雞舍為主,政府應擴大補助,改善蛋雞場環境、防汙與消毒設備,讓雞隻都有健康舒適的環境,自然提高雞蛋產量。

3.政府提供政策誘因,設置蛋雞養殖專區。政府應該提供政策誘因,釋出公有土地,設立養殖專區,引入資金、人才、技術,提升台灣的蛋雞產業的整體專業、規模與效率;並輔導小型傳統蛋雞場轉型,進駐蛋雞養殖專區。

4.導入AI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系統,進行科學養殖與智慧管理。台灣擁有全球尖端大數據運算系統,政府應協助將AI人工智慧與監測系統導入生產流程,隨時提供監測數據、市場供需、天氣預報、疫情訊息,強化蛋農的應變能力,才能真正達到「產業韌性」。

能源政見

以核養綠
短期方案(未來3年):核三延役,另外突破各種技術及法規上之困難,爭取核一、核二能在最短時間內重啟運轉,這樣可以增加大約15%的電力供應。

中長期的規劃:

1.台灣90%以上的能源要靠進口,不可因為意識形態而捨棄任何一種重要能源,包含核能在內。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把核能當作是能源供應和氣候變遷解決方案裡面的一個重要基礎;2022年歐洲議會已將核電列為綠能。

2.依據民進黨政府的目標,燃氣將占全台發電一半,燃煤占3成,這是一件不對的事,燃氣和燃煤一樣會產生溫室氣體,而燃煤還會造成空氣污染。我們一定要把這兩個的比率降低。

3.關於核四,不同的角度,各有不同的看法,爭議很多,但新核電廠在其他國家也曾經有過爭議。我記得,韓國前總統文在寅原來屬於非核派,當選後召開審議民主大會,由全國隨機抽出數百位公民,就正在興建中的兩座核電機組進行討論。公民會議的決議是,這兩座機組屬於最新的設計,比較安全,而且已經進行一半,如果廢除,浪費納稅人的錢,所以最後決定繼續興建。我認為,台灣可以用類似的機制,召開公民會議,邀集不同立場的專家來辯論,看大家能不能得到共識。有了共識,我們就照共識走。

4.關於新能源技術,其實不只我曾經提過的小型核電廠,還有地熱,也有潮汐發電,和海洋溫差等。我們應該和世界上頂尖的廠商合作,找出台灣再生能源的所有潛力。

5.關於小型核電廠,例如熔鹽式核反應爐,確有高效能、低風險、低廢料的前景。其他新發展,例如核融合,技術瓶頸更高,但如果成功,會更有革命性。

6.我們可以創設實驗場,讓全世界最先進的新能源技術廠商,來到實驗廠內設置示範模型,然後我們選擇其中最有效能、最安全的來談合作和投資。這項工作如能成功進行,會和當初工研院派人到美國RCA學習製造積體電路,後來開花結果一樣,台灣會變成很大的受益者。

無論在中長期我們如何選擇,必須確保3大點:
1.不缺電。
2.合理電價。
3.大幅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財政政見

