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婦產科人力止跌回升!10幾年來都招不滿的婦產科住院醫師,為何翻身連年滿招?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婦產科人力止跌回升!10幾年來都招不滿的婦產科住院醫師,為何翻身連年滿招?

婦產科人力止跌回升!10幾年來都招不滿的婦產科住院醫師,為何翻身連年滿招?
撰文者:黃天如
風傳媒精選 2018.10.17

工作時數長、容易有醫療糾紛,一度造成台灣醫療界「五大皆空」的現象,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急診科,缺乏醫師願意投入。

但根據衛福部資料,今年外科、婦產科、急診科招收率百分之百,兒科、內科也達9成,明顯大幅改善。其中,2017年婦產科住院醫師容額數72名,更是過去5年新高,而且招滿。

近年國內生育率低迷不振,加上醫療爭議相對較多,多數醫學院學生對婦產科及內、外、兒、急診等重症科別都退避三舍,婦產醫療資源缺乏,已成為不少偏鄉長期的痛。然而隨著現代醫學框架逐漸被打破,婦產科醫師可以做的事早已不只是接生、治療婦科疾病而已;影響所及,國內各大醫院婦產科住院醫師的招聘,也從過去十多年的門可羅雀,轉而出現連年滿招的戲劇性變化。

近年國內醫療環境崩壞,姑且不提醫事人員血汗事件頻傳、健保給付制度有待討論,網路的興起,有時更導致各種以訛傳訛的民間偏方打著所謂衛教的旗幟廣為流傳,雖說病人意識抬頭並非壞事,但部分民眾看了幾篇來路不明的文章,就自認是半個醫師,導致醫病關係日趨緊張對立,急重症科別醫療糾紛乃至於訴訟更是逐年增加。

醫療糾紛頻傳 急重症專科人力拉警報

廣告

平平都是做醫師,有人做的輕鬆快意、荷包滿滿;有人立志做史懷哲不成,還落得灰頭土臉,動輒還要被無理取鬧的病人及家屬責怪醫術不精,甚至一狀告進法院;運氣不好,就連多年苦讀得來的醫師證書都可能不保,久而久之,願意當傻子的人自然愈來愈少!」一名醫界大老針對十多年來國內急重症醫師缺乏的現象分析說。

早年醫學院學生中的佼佼者,多在師長鼓勵下選擇挑戰高、難度大的急重症專科,但如今此一情況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成績越是優秀的學生,經常越是傾心執業風險相對較低的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整形外科等「五官科」;更甚者,近年牙科系更是紅到翻,分數早足與醫學系並駕齊驅。

婦產科從搶手到冷清,以下的故事或許是最好的例子。十多年前,一對兄弟檔先後自醫學院畢業,成績名列前茅的哥哥選擇了婦產科為專科,弟弟雖一度想追隨哥哥的腳步,可惜當時婦產科頗為搶手,而他的成績沒有哥哥好,最後只勉強選到了眼科。

誰知世事難料,兩兄弟經過幾年奮鬥,各自也都有了自己的診所,哥哥以接生業務為主的婦產科診所生意,卻因國內逐年惡化的生育率每況愈下,弟弟的眼科診所則因引進了當紅的近視雷射儀器與技術,加上宣傳得宜,即使身兼院長與主治醫師的弟弟已配合不斷延長門診與手術時間,仍是一號難求。

廣告

為滿足絡繹不絕患者的需求,弟弟的眼科診所新聘了一名醫師駐診,且宣稱同樣專長近視雷射手術。但自從有了新醫師的加入,這家在近視雷射手術方面向來佳評如潮的眼科診所,卻接而連三出現因雷射手術效果不如預期,返回診所要求善後的患者。

經受害患者暗中調查,發現在眼科診所駐診、甚至獨立進行手術的醫師正是院長的親哥哥,他雖然也是醫師,卻非學有專精、訓練有素的眼科醫師,而是名閒得發慌的婦產科醫師。

這樁國內醫界中的真人真事當時在媒體喧騰一時,畢竟婦產科醫師竟為病人作近視雷射手術且搞出這麼大的烏龍,確實很令人傻眼!惟依《醫師法》相關規定,醫師只要取得合法醫師資格,並無不得跨科執業的限制,換言之,法令並未明文禁止婦產科醫師執行眼科業務,故此案最終只是由醫師與病人私下和解收場。

執業婦產科醫師比率不到80%,且年齡層偏高

然而一葉知秋,此事件確實活靈活現地反映了當時國內部分婦產科醫師的困境。事實上,國內婦產科醫療人才的缺乏早非一朝一夕的問題,衛福部最新統計更顯示,台灣目前領有婦產科專科醫師證書的人數累計雖達3154人,但實際執業人數僅約2500人,比率還不到80%。

當老一輩醫師隨著時間過去陸續退休甚至凋零,若新生代醫師對投入婦產科持續興趣缺缺,婦產科醫師高齡化的趨勢就覆水難收。最新統計便指出,目前國內執業的婦產科專科醫師中,年逾61歲(含)以上者的人數即達936人,占整體執業婦產科專科醫師比率近38%,「白頭率」創近年新高。

過去十多年 婦產科住院醫師招募率平均僅60%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表示,要取得婦產科專科醫師證書,醫學院畢業生從應聘大醫院婦產科住院醫師(PGY)開始,一般至少要經過4年的磨練才有可能如願。惟過去十多年來,全國各婦產科PGY每年開缺約70個名額,招募率平均都只有60%,經年累月下來,人才養成不缺也難。

不過,有時危機中也會出現轉機。現代人普遍晚生晚育衍生的少子化現象,非但不代表多數人就此完全拒絕或放棄生育,反而更加突顯了相當比例民眾對很可能是此生唯一一次生育機會的重視。

影響所及,近年各種凍卵、不孕症、人工生殖、早發性更年期治療,乃至於可能金字塔頂端才消費得起的基因醫學,在國內乃至於國際醫學,都有越來越多的個人與企業前仆後繼地投入研究。

黃閔照說,大約從2015年起,國內各大醫院婦產科住院醫師的招募逆轉出現滿招的情況,一開始部分婦產科前輩們還有點不敢置信,認為不能只以一屆醫學院後輩的選擇風向作定論,直到滿招的情況連年持續到今年都未間斷,大家才真的相信:台灣婦產科的前景又被看見了。

※本文獲《風傳媒》授權轉載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醫師 婦產科 人力 翻身
風傳媒精選
風傳媒精選
風傳媒
展開箭頭

擁抱美麗新世界,堅守古典老價值。風傳媒,一個有國際觀、專注揭弊、觀點犀利的新媒體。

廣告
留言討論