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優衣庫「零庫存」難了!疫情衝擊最慘的不是門市關一半,還有一個超級大麻煩
2020年一開年,就有武漢肺炎來攪局;全球跟著中國亂了手腳,今年原本要風光迎接東京奧運的日本,更因為一艘鑽石公主號,成為全球媒體的眾矢之的。
不只日本以汽車為首的製造業供應鏈紛紛停擺,以中國市場為主力的零售業也中槍倒地。其中重災戶之一,就屬於在中國擁有750家門市的日本服飾代表優衣庫(Uniqlo)了。目前中國門市,已經有幾乎半數關門停業,目前也沒有設下任何重新開張的計畫。
「今後100年,將是亞洲的時代,」優衣庫母公司迅銷會長柳井正,不只一次如此談及他走出日本,要在亞洲立足的願景。
地域、氣候原因,造成產品滯銷
亞洲市場,無疑是優衣庫最給力的成長引擎。迅銷2019年度海外營業利益已超過日本國內,集團營收更衝上2兆3千億日圓。只不過,其中卻也隱藏了不少「地域風險」。
以這次武漢肺炎的影響來說,包括中、港、台在內的大中華地區,2019年度營收規模約在4400億日圓,該區域的營業利益率更達17.7%,超越日本國內的11.7%,但今年業績眼看只得下修預期。
而早在疫情爆發之前,優衣庫就已接連受到香港、韓國兩地的風險打擊。
固然香港因街頭運動讓整體消費低迷,但真正讓優衣庫「躺著也中槍」的,則是日本將韓國抽離半導體原物料白名單之後,韓國消費者發起的「拒買日貨」行動,其中又以優衣庫受傷最重。
「經營環境非常嚴峻,」迅銷財務長岡崎健在1月的財報發表上坦承,韓國約占海外整體營收的1成,近200家門市數也僅次於中國。但自2019年夏天以來,韓國門市來客數便大幅衰退,就算11月免費發放了10萬件發熱衣,至今買氣仍未恢復。
但不論是中國的肺炎、或是韓國的拒買,兩者都算是外部風險,一旦風險退散,消費便有機會恢復。「真正的問題是內部因素,」網媒《Business Journal》認為,去年秋天以來氣溫持續偏高,才是讓高價禦寒衣物滯銷的主因。
2017年,優衣庫新總部Uniqlo City Tokyo在東京灣旁啟用,宣告要以數位技術來帶動物流革命,轉型成下一代的「資訊化製造零售業」。只不過如今3年過去,「下一代的迅銷,還停在半路上,」《日經新聞》評論。
雖然與其他的服飾業相較,優衣庫以基本品為主力,不容易受到流行趨勢的影響;但以機能性為賣點的發熱衣、羽絨衣,當下的需求卻受制於氣溫變化。
顧客等降價才買,加重庫存負擔
因此,為了達成柳井正「零庫存革命」的理想,迅銷這3年來致力於精進資訊系統,讓生產、物流、門市無縫接軌,才能即時、精準的預測消費者的需求,並依據預測來生產。只不過以滯銷的狀態來看,「資訊的精準度仍未跟上腳步,」《日經新聞》分析。
以優衣庫2019年最後3個月的網路銷售為依據,UBS證券發現銷售2星期以上的商品,價格平均下調25%,較前一年同期17%的降幅更大。
「現在還是原價,不如下週再來買?」日經記者不只在東京看到大批的促銷品,也聽到客人的心聲。2019年度的庫存資產達4105億日圓,雖然比前一年少了500億日圓,但週轉月份卻比過去還長,表示庫存過多的狀態並未改善。
「以少量商品大量生產,以實現低價,一直是優衣庫的強項,」高盛證券分析師河野祥分析。但是,優衣庫已成長到全球2千家門市的規模,光是一件商品,生產的單位就是100萬件。只要一滯銷,就會加重庫存負擔,顯示一直以來的商業模式已到達成長的極限。
「(新總部的)有明計畫才進行到第三回合,」在柳井正眼裡,更加精準的預測趨勢勢在必行,才能達成他下世代服飾業的目標——不製造、不運送、不販售多餘的產品。同時迎合消費者多變的口味,不再受到氣候風險左右。
責任編輯:邱鈺珊
日本,台灣人最愛造訪的鄰國,卻也是低消費、低成長、人口老化程度最快的國家。每週一篇趨勢追蹤,只要掌握今天日本的樣貌,就能洞察機先,為明天的台灣找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