政府重大政策與預算,都應將「永續、穩健、正義」列為評估與考核項目
「世代正義」不應只是口號,更應該是責任與承諾。重大建設都有環境影響評估;政府重大政策與財政,也應該基於「永續、穩健、正義」精神,進行完整評估規劃。
修正《預算法》關於特別預算相關規範,明確適用範圍
以「前瞻基礎建設」為例,改善停車問題、提升道路品質、文化生活圈建設、校園社區化改造、營造休閒運動環境、推動觀光升級等補助等計畫,本應於各部會「一般預算」編列計畫與補助。應修正《預算法》關於特別預算相關規範,明確適用範圍。否則都應回歸「一般預算」編列,並受《公共債務法》舉債上限節制。
納入財政紀律與經濟評估,彈性調整(限縮)舉債額度上限,捍衛世代正義,嚴守財政紀律
針對現行《公共債務法》第五條,關於中央、直轄市、縣(市)及鄉(鎮、市)之公共債務未償餘額預算數;以及《財政紀律法》第十四條第二項,關於特別預算總額總額之規範,應訂定更嚴謹的上限,並納入整體國家財政紀律與經濟評估,彈性調整(限縮)舉債額度上限。
一定金額以上「特別預算」,立院應採「更高門檻」
特別預算屬於國家緊急特殊狀況,涉及金額龐大,又不受《公共債務法》15%舉債上限限制。因此,一定金額以上「特別預算」,立院應採「更高門檻」(如2/3)。「特別預算」就應該保留給「特殊情況」,而特殊狀況就應該有「高度共識」。
強化監察與審計功能,有缺失就該移送監院與檢調
審計單位查核政府預算執行成效與缺失,這僅僅是「半套」監察功能;審計單位應將行政機關失職與缺失,移送監察院進行調查懲處,若涉及刑事責任,更應該移送司法檢調,才能真正匡正時弊、撥亂反正。

勞動政見

本勞優先、外籍補位
1.召開政院層級「人才政策共識會議」。勞動人力的缺乏,只是結果。根本而言,則是涉及國家發展兵棋推演,人口結構,以及不同部會業管的產業發展規劃,因此在公部門即需要跨部會溝通協調,而非各部會成為多頭馬車、各行其是、資源散落、難收綜效。應由政院召集「人才政策共識會議」,整合部會資源,規劃國家未來人力政策願景。

2.研擬合理吸引外籍專業人士與定居政策。參考其他國家經驗,在「本勞優先、外籍補位」的前提下,應召集產業、勞工、學者等共同與政府溝通對話,凝聚共識,研擬合理吸引外籍專業人士與定居政策,並提出相關配套措施(如,擴大就業安定基金,增進本籍勞工專業技能),使勞工看到願景、企業看到解方、國家看到希望。

3.精準研究與調查掌握產業人力現況:移工政策的鬆綁與否,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如同新加坡經驗,外籍人才引入與否,可依各產業本國勞工比例而定。因此,勞動力的精準與動態即時調查,將是政策鬆緊的基礎。行政部門應藉由大數據分析,瞭解產業人力需求與缺口,以數據證立引進移工的必要性。

4.推動產業升級增加勞工受僱誘因:國內3K(危險、辛苦、骯髒)產業約有5萬8000家,年產值約計2兆9千億餘元,但卻因國人多不願屈就3K產業工作,而長期受缺工所苦。因此,投入預算推動產業升級,洗刷3K產業污名,並使相關勞動者獲得發展前景,將有助於本國人力投入,而非僅期盼移工加入。
4帖藥方讓醫療人員不再做功德
1.運用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即時盤點需求,預估未來人力需求,定時邀集相關團體溝通對話:前次系統性的護理人員供給與需求狀況評估,已經是2015年的《未來十年護產人力供需評估研究計畫》,推估情境早已和今日不同,供需現狀有許多落差。我認為,應以3年為單位完成一輪各類醫事人員人力評估,且要持續同步追蹤驗證推估結果,運用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即時盤點需求,並將人力評估數據於網路專區公開揭露,藉由即時數據,迅速即時調整人力政策。

2.提升醫院推動「全責護理」,回歸專業降低負荷:「要額外做好多專業外的事!」是我時常聽到醫療機構內朋友們心聲。無論是健保申報、績效管考、督導考核,或是護理人員疲於奔命,忙於護理照護外病人看顧。在照顧輔助人力方面,我將結合長照政策,使醫療與長照間的人才爭奪不再重演;也要在健保總額中編列足額預算,避免資源排擠,使「全責護理」制度步上正軌,幫助護理人員業務回歸專業,降低護理人員工作負荷。

3.籌措預算激勵人力留任,不再讓醫療人員做功德:根據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及衛福部最新統計數據,至2023年8月底,臺灣擁有護理師證照人數高達31萬8284人,但是執業人數僅18萬6768人,執業率僅58.68%,遠低於美國84.8%,及加拿大94%執業率。行政院「臺灣護理人力供需分析與政策整備」預估,每年經費需求為180億元,但明(2024)年度健保總額中,只編列5.6億元用於推動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及20億元優先用於強化住院夜班護理照護量能。我主張政府有責任改善醫療人員勞動條件與工作環境!

