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陳時中提健保改革…,專家:只漲保費,未來4成薪水被健保吃掉
1. 全民健保入不敷出,收支差距連年達到2%以上,以2019年為例,健保的經費缺口就有337億。
2. 淡江會計系副教授韓幸紋指出,只調費率,25年後,每個人的所得可能有40%都必須拿來付健保費,這套系統才走得下去。
3. 衛福部長陳時中接受商周專訪時強調,健保改革核心,是回歸「量能付費」,解決二代健保以身份別收費帶來的問題,但改革方法不受限。
94%滿意度的衛福部長陳時中,能成功挑戰健保改革這道檻嗎?
5月25日,陳時中接受商周專訪時坦言,目前衛福部正站在時勢上,有更強的社會責任推動改革。日前他也提出預計改革健保,調漲保費。
然而,健保費向來是動不得的地雷,前衛生署長李文亮因此下台,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則在「漲不成,就自我了斷」的呼聲中才順利調漲。
為什麼陳時中賭上烏紗帽也得調漲健保不可?
健保2個大洞 虧損連連
首先,台灣健保已經走到「就醫人數、次數持平下,每年醫療費用仍會持續攀升」的狀態。
背後主因是:人口老化導致醫療需求增加,以及醫療科技進步以致更多新藥、新醫材、新療法納入給付,也使得健保支出上升。
這讓全民健保入不敷出,收支差距連年達到2%以上,以2019年為例,健保的經費缺口就有337億。連年虧損下,預計到2021年,健保安全準備金就會低於1.5個月的健保支出安全水位,達法定調漲標準。
但,健保究竟該怎麼開源,才有救?
漲費率不治本 調部分負擔傷弱勢
最直接的念頭,是調漲保費。而目前最常被提及的三種調漲保費方式是:漲健保費率、提高部分負擔,以及推行「家戶總所得制」。
首先,「漲健保費率」看似對所有人都公平,但長期研究健保財務的淡江大學會計系副教授韓幸紋指出,只調費率「所有問題都沒解決」。
她解釋,如果健保支出一上升,就想調漲費率,那25年後,每個人的所得可能有40%都必須拿來付健保費,這套系統才走得下去。
而「調高部分負擔」常被認為是遏止醫療浪費的好方法,既合乎使用者付費原則,也可以讓喜歡「逛醫院」的民眾掏錢時會「心痛」,遏止浪費。
但韓幸紋認為,除非「價格調整後,高到去不了(醫院)」,否則很難撼動一般人的醫療習慣;另一方面,這反而可能懲罰弱勢。她研究發現,台灣最常利用醫療資源的5%民眾裡,有20%是低所得族群,因此,小幅度調高部分負擔,一般中產階級不但無感,反而可能傷害弱勢。
能讓「郭台銘們」保費倍增的家戶總所得制成解方?
相比前兩項奠基於現有制度的調漲方案,其實最受支持的是「家戶總所得制」。
什麼是家戶總所得制?這是一套像課徵所得稅的制度,每個月依納保者薪水扣一定健保費,年底,再結算家戶當年收入,包括:利息、股利、兼差等,多退少補。
韓幸紋解釋,家戶總所得制對弱勢更公平,還可以達成收入重分配。
因為現行補充保費,是針對股利、利息、房租等額外收入繳保費,但依「單筆」計費,上限1千萬元。以剛拿到鴻海56億股利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為例,現行制度下,最多只需繳納20萬元補充保費,但新制裡,這56億元的股利會全部納入計算。
只是,這看似理想的制度,為什麼過去二代健保改革時無法推行?
曾任職於二代健保小組的韓幸紋指出,由於家戶總所得制與綜所稅的課徵邏輯類似,使得有些人認為,現行稅制不公,有心人可鑽漏洞逃稅,連帶也不信任此方案;同時,此方案改革幅度大,得重新設計系統,因此當時最終未獲支持。
但韓幸紋強調,稅制稽徵方法不公,不是家戶所得稅導致的新問題,本就長期存在,不該因此否定此制度。此制度雖無法解決既有的所得黑數問題,但可以達成收入重分配,維持社會保險精神,「不會比現制差」。
這套制度,也是陳時中過往為總統蔡英文撰寫「醫勞政策白皮書」時心中屬意的改革方案。他近期拋出健保改革議題時,也曾重新拋出此選項。
陳時中:改革不限於家戶所得制
不過,他接受商周專訪時強調,健保改革核心,是回歸「量能付費」,解決二代健保以身份別收費帶來的問題,但改革方法不受限,「我不見得一定要推家戶總所得,但要怎麼樣越貼近量能付費,是必要的」。
對此,韓幸紋分析,陳時中應是想採取「折衷制」,在現有制度納入家戶總所得制精神,避免推出新制需承擔更大風險。
意思是,基本保費依然照每月薪資收取,但把補充保費的費基,套用家戶總所得制結算。雖然仍有侷限,但韓幸紋坦言,這可能是現階段最可行的方案。
健保喊漲 民團:先節流
面對健保調漲勢在必行,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究員邱珮文認為,健保「漲」聲響起雖不得已,但向民眾伸手拿更多錢之前,應先解決現有浪費,否則調整費率只是治標不治本
例如,醫療技術進步,健保署不斷納入新藥、新醫材給付,但卻很少回頭刪去療效與需求不合時宜的給付項目。
邱珮文以常見的、不需處方籤便可購買的「指示用藥」普拿疼為例。民眾在藥局購買時,健保給付支出較低,但到大醫院看病,醫師也可能開立同成分的藥,卻由健保買單,健保給付支出較高。使得民眾跑醫院一趟,只是拿到類似普拿疼的藥物,卻得耗去更多健保支出,顯得荒謬。
健保署也曾於2017年公佈研究,假如停止給付胃藥、感冒藥、人工淚液等近1千項常見指示用藥,一年可省下17億元。
其他包括過度醫療,民眾進行不必要的檢查或醫療行為,或感冒等小病也跑醫院吃藥、打針等等,都是應杜絕的浪費。
健保,已經是我們無法再視而不見,否則將引發重大危機的灰犀牛。但,這頭灰犀牛究竟該如何攔截、化解?或許就看如今站在勢頭上的陳時中,能否如他擔任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時的本事,成功遊說各界,推動改革。
核稿編輯:陳慶徽
每天3分鐘,看一則時事、長一個知識。
全世界每天發生的新聞那麼多,但你能閱讀的時間卻剩下那麼少。如果每天只看「一則新聞」,哪一則最值得你關注?
商業周刊編輯團隊,推出「3分鐘頭條」專欄,每週一到週五,天天為你挑選一則重大新聞,並用3~5個問題,帶你看懂背後的來龍去脈,學會新的知識。
每天3分鐘,把你對世界的理解,每天往前推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