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不該有人設,因為會翻車?只要不違反一個點,人設都能幫你加分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不該有人設,因為會翻車?只要不違反一個點,人設都能幫你加分

不該有人設,因為會翻車?只要不違反一個點,人設都能幫你加分
每個人在不同場合、面對不同人都會有「人設」,只要不違背自我認同及價值觀,人設都有機會幫你加分。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軟裝顧問 Carol Li 李佩芳
獨立觀點 2023/05/17
摘要

1.這陣子「人設翻車」事件頻傳,引起網友熱烈討論,甚至開始翻找名人過往「黑歷史」。

2.其實無論是不是公眾人物、明星或KOL,每個人本來就不會只有一個面向,真正讓人詬病的是:行為有失道德,或違背善良風俗。

3.想幫自己建立人設,應在不違背自我認同及價值觀的前提下,用「自己期許成為的樣子」去思考。

這陣子「人設翻車」事件頻傳,有些事一旦跨越道德的那條線,就回不去了。但,也不是每個翻車的人設都不能被原諒。

無論是不是公眾人物、明星或KOL,每個人本來就不會只有一個面向。就像你在鄰居面前,跟在老公面前應該不是一個樣;在自己小孩面前,跟在老師面前也不是一個樣吧;在公婆面前,跟在自己爸媽面前也不是一個樣。 

在不違法的情況下,於不同族群前拿出適合的態度與語言溝通,可以顯示出你的八面玲瓏;明星在群眾前,呈現出令人滿意的美好,也能建立出讓人逃離現實的夢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就像出門在外,文質彬彬有禮貌,是基於對別人的尊重;在家時裸體翹腳捻鬍鬚、邊挖鼻孔邊吃冰,是對自己的體貼。這不也是種形象落差嗎?

運用「人設」賺錢本身無罪,讓人詬病的多半是:行為有失道德,或違背善良風俗。

沒有藉人設賺錢的,也不一定是因為清高,可能是單純沒有人埋單,或不知道自己可以怎麼藉此賺而已。所以不需要以過高的標準,檢視螢幕前的每個表演者,大家都只是在討生活。

八卦、吃瓜是天性,但看看就得了,別牆倒眾人推。最要不得的是,明明平時也沒在追蹤的人出事了,就跟著補幾腳。踐踏他人,不會讓自己因此提升,哀矜勿喜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好人設是自己「真心認同」的樣子

而作為一個粉專經營主,我有人設嗎?

8年前我懵懵懂懂建立了頁面,一點一點找出和網友互動自在的方式,還真沒行銷頭腦去構思「人設」。甚至,「人設」這個詞也是近年才普及於大眾的吧。

與其說「人設」,我偏向以「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為邏輯去思考,並一步步的邁向目標。

人,不是生下來就固定形象一路到掛,都是慢慢形塑出來的。保留喜歡的,去除不滿意的。所以,若20年前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在個性上毫無差異,還真不見得是好事。

剛開始創業的頭幾年,我會自我評估,「其實我也沒有很厲害」、「我有資格開課教人嗎」、「我不適合當軟裝師接案吧」,一句句抽絲剝繭。這不是自我貶低,而是不斷的釐清怎麼做,才最能展現我自己的本質、對他人有幫助,同時也讓自己真心快樂的。

而我幾年前開始號召公益,也一度有過迷惘:「我這是真善還是偽善呢?」因為知道這種事會為自己建立出「好形象」、「善良」的標籤,那必定就會有人關注是真善還是偽善,連我自己都會自我審視。

我問過一位育幼院院長,問他成立育幼院是怎樣的心情,對於「善心善舉」又有什麼觀點。他說了一段話,我覺得很道理。

「確實有人會以公益的方式,幫自己的企業或個人形象加分,但無論動機為何,作為受贈單位的我們也確實受惠了,對吧?所以比起這些(編按:指討論捐贈動機究竟為何),不如看看實際上的這些舉動,究竟帶來的是什麼成效。就像成立育幼院的初心就是想幫助失依兒童,但不管怎麼做,也會有人質疑你的出發點,是吧?」

有人說「為善不欲人知」,但也有人說「運用影響力去拋磚引玉」,這兩個論點我認為都是正確的。我只告訴自己,判斷自心是真誠還是虛偽,其實很簡單。

比方要捐款、賑災或去淨灘,假設所付出的一切,在沒有任何人會知道的情況下,你還會做嗎?

若你從小被告知:做好事不會上天堂、做壞事也不會下地獄,你還會想做好事嗎?

為什麼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會感到快樂而想繼續下去呢?不是基於優越感,而是「自我認同」,是價值觀驅使我們去做自己認同的事,也因喜歡這樣的自己而感到快樂,如此罷了。

但同時間,我也怕自己「太完美」,而讓自己不能出錯,要時時溫良恭儉讓,不然就會「翻車」。因為,世俗認定的好人,往往沒有犯錯的空間。

所以,「優質人設」是件壞事嗎?就看你努力經營的,是「你期許成為的樣子」,還是為了迎合市場、為了營利,而做出自己並不真心認同的樣子。

*本文獲「Carol Li 軟裝顧問」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行銷 形象 經營 人設
獨立觀點
獨立觀點
編輯精選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