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柯文哲批「三倍券無用」,為何有錯?經濟學家:不只有效,還能實質減稅
我「沒頭沒臉」,想和柯文哲辯論振興券有沒有效,大概也被當成「沒唸書」。我雖然不學無術,但經濟學文獻,肯定是比柯文哲懂的,為正視聽,讓我自己進行一場單人紙上辯論,解釋為什麼「三倍振興券」很好。
問:馬政府2008年發消費券,民進黨砲轟沒效。蔡英文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馬英九不行,為什麼自己發振興券就可以?
答:如果振興券和消費券長得一樣,那民進黨當然該受批評,不長進只能拾人牙慧,還抄一個「失敗」的政策,該罵。但消費券和振興券不一樣,時空不一樣,政策內容也不一樣,根本不該混為一談。一個治病的藥,吃的劑量不一樣,吃的時程不一樣,甚至是診斷的症狀不一樣,都會有不同的結果。同樣是政府發錢,發法不一樣,效果當然可能不一樣。人民真正該害怕的,不是政治人物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而是不會從過往失敗裡學習,從中尋找改進之道。民進黨政府的振興券,就著過往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方案,全球獨到,先不管成效,在政策制定上,就已經是進步了。反觀國民黨,不但沒有從消費券的問題裡學習,反而加碼過去的錯誤,還主張發現金,沒有進步的國民黨,輸了一褲子,都換了位子,還不換腦袋,才令人害怕。
問:所以振興券如何解決替代效應問題?和消費券,或是現金有什麼不一樣?
答:這樣的問題,就比較有水準了。發錢無用論的理論來源,是傅利曼大師的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PIH),主要就是說,人在決定消費行為的時候,會把一生的所得拿來一併考量,盡量讓收入和支出,以一個平穩的方式進行,不要一年吃飽飽,隔一年餓肚子。在這樣理性的考量下,突來的現金補貼收入,不會被當成是一筆天外飛來的財富,非花掉不可,而是存起來,提高未來整體的消費水準。如果人人都照PIH來思考,政府發的錢,就會被存起來,而沒有刺激景氣的效果。
小布希政府在2009年,金融風暴時發的一戶800美元現金,果如PIH預測一樣,消費幾乎沒有因為收入增加而提升。人民前途茫茫,工作都不知道有沒有得保,錢不存起來,還買新手機嗎?馬政府的消費券,在設計上比現金好,至少強迫要拿出來用,但因為消費品項沒有限制,民眾把它拿來買平常會買的東西,反而把平常的花費存起來。這個替代效應,據估算超過九成,消費券幾乎完全被當成現金補貼了。
但唐鳳設計的振興券,不但消費品項有限制,已經先部份擋住了替代效應,要民眾拿1000出來換3000之舉,更是逼迫消費的絕妙好技。這之中至少牽涉到2個行為經濟學的改變行為效應。第一種叫Mental accounting(腦內會計,和House effect賭場效應類似),逢年過節有小賭一下的民眾,大概都知道,同樣的100元、1000元,平常可以拿來吃東西、買東西,很珍惜,但一旦上了牌桌,錢好像就不是錢,人的腦子,會自動把錢分類,而低估了牌桌上的錢的價值。拿了1000換來的3000,多的2000,好像是撿來的錢,「隨便花」,應該是不少人會有想法。當然,柯文哲這麼理性,這麼異於常人,當然不承認有這種效應存在。
另外的一個行為經濟學效應,叫framing(框架效應,這裡的中文,都是我亂翻的,我們這些沒唸書的,只會看英文文獻,還請有唸書的大德,指教一下)。同樣是政府花2000,2000直接打到你戶頭,和拿1000換3000,那是不一樣的感覺。消費券會被當成現金存起來,振興券卻會被當成百貨公司的禮券花掉,差別就在於這個「拿一千出來」的動作。當然,買東西都是佩琪在買,與實體經濟活動脫節的柯文哲,完全沒有辦法想像這些「非理性」行為,自然認為是無效的。
振興券的新花招,讓好多商家,平白多出許多的點子,來配合促銷,這也是消費券看不到的額外效應。柯文哲本來不也打算加碼?現在又罵無效。位子沒換,腦袋一直換,到底要聽哪一個柯文哲講話?
問:廢話那麼多,到底振興券會增加多少GDP?
答:總經政策沒辦法實驗,只能用模型推估。馬政府估算的2008消費券,大概增加了0.5%的GDP。模型參數不同,結果就會不同。但從上面的分析來看,振興券的效果一定會比消費券好。而且現在的經濟情勢,遠比2008年那種不知未來的情況好。世界雖然因為COVID-19停擺,但現在已經逐漸恢復。而台灣不但安全,還一直吸納出走中國的製造業商機,真正受疫情傷害的,就是缺乏國際觀光客的國內消費,振興券打蛇打七寸,刺激景氣效果當然超過無差別打水漂的消費券。
如果最後的經費支出類似消費券,也許可以達到1%的效果。在全世界一片景氣低迷的時候,可以用相對輕鬆的手法,製造出1%的GDP成長,那是很好的事。當然這些數字都是推估,最後2020年台灣的經濟指數,多少是來自振興券,沒有人可以說得準。
羅斯福總統在1930年代,面對經濟大蕭條,採取了許多前史未見的新政策,統稱「新政」。這些政策,很多最後證明都是垃圾,但經濟學家不管立場與背景,都同意一點,羅斯福的政府不因為政策的失敗,就停手不進行新政策的嘗試。一個政府面對困境,要發想解決方法、研究可行方案,不斷努力,不斷嘗試,才能帶給人民希望,不是事情不如己願,就怪東怪西,在民主社會還嫌棄民眾水準不夠,對,就是在說你,柯文哲。振興券有這麼多的好處,但最大的好處,是這個政府,沒有陷入「無招」的困境,反而用創意,帶給人民希望,配合世界一流的防疫政策,台灣人民相信國家會向上,有希望的人民,才會放膽消費,這才是該給振興券拍拍手的真正理由。
問:這麼好用,年年來發振興券?
答:我第一個拍手叫好。如果你以為傅利曼了解人性,所以有PIH,所以一定反對政府發錢,那你就錯了。發振興券,是實質減稅,傅利曼說,「任何」的減稅都是好的,因為減少政府可用資源,才是削減政府規模的長久之道。政府永遠在變大,如果不讓這怪獸餓一下,不可能縮小。如果政府年年發振興券,要籌措財源,就要減少支出,那當然是好事。
但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柯文哲,坐擁台北大金庫,不用管撙節支出,才會隨便加碼振興券。但你要中央政府年年發振興券,是要砍哪一個部門的預算?少撥一點給你蓋社會住宅,還是鄉下地方不要蓋捷運,又或者是把國防部預算砍多一點,讓敵人輕鬆一點攻台?
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那是當家的人,得想辦法的不得已。年年發振興券,很好,但先把要砍的預算,列出來,好好吵一吵。沒頭沒臉的經濟學家,樂見其成。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振興券辯論之一
責任編輯:李頤欣
自由人權、自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