4.成立「行政院智慧醫療辦公室」,打造智慧醫療生態系:科技介入照護,藉由智慧醫療減輕醫療人員工作負擔,減少文書作業佔用臨床決策時間,並運用科技整合提升臨床決策效率。我認為除現有政策面的BTC(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外,更需要在執行面成立智慧醫療辦公室,整合與列管各部會的政策執行成效。

地緣政治政見

開啟大談判時代的新中間路線
在中美對抗之間,台灣必須盤點自身的優劣勢,才能不站在任何一邊的情況下,對等地加入談判;而我們擁有的科技與經濟實力,以及對中美雙方的熟悉互動,都能讓台灣在大談判時代中,站在最好的關鍵位置。

兩岸政見

金門和平宣言
我的使命是維護兩岸正常的和平交流,在和平基礎上創造台灣的繁榮幸福。

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我們要發展,不要衝突。要恢復過去的文化、經濟、青年人等的交流,台灣要跳出兩黨鬥爭,台灣要走出歷史的陰霾。要有尊嚴的爭取和平,維護自由民主的體制,要做全世界的經濟和平島的中華民國。
籌備「金門和平倡議基金會」
希冀逐步落實下列8大事項:

1.建立金門為舉辦兩岸定期對話會議的場所。在金門建立常設「兩岸和平協商辦公室」,以民間立場推動、聯繫兩岸之間以和平為目的的會談與交流事務。

2.建立「兩岸和平戰略研究院」,延聘學者專家,組成金門和平倡議的智庫機構。和平戰略研究院下設科技論壇、經濟論壇與軍事論壇3個常設研究部門,推動兩岸之間學術研究機構與學者的接觸交流。

3.建立新媒體平台,蒐集並傳播全球有利推動兩岸和平的訊息。

4.推動兩岸之間學術研究機構與智庫專家學者的對話,模擬未來推動兩岸和平協商的場景與變數推演。針對議題需要,亦不排除邀請第三方專家學者共同參與。

5.建立與世界各國和平組織之間的關係與對話,吸收和平協商經驗,爭取國際支持。

6.在各大學院校捐助設置和平講座課程與獎學金,鼓勵學院與學子投入兩岸和平對話研究。此項目將和金門大學展開固定合作項目,並以金門大學為主推中心。

7.在美國和日本重要學術院校推動設立「和平講座」,在美國與日本重點研究智庫機構獎勵與推動兩岸和平協商研究,鼓勵美中台日以兩岸和平對話為目的的學術交流。

8.該基金會兼具民間版「文化總會」的職責,重建2016年蔡英文當選總統以來,兩岸斷絕的文化交流關係。
開發無人機與機器人,千里制敵
我認為,能自動或半自動執行任務的人造機器裝置,無疑會是台灣亟需發展的方向,在兵力、武器的相對弱勢下,「千里制敵」才能減輕我軍傷亡,而無人機與機器人的開發、應用,無疑就是最好的選項。

雖然技術尚未全面成熟,現階段固然無法取代專業士兵作戰,但台灣絕對應該積極開發相關技術。如果不能對自身弱點有正確認識,也看不清未來戰爭的型態,將陷自身於愈來愈危險的境地。

住房政見

尚無。

民生政見

食安即國安,食安3枝箭重振人民食安信心
捍衛食安3枝箭,捍衛台灣人民的基本人權。

1.邊境查驗、地方稽查、海外查廠人力全額補足。台灣從邊境管制、地方稽查到海外查廠的食安稽查人力嚴重短缺,超重的負擔、超長的工時形成惡性循環。郭台銘承諾,從海外、邊境、地方,2年內補足食安稽查人力的缺口,並逐步朝OECD國家的標準邁進。

2.結合區塊鏈、大數據與AI人工智慧技術,建構完整食品履歷。此次「專案進口雞蛋」與「加工蛋液產地標示」食安風暴表明,台灣現行的產品履歷以及產品流向仍有許多破洞,甚至政府就是始作俑者。郭台銘承諾,將以區塊鏈去中心化,以及利用大數據、AI人工智慧的查核技術,結合現行「食品與產銷履歷」,讓所有的僥倖無所遁形,還給人民食的安心。

3.建立微型食安實驗室,建構綿密食品安全網。郭台銘承諾,將依據人口、賣場以及食品加工廠的密度,在全國各縣市設置「微型食安實驗室」,加大稽查量能、加快稽查速度、加強稽查效率,一旦發現食安疑慮,立刻提出示警,並進行更精密的複驗,確保人民食安。
0~6歲小孩國家養
孩子是國家最重要的希望,10年、20年後,台灣的未來就要交到他們的手中。因此少子化這項國安危機,政府現在就必須用最大資源下去處理。

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都是一種選擇;但政府的責任就是打造更好的社會環境,提升大家來做這件事的意願。

尤其是女性朋友要兼顧生育與工作,已經相當不容易,除了持續提供完善的職場待遇,政府也應該要有更全面、制度性的辦法提供支持,這是我們要一起承擔的責任。

教育政見

5大主張,提昇整體的高教品質
1.未來大學採用「2+2」課程設計:大一、大二由教授開設基礎課程,教授知識理論,讓學生們能夠廣泛地追求各領域知識。大三、大四由業界業師與教授合開實務課程,並在暑假安排至業界實習,不僅是工業相關科系,農業與服務業相關科系也可適用,「教用合一」徹底解決學歷通膨問題。

2.大幅提升高教資源:政府有責任在8年內,逐步將高等教育的經費從國內總GDP的0.39%,提升至OECD會員國平均1%的水準,改善目前大專院校的研究與教學環境設備,提升整體高教的品質,讓台灣莘莘學子的教育水準與世界接軌,其智識與技能能與業界接軌。

3.縮短公私立大學資源的落差:台灣公立大學生每年可獲得政府補助3332美元,而私校大學生僅能獲得1163美元補助,但台灣56%的孩子都就讀私立大學,而且往往都是經濟相對弱勢的家庭,「教育是社會階級流動的動力」,縮短公私立大學資源的落差,給每個孩子公平的機會,才是真正的正義。

4.減輕教授非必要的行政與招生負擔:許多教授都必須兼任學校行政工作,以及招生業績,特別是私立大學的教授們。面臨少子化,再加上個人著作升等壓力,能花在教學與輔導時間逐年被大幅壓縮,孩子的教育品質成為直接的受害者。如何減輕大學教授非必要行政工作,轉而追求教育品質,是政府當下就該重視的議題。

5.召開教育國是會議:民進黨執政7年來,14所私立大學院校退場,卻完全看不到高教長遠政策與資源分配的規劃與作法,面臨少子化與全球化的挑戰,有必要召開「教育國是會議」廣徵學者、專家、家長與學生意見,作為台灣未來教育體系改革的參考。

交通政見

尚無。


改變世界的一票 2024總統大選 政治 賴佩霞 郭台銘 總統大選
2024台灣總統大選
2024台灣總統大選
商周編輯部
展開箭頭

2024年總統、立委選舉將於1月13日投票。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與蕭美琴搭檔、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搭配趙少康、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搭配吳欣盈,由3組人馬角逐總統大選之位。《商業周刊》帶您掌握最新選情